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304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泥水分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包括承载机构、阻逆斜板和固液分离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至少部分位于生化池内,所述承载机构上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沿水流方向所述出水管、承载机构和进水管依次设置;所述承载机构在进水管的出口处形成有配水区,所述承载机构在配水区下方形成有集泥区;所述集泥区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设置有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阻逆斜板的一端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边沿上,所述阻逆斜板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二边沿。该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通过进水管进入配水区均匀布水后,通过固液分离机构将泥水分离,污泥自然下沉至集泥区,并最终从排泥槽自然下排返回生化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水分离,具体涉及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1、泥水分离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生化法中常用的工艺单元,泥水分离不好会导致出水浊度高、悬浮物高即出水不达标或者导致下一工艺单元运行负荷过高,泥水分离不好导致出水夹带污泥造成活性污泥流失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泥水分离效果决定着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在生化环节后端一般通过设置独立的沉淀池来实现泥水分离的目的,同时增设回流泵实现污泥回流,须单独设置沉淀池,占地面积大,造价高,须设污泥回流泵,增加工程投资,且污泥回流量有限,沉淀池规模固定,不便于改造调整,因此通过在生化池内设置一个过流沉淀装置来减少成本。

3、目前的过流沉淀装置的排泥口在生化池水体流动时,容易受水流影响使沉淀的污泥下落缓慢,且容易堵塞,并且生化池底设置的曝气装置在曝气时,下落的污泥与曝气产生对流,容易将污泥冲入沉淀装置内,影响沉淀后的污泥排放,从而使污泥排放的效率降低且影响泥水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提高污泥排放的效率,避免排泥口堵塞,进而提升泥水分离的效果。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设计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包括承载机构、阻逆斜板和固液分离机构;

4、所述承载机构至少部分位于生化池内,所述承载机构上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沿水流方向所述出水管、承载机构和进水管依次设置;

5、所述承载机构于出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槽口边沿活动连接有调节堰,所述调节堰用于调节集水槽的深度;

6、所述进水管的进口处位于生化池内,所述承载机构在进水管的出口处形成有配水区,所述承载机构在配水区下方形成有集泥区;

7、所述集泥区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设置有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阻逆斜板的一端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边沿上,所述阻逆斜板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二边沿;

8、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设置在承载机构内,且位于配水区与调节堰之间。

9、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至少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

10、所述承载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远离所述第二隔板一侧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固定连接;

11、所述集水槽、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和所述配水区沿重力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三隔板上。

12、可选的,所述第二隔板包括与固液分离机构连接的第一挡部,第一挡部的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二挡部,第二挡部延伸至所述配水区中。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挡部及所述第二挡部相对设置的第一隔部,所述第一隔部的端部还沿重力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隔部;

14、所述集泥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部连接,所述集泥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隔板连接。

15、可选的,还包括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盖板、两个固定耳和四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在盖板下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隔板固定连接在盖板下表面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固定耳分别设置在盖板的两端,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耳的下表面,用于与生化池的走道板安装。

16、可选的,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套筒和浮板,所述调节堰滑动连接在集水槽的侧壁,所述连接杆呈“u”型杆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调节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表面通过开设的孔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套筒沿重力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端部与浮板固定安装,所述浮板用于与生化池水面接触。

17、可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围设形成集泥区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末端形成排泥口,沿水流方向,第一挡板与配水区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述第二挡板沿水流方向的反方向与配水区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边沿设置在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二边沿设置在第二挡板上。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第一隔板为所述进水管的管壁,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三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35°。

19、可选的,还包括冲刷机构,所述冲刷机构包括送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送水管与第二隔板靠近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且至少部分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挡板贴合,所述第一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挡板上,且与送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挡板上且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朝向排泥口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

