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亚军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靠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03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靠垫,包括套袋及设置在套袋内的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包括充气气囊,充气气囊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小气囊组成,小气囊之间通过分隔带分隔,分隔带上设有气流通道,充气气囊上设有充气口,套袋的两端设有连接装置。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靠垫结构单一、不能对乘坐人员的提供全面防护、从而达不到满意效果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靠垫不能解决乘客坐车睡觉时出现的“落枕”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物多用,可以对使用者尤其是乘车旅行者提供全面防护,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靠垫,尤其是一种适合在乘车时使用的多用靠垫
技术介绍
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许多人经常需要长时间地乘坐汽 车,与飞机、火车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不同,通常汽车在行驶时较为颠簸,这导致了乘坐者颈 部、腰部的疲劳,使乘坐汽车的舒适感下降,增加了人们的旅途劳累。为了提高乘坐者乘车 的舒适感,许多汽车座椅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头枕,乘坐者可将头部靠在头枕上,使乘车时 更具舒适性,但一般汽车头枕与头部的接触面只是于局部抵靠,路面状况不良而汽车摇晃 时,头部随之摇晃,无法贴紧头枕,时间久了将使乘坐者颈部及腰部酸痛。另外,对于汽车 乘坐者来说,坐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睡着的情况,而人在上身基本直立的状态下睡着时,则 其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不够,导致乘坐者头部歪斜,容易引起“落枕”等颈部症状,从而 影响旅途中的身体健康。公开日为2007年2月21日,公开号为CN2870641Y的中国专利 文件公开了汽车的护枕,是指一种安置于汽车头枕上的护枕,该护枕由一体缝制的布套及 其内部的填充物所组成,填充后的护枕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前凸的支撑部,两支撑部 相对侧分别形成凹弧面,所述两凹弧面之间的护枕中段形成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相吻合的内 凹空间。这种结构与人体头颈部的形状更加吻合,不因长时间使用而让使用者产生酸痛的 现象。这种护枕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舒适感,但这种护枕其外形结构是固定不变的,不能 根据不同的司乘人员的需要对护枕进行调节,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它也不能解决 乘客坐车睡觉时出现的“落枕”及腰部疲劳问题。公开日为2009年1月7日,公开号为CN 101336852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充气腰带及带充气腰带的服装,充气腰带包括充 气气囊及其连接机构,所述的气囊是由内囊膜与外囊膜通过若干连接条连接而成,为长条 状的扁平结构,气囊的四周通过内外囊膜连接封闭,气囊一端的外囊膜上设有充气口。带 充气腰带的服装腰部内侧设有长条状的套袋,套袋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开口,套袋的中部 固定在服装内侧,套袋的两端设有连接装置,套袋内设有气囊。这种结构主要是作为腰椎 牵引器使用,是腰椎病患者的辅助治疗工具,也可以为长时间站立或伏案工作的人群提供 腰部保护。但这种结构由于整个腰部均受充气腰带约束,因此对人的肚子部位形成了较大 的压迫,会使使用者感觉很不舒适;整个围腰结构也限制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同时腰带充 气后体积膨大,严重影响外形美观,因此这种结构无法在旅行途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靠垫或护腰装置结构单一、使用效果差,不能对乘 坐人员的提供全面防护,从而达不到满意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护颈、又可以护腰的多用靠垫。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靠垫不能解决乘客坐车睡觉时出现 “落枕”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落枕”的多用靠垫。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靠垫,包括 套袋及设置在套袋内的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包括充气气囊,充气气囊由若干个相互连通 的小气囊组成,小气囊之间通过分隔带分隔,分隔带上设有气流通道,充气气囊上设有充气 口,套袋的两端设有连接装置。