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隔声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隔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326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包括:四周框架,四周框架呈立体结构,且在四周框架的顶角处设有回型框架;壁板,设于四周框架内,壁板包括:穿孔护面板,设于四周框架内,穿孔护面板上设有多孔吸声件,多孔吸声件内设有多个空腔;第一局域共振结构,设于多孔吸声件上,第一局域共振结构上设有第二局域共振结构;阻尼材料件,设于第二局域共振结构上,且在阻尼材料件上设有第一复合材料基板;蜂窝芯层,设于第一复合材料基板上,且在蜂窝芯层上设有第二复合材料基板。该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的内部采用空腔结构,具有宽频、高隔声效果、安装简单便捷的优点,针对宽频噪声有着更好的隔离效果,有利于改善低频隔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隔声系统


技术介绍

1、隔声罩通常广泛应用于船舶大型设备中,例如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组等。传统隔声罩通常由基础钢板、多孔吸声材料以及穿孔护面板组成。行进的声波会激起多孔吸声材料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粘滞性会使部分动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进而达到隔声效果。根据质量定律,传统隔声罩隔声效果取决于面板厚度,这导致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和隔声能力成为天然的矛盾体。此外,对多孔吸声材料的单一优化难以实现隔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2、目前、隔声结构主要从材料层厚度提升、多孔吸声材料的选型入手,对于材料层布置优化的考虑较少。这种结构的整体刚度不足以满足工程上的需求,并且对于空间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获得良好的隔声效果,只能牺牲空间并且增加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隔声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包括:四周框架,所述四周框架呈立体结构,且在所述四周框架的顶角处设有回型框架;壁板,设于所述四周框架内,所述壁板包括:穿孔护面板,设于所述四周框架内,所述穿孔护面板上设有多孔吸声件,所述多孔吸声件内设有多个空腔;第一局域共振结构,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上设有第二局域共振结构;阻尼材料件,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结构上,且在所述阻尼材料件上设有第一复合材料基板;蜂窝芯层,设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基板上,且在所述蜂窝芯层上设有第二复合材料基板。

3、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体积为所述多孔吸声件的体积的1/2-2/3。

4、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空腔等间距设置,且所述空腔呈凸台型。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包括第一局域共振底板和第一局域共振框架、以及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上,且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内。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局域共振结构包括第二局域共振底板和第二局域共振框架、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以及第二局域共振顶板,所述第二局域共振底板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上,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底板上,且所述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内,所述第二局域共振顶板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和第二局域共振框架包括多个横向连杆和多个纵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和纵向连杆交错设置,并且容纳区域,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和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设于所述容纳区域内。

8、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护面板的厚度为1-2mm。

9、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吸声件的开孔率为23%-25%。

10、进一步地,所述回型框架内设有多孔吸声材料件。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系统,包括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

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包括:四周框架,所述四周框架呈立体结构,且在所述四周框架的顶角处设有回型框架;壁板,设于所述四周框架内,所述壁板包括:穿孔护面板,设于所述四周框架内,所述穿孔护面板上设有多孔吸声件,所述多孔吸声件内设有多个空腔;第一局域共振结构,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上设有第二局域共振结构;阻尼材料件,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结构上,且在所述阻尼材料件上设有第一复合材料基板;蜂窝芯层,设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基板上,且在所述蜂窝芯层上设有第二复合材料基板。

14、该四周框架呈立体结构,通过在四周框架的顶角处设置回型框架。并且,在四周框架内安装穿孔护面板,在穿孔护面板上设置多孔吸声件、并且,该多孔吸声件上设有多个空腔。同时,在多孔吸声件上设置第一局域共振结构和第二局域共振结构,可利用第一局域共振结构和第二局域共振结构对整体进行支撑。在第二局域共振结构上设置阻尼材料件和第一复合材料基板、蜂窝芯层、以及第二复合材料基板,从而形成了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

15、该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的内部采用空腔结构,具有宽频、高隔声效果、安装简单便捷的优点,针对宽频噪声有着更好的隔离效果,有利于改善低频隔声性能;并且采用了多层复合结构,增加了声波传递过程通过阻抗失配面的次数,使得更多的声波能量耗散,提高了隔声罩的整体性能;同时,该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的壁板采用一体化设计,安装拆卸简单便利。

16、采用带阻尼材料件和双局域共振结构,有利于在降低隔声罩结构振动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隔声效果;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采用复合材料基板,即提升了结构强度,由减轻了隔声罩的重量,同时利用复合材料的高阻尼性能、层间剪切导致的能量损耗的性质获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所述空腔的体积为所述多孔吸声件的体积的1/2-2/3;所述多个空腔等间距设置,且所述空腔呈凸台型。该设置,可保证有足够的吸声空腔范围,空腔端面形式多样,可采用圆形、菱形等。

1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包括第一局域共振底板和第一局域共振框架、以及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上,且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内。

19、通过第一局域共振底板和第一局域共振框架、以及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的设置,增加了该第一局域共振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20、提供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重要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的体积为所述多孔吸声件(5)的体积的1/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腔(6)等间距设置,且所述空腔(6)呈凸台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7)包括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和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以及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15),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5)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上,且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15)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结构(8)包括第二局域共振底板(16)和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18)、以及第二局域共振顶板(19),所述第二局域共振底板(16)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上,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底板(16)上,且所述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18)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内,所述第二局域共振顶板(19)设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和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包括多个横向连杆(20)和多个纵向连杆(21),所述横向连杆(20)和纵向连杆交错设置,并且容纳区域,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15)和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18)设于所述容纳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护面板(4)的厚度为1-2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吸声件(5)的开孔率为23%-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框架(2)内设有多孔吸声材料件(22)。

10.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的体积为所述多孔吸声件(5)的体积的1/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腔(6)等间距设置,且所述空腔(6)呈凸台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结构(7)包括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和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以及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15),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设于所述多孔吸声件(5)上,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底板(13)上,且所述第一局域共振质量块(15)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复合结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局域共振结构(8)包括第二局域共振底板(16)和第二局域共振框架(17)、第二局域共振质量块(18)、以及第二局域共振顶板(19),所述第二局域共振底板(16)设于所述第一局域共振框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天贵上官洋陈玉坤刘超李文晴靳国永程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