20、可选的,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斜管沉淀器,所述斜管沉淀器用于对泥水分离。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该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在水流方向相反位置,可以泥水漫入进水管且同时改变水流方向,以减缓水体流速,进入配水区均匀布水后,通过固液分离机构将泥水分离,污泥自然下沉至集泥区,并最终从排泥槽自然下排返回生化池,通过阻逆斜板沿水流方向的设置,可以避免生化池底曝气将污泥以及泥水通过排泥口冲入集泥区,影响沉淀和污泥排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污泥下落过程中与水流产生对流影响污泥下落,水流经过阻逆斜板末端时可与曝气配合在阻逆斜板上方形成一个正时针回转的涡旋,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吸引污泥通过排泥口辅助排泥且有效避免污泥粘度较大使排泥口堵塞,上清水漫过调节堰后进入集水槽再通过出水管排出,通过调节堰的作用可以根据生化池水位进行调节,以使调节通过调节堰水流的大小,使进入集水槽内的水均匀布水且提高沉淀时间,同时避免生化池内水位高过集水槽时,水流较大,直接进入集水槽内后排出,影响沉淀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阻逆斜板(1)和固液分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至少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0)远离所述第一隔板(9)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包括与固液分离机构连接的第一挡部,第一挡部的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二挡部,第二挡部延伸至所述配水区(6)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包括与所述第一挡部及所述第二挡部相对设置的第一隔部,所述第一隔部的端部还沿重力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隔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盖板(12)、两个固定耳(13)和四个电动伸缩杆(14),所述第二隔板(10)固定连接在盖板(12)下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隔板(11)固定连接在盖板(12)下表面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固定耳(13)分别设置在盖板(12)的两端,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4)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耳(13)的下表面,用于与生化池的走道板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杆(15)、套筒(16)和浮板(17),所述调节堰(5)滑动连接在集水槽(4)的侧壁,所述连接杆(15)呈“U”型杆设置,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与调节堰(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12)的表面通过开设的孔与连接杆(1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套筒(16)沿重力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6)的端部与浮板(17)固定安装,所述浮板(17)用于与生化池水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围设形成集泥区(7)的第一挡板(18)和第二挡板(19),所述第一挡板(18)与第二挡板(19)的末端形成排泥口,沿水流方向,第一挡板(18)与配水区(6)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述第二挡板(19)沿水流方向的反方向与配水区(6)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边沿设置在第一挡板(18)上,所述第二边沿设置在第二挡板(19)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9)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隔板(9)之间的夹角为135°,所述第一隔板(9)为所述进水管(3)的管壁,所述第一挡板(18)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三隔板(11)之间的夹角为13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刷机构,所述冲刷机构包括送水管(20)、第一排水管(21)和第二排水管(22),所述送水管(20)与第二隔板(10)靠近第一隔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且至少部分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挡板(19)贴合,所述第一排水管(21)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挡板(19)上,且与送水管(20)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22)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挡板(18)上且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排水管(21)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21)与第二排水管(22)朝向排泥口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斜管沉淀器(8),所述斜管沉淀器(8)用于对泥水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阻逆斜板(1)和固液分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至少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0)远离所述第一隔板(9)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包括与固液分离机构连接的第一挡部,第一挡部的端部延伸设置有第二挡部,第二挡部延伸至所述配水区(6)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包括与所述第一挡部及所述第二挡部相对设置的第一隔部,所述第一隔部的端部还沿重力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隔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盖板(12)、两个固定耳(13)和四个电动伸缩杆(14),所述第二隔板(10)固定连接在盖板(12)下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隔板(11)固定连接在盖板(12)下表面的另一端,所述两个固定耳(13)分别设置在盖板(12)的两端,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4)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耳(13)的下表面,用于与生化池的走道板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高效过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杆(15)、套筒(16)和浮板(17),所述调节堰(5)滑动连接在集水槽(4)的侧壁,所述连接杆(15)呈“u”型杆设置,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与调节堰(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12)的表面通过开设的孔与连接杆(1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旭伟曾奕霖黄佳亮陈晓毅杨良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同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