通过套袋两端的连接装置将靠垫固定在座椅头枕的下侧,则 靠垫可以作为枕托颈部的枕头使用,避免了现有结构的座椅只对乘客的头部提供枕托,缺 少对乘客颈部保护的缺陷;同时,由于充气气囊由若干个相互连接并连通的小气囊组成,当 使用者颈部靠在靠垫上时,位于靠垫中部的气囊被压缩,而靠垫两端则相对鼓起,从而形成 了中间低两端高的靠垫结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使用者头部的固定,可以避免使用者头部 随车摇晃,起到颈部保护的作用。另外,如果通过套袋两端的连接装置将靠垫固定在使用者 的腰部后侧,则充气气囊就会紧紧包裹在使用者腰部的后侧,从而可以对使用者的腰部产 生支撑作用,有效地减轻人体上身的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使使用者腰部得到很好的放松,进 而达到减轻乘客旅途疲劳的目的。作为优选,采用2个小气囊时,小气囊的大小相同;采用3个小气囊时,处于靠垫两 头的小气囊大于处于靠垫中部的小气囊。无论作为颈部靠垫还是腰部靠垫使用,为了达到 最佳的使用效果,靠垫都需要一个中间薄而两端厚的结构,作为腰部靠垫使用时,由于气囊 的中间位置对应其腰椎,因此该处的气囊基本不起支撑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靠垫的两端 部分;而作为颈部靠垫使用时,中间薄而两端厚的靠垫结构有利于使用者头部的固定。采用 2至3个小气囊即可用最简单的结构达到上述目的,采用2个小气囊时,由于两个小气囊之 间具有分隔带,分隔带位置自然形成了一个凹陷结构,当选用3个小气囊的结构时,使靠垫 两头的小气囊大于处于靠垫中部的小气囊,从而使靠垫形成中间薄而两端厚的结构。作为优选,充气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所述的充气气囊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四周 及分隔带连接封闭形成,充气气囊上的小气囊对称设置。一体化的充气气囊由上下两层囊 膜热压而成,小气囊由热压形成的分隔带分隔,分隔带上设置小孔径气流通道,整个充气气 囊使用一个充气嘴,这样的结构使得充气气囊的加工非常方便。作为优选,连接装置为设置在套袋两端的连接带,连接带上设有相互适配的粘扣 带或揿扣。连接装置为长度可调节的结构形式,以便将靠垫固定在座椅的靠背上作为颈部 靠垫使用,或将靠垫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使靠垫作为一个腰部靠垫使用。作为优选,套袋内设有颈围,所述的颈围包括中部一侧具有梯形结构的围颈气囊 及与围颈气囊的梯形结构相对的另一侧铰接的枕颈气囊,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枕 颈气囊呈块状结构,其长度小于围颈气囊,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口,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护套的长度大于围颈气囊,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在套袋内设 置颈围,当使用者将靠垫作为腰部靠垫使用时,可以取出颈围,将颈围的围颈气囊充气后围 在颈部位置,用护套两端的连接结构加以固定,同时还可以将颈围的枕颈气囊充气后翻转 与围颈气囊叠合后作为颈部枕头使用,尤其是乘客坐车睡觉时,颈围尤为适用,即使使用者 睡着,由于围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定,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 的“落枕”等颈部问题,也避免了通常车枕只对头部提供倚靠,缺少对乘坐者颈部保护的问 题,乘客坐车时可以放心睡觉,从而使使用者颈部彻底放松,达到减轻旅途疲劳的目的。梯 形结构的围颈气囊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征,考虑了人体颈部在结构上其后部较长,因此 在围颈气囊上设置梯形结构与其匹配,且梯形结构部位的气囊宽度大于两端部位的气囊宽度,因为在使用中,梯形结构的部位对应于颈的后部,而两侧延伸部分的气囊对应于颈的左 右及前部,因此围颈气囊上的梯形结构部分通常设置在围颈气囊的中部,而枕颈气囊铰接 在围颈气囊上与梯形结构相对的另一侧边上。两个气囊独立的充气口使得两个气囊的充气 程度单独可调,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对围颈气囊的硬度及枕颈气囊的厚度的不同要求。作为优选,围颈气囊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四周连接封闭形成,围颈气囊的上囊膜 与下囊膜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条。围颈气囊上下囊膜之间的连接条可以使围颈气囊的结构相 对平整,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感。作为优选,连接条为片状结构,围颈气囊内的所有连接条的长度均相同,连接条的 宽度方向与所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靠垫,包括套袋及设置在套袋内的填充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填充物包括充气气囊(1),充气气囊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小气囊(2)组成,小气囊之间通过分隔带(3)分隔,分隔带上设有气流通道(4),充气气囊上设有充气口(5),套袋的两端设有连接装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亚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