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02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包括上翼缘加固组件和下翼缘加固组件,所述上翼缘加固组件安装在主梁钢的上侧,且主梁钢的下侧安装下翼缘加固组件,同时主梁钢的左侧与第一次梁钢之间通过固接组件、上翼缘加固组件和下翼缘加固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主梁钢的右侧与第二次梁钢之间通过固接组件、上翼缘加固组件和下翼缘加固组件进行固定连接。该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通过固接组件、上翼缘加固组件和下翼缘加固组件将主梁钢和次梁钢进行固定连接后形成可进行有效传递弯矩的刚性节点,钢构节点在受拉、压应力可进行有效的传递,使得主梁不易发生弯曲变形,降低钢结构厂房在承重工作时候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建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

2、随着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梁柱节点作为钢结构的最基本的连接方式,也随着结构体系、构件形式的变化有了更新的发展,形成了各异的节点结构;

3、在钢结构厂房框架的搭建过程中,钢结构梁与钢结构柱的梁柱节点始终存在的强度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钢结构整体抗震性和承载能力,难以对厂房的稳固性和抗震性能进行提高;

4、在钢结构的连接节点中,次梁钢与主梁钢在进行螺接固定的时候,在次梁钢与主梁钢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节点处受压会产生负弯矩;

5、连接位置的节点处上端的上翼缘受拉;

6、连接位置的节点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包括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加固组件(5)安装在主梁钢(1)的上侧,且主梁钢(1)的下侧安装下翼缘加固组件(6),同时主梁钢(1)的左侧与第一次梁钢(2)之间通过固接组件(4)、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主梁钢(1)的右侧与第二次梁钢(3)之间通过固接组件(4)、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进行固定连接;主梁钢(1)由主梁板(11)、主梁上翼板(12)和主梁下翼板组成,第一次梁钢(2)由次梁板(21)、次梁上翼板(22)和次梁下翼板(23)组成;</p>

2.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包括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加固组件(5)安装在主梁钢(1)的上侧,且主梁钢(1)的下侧安装下翼缘加固组件(6),同时主梁钢(1)的左侧与第一次梁钢(2)之间通过固接组件(4)、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主梁钢(1)的右侧与第二次梁钢(3)之间通过固接组件(4)、上翼缘加固组件(5)和下翼缘加固组件(6)进行固定连接;主梁钢(1)由主梁板(11)、主梁上翼板(12)和主梁下翼板组成,第一次梁钢(2)由次梁板(21)、次梁上翼板(22)和次梁下翼板(2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板(51)的表面开设弧形面(52),且次梁上翼板(22)的表面两侧均开设两组穿孔(55),同时抗压板(51)底部通过第一螺柱(53)穿过穿孔(55)通过第一螺帽(54)进行螺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翼板(12)和次梁上翼板(22)相对设置,且主梁上翼板(12)和次梁上翼板(22)端部的第一豁口(56)、第二豁口(57)组合在一起的剖面为半圆形,同时第一豁口(56)、第二豁口(57)的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翼板(12)和次梁上翼板(22)之间通过第一豁口(56)、第二豁口(57)进行焊接固定,同时焊料填充在第一豁口(56)、第二豁口(57)之间对主梁上翼板(12)和次梁上翼板(22)进行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伟马利超王雷飞郭震坤孟芳丽石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佩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