风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32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靠近换热进风口的一端的一端彼此相连,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远离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彼此远离;换热风机,设在壳体内且位于换热器远离换热进风口的一端;扰流件,设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限定的安装空间内;扰流件的至少一侧在远离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弯折设置以形成集水槽,集水槽沿着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延伸。扰流件上具有集水槽,能够使得换热器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扰流件区域产生混流,从而极大地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有效改善凝露水滴落到电器盒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技术介绍

1、针对行业中的美式风管机设计有四种安装方式,包括立式、左卧式、右卧式、倒立式,为了兼顾各种安装方式,并且受到蒸发器分流,冷媒重力、热力膨胀阀无法精准控制冷媒流量以及风机蜗壳左右风量不均导致风场不均匀,导致蒸发器整体换热不均,顶端温度较高换热较差,从而使箱体内部的气体温差较大,湿热气体接触低温蜗壳后,便形成冷凝水。

2、相关技术中,倒立安装方式中的风机蜗壳表面存在严重的冷凝水问题,且电器盒位于风机蜗壳底部,冷凝水水极易进入电器盒内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换热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有效改善凝露水滴落到电器盒上的问题,提高风管机的安全性能。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彼此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彼此远离;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换热风机将所述壳体外部的气流由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后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扰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限定的安装空间内,所述扰流件包括: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靠近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扰流部靠近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彼此连接,所述第一扰流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扰流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彼此远离设置;所述扰流件的至少一侧在远离所述换热进风口的一端弯折设置以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沿着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接收在所述扰流件上形成的冷凝水。

3、由此,通过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安装空间内设置扰流件,并且扰流件上具有集水槽,能够使得换热器内部不同温度段的气流在扰流件区域产生混流,温度湿度得以中和,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换热器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极大地缓解甚至消除了凝露问题,并且有效改善凝露水滴落到电器盒上的问题,提高风管机的安全性能。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边缘处,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置所述集水槽。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件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以及,所述扰流件还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导流部上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和所述集水槽连通,以用于将积水汇集至所述接水盘。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水槽在宽度方向的一侧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所述集水槽较低的一侧适于邻近接水盘。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和所述接水盘对应。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边侧,所述扰流件的两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扰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相连的一端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扰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扰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侧面相互平行。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边缘处,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置所述集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在宽度方向的一侧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所述集水槽较低的一侧适于邻近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和所述接水盘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边侧,所述扰流件的两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扰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相连的一端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扰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侧面相互平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边缘处,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置所述集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换热风机;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在宽度方向的一侧高度大于另一侧的高度,所述集水槽较低的一侧适于邻近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和所述接水盘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洪启王秀瑞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