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300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该修复结构包括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原木梁配置成将腐烂部分去除后对应形成一榫槽,加固木梁对应设置有与榫槽相适配榫接的榫头;在榫接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原木梁和加固木梁的木槽,木槽内插置设有钢片;钢片之间设有穿透木梁的钢筋、和用于将钢筋锁附在各自木梁上的紧固件;多个钢筋规则布置在原木梁或加固木梁上,且至少两个钢筋配置成沿原木梁穿设固定在榫槽和榫头之间;通过将原木梁去除腐烂部分形成榫槽,将加固木梁设置形成的榫头相互榫接配合,再通过钢片和钢筋在两木梁的内部加固连接,使得整个修复结构连接牢靠,能承受较大弯矩,且外观与原结构几乎一致,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修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是历经时间的考验,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和虫蚁啃咬等使得木结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特别是,屋脊处的大木梁是重要的横向承重结构,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很大,且许多传统木结构房屋内雕梁画栋,大木梁上雕刻大量花草鸟兽与细文图案,生动传神,大梁很多时候只是一端腐朽,大梁一面的中间部分,雕刻的花鸟图案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3、所以这种大木梁是具有极大的修缮意义。但是普通的榫接,并加设外箍的方式进行加固对木梁外观改变较大,影响建筑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包括原木梁和加固木梁;所述原木梁配置成将腐烂部分去除后对应形成一榫槽,所述加固木梁对应设置有与榫槽相适配榫接的榫头;在榫接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原木梁和加固木梁的木槽,所述木槽内插置设有钢片;所述钢片之间设有穿透木梁的钢筋、和用于将钢筋锁附在各自木梁上的紧固件;多个所述钢筋规则布置在原木梁或加固木梁上,且至少两个钢筋配置成沿原木梁穿设固定在榫槽和榫头之间。

4、作为进一步改进,沿长度方向将两个木槽等距离开设在榫头与榫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榫头的长度在400mm以上、或是1.5倍以上的梁径,所述榫头的高度为2/3倍的梁径,所述榫头的厚度为1/4至3/10倍的梁径。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固木梁的梁径与原木梁的梁径相当,且所述木槽与榫接中心的距离为3/10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长度为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各取5/3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宽度为10mm,所述木槽的深度3/5倍的梁径。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片的长度和宽度与木槽相当,所述钢片的高度小于木槽的深度。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木梁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横贯梁体的穿设孔,所述加固木梁的侧面对应开设有至少三个横贯梁体的穿设孔,所述钢片上对应设有与穿设孔相正对的孔洞,用于钢筋横置在穿设孔与孔洞内。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穿设孔沿等间距的上下错落分布,且相邻两个穿设孔处于不同的轴线处,而相间隔的穿设孔处于同一水平线处。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榫头和榫槽相榫接形成一榫接段,在所述榫接段内至少容置有两个相邻设置且处于上下错落分布的穿设孔。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接在穿设孔的口部的螺丝帽和垫片,所述螺丝帽锁附在穿设孔内以将钢筋抵接固定在各自梁体内。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在外露部分用木条或木块覆盖,并在粘好后通过打磨与抛光使得整个修复结构从外形上来看呈一体式的造型。

12、本申请另提供一种修复方法,用于制作出如上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13、s1:选取所需修复的原木梁,将腐烂部分锯切去除后在中心处挖出榫槽,择定合适的加固木梁并制作出榫头,与榫槽相榫接在一起;

14、s2:沿榫接中心的两侧锯切出相同长度的缝隙,通过锉刀对应凿出来连接原木梁与加固木梁的木槽,将钢片插入至木槽内;

15、s3:在原木槽和加固木梁的连接区域钻出多个相互上下错落分布的穿设孔,且对应在钢片形成孔洞;

16、s4:沿穿设孔与所对应的孔洞装入钢筋,随后在穿设孔上锁接紧固件;

17、s5:在原木梁和加固木梁的外露部分用木条或木块覆盖,粘胶固定后进行打磨抛光,最后将加固木梁做复古处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9、本申请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通过将原木梁去除腐烂部分形成榫槽,将加固木梁设置形成的榫头相互榫接配合,再通过钢片和钢筋在两木梁的内部加固连接,使得整个修复结构连接牢靠,能承受较大弯矩,且外观与原结构几乎一致,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包括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梁配置成将腐烂部分去除后对应形成一榫槽,所述加固木梁对应设置有与榫槽相适配榫接的榫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将两个木槽等距离开设在榫头与榫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榫头的长度在400mm以上、或是1.5倍以上的梁径,所述榫头的高度为2/3倍的梁径,所述榫头的厚度为1/4至3/10倍的梁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木梁的梁径与原木梁的梁径相当,且所述木槽与榫接中心的距离为3/10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长度为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各取5/3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宽度为10mm,所述木槽的深度3/5倍的梁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的长度和宽度与木槽相当,所述钢片的高度小于木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梁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横贯梁体的穿设孔,所述加固木梁的侧面对应开设有至少三个横贯梁体的穿设孔,所述钢片上对应设有与穿设孔相正对的孔洞,用于钢筋横置在穿设孔与孔洞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沿等间距的上下错落分布,且相邻两个穿设孔处于不同的轴线处,而相间隔的穿设孔处于同一水平线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和榫槽相榫接形成一榫接段,在所述榫接段内至少容置有两个相邻设置且处于上下错落分布的穿设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接在穿设孔的口部的螺丝帽和垫片,所述螺丝帽锁附在穿设孔内以将钢筋抵接固定在各自梁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在外露部分用木条或木块覆盖,并在粘好后通过打磨与抛光使得整个修复结构从外形上来看呈一体式的造型。

10.一种修复方法,用于制作出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包括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梁配置成将腐烂部分去除后对应形成一榫槽,所述加固木梁对应设置有与榫槽相适配榫接的榫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将两个木槽等距离开设在榫头与榫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榫头的长度在400mm以上、或是1.5倍以上的梁径,所述榫头的高度为2/3倍的梁径,所述榫头的厚度为1/4至3/10倍的梁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木梁的梁径与原木梁的梁径相当,且所述木槽与榫接中心的距离为3/10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长度为原木梁和加固木梁各取5/3倍的梁径,所述木槽的宽度为10mm,所述木槽的深度3/5倍的梁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的长度和宽度与木槽相当,所述钢片的高度小于木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大梁的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梁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横贯梁体的穿设孔,所述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漪谢徐升张雷沈吕涛曾志兴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