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73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大黄酚或者由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丁香菌酯与大黄酚或肟醚菌胺复配后对丝瓜炭疽病病原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可以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丝瓜中的农药残留,且降低抗药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瓜类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mont.)arx可引起丝瓜炭疽病,丝瓜炭疽病可危害丝瓜叶片、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受害时,初期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边缘分界不清晰,扩大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具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破裂,常呈穿孔状,严重时,叶上病斑汇合成大斑,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受害时,病斑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边缘深褐色,当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时,病部以上茎蔓及叶片萎蔫枯死。果实受害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始黄褐色或黑褐色,水溃状,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呈湿腐状。

2、为了减少丝瓜炭疽病害造成的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由于长期单一性、连续性和反复性等不科学用药已造成丝瓜炭疽病病原菌对当前使用的多种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据报道,由于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导致各种药剂抗性产生的时间也在逐年缩短,造成病害防治成本和药剂研发成本的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针对在防治丝瓜炭疽病时,由于长期单一性、连续性和反复性等不科学用药带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丝瓜中的农药残留、降低抗药性风险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大黄酚复配而成。

4、上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1~80∶20~1。

5、上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更优选的,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20∶1。

6、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复配而成。

7、上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所述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的质量比为1~19∶25~1。

8、上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更优选的,所述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的质量比为1∶5。

9、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杀菌剂,包括上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

10、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杀菌组合物或者上述的杀菌剂在防治丝瓜炭疽病中的应用。

11、丁香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保护性杀菌剂,其杀菌谱广,其作用机制为阻断细胞色素b和c之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使atp的合成受阻,真菌缺乏能量供应,逐渐丧失侵染能力。但由于丁香菌酯作用位点单一,单独使用易产生抗性。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丁香菌酯与大黄酚或肟醚菌胺复配时,对瓜类炭疽菌具有增效作用,这对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延缓抗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3、(1)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丁香菌酯与大黄酚或肟醚菌胺复配后,对丝瓜炭疽病病原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提高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可以减少农药施用剂量,降低丝瓜中的农药残留。

14、(2)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复配而成,可以从不同的作用位点作用于病原菌,使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进而可以延缓对单剂抗药性的发展,降低抗药性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大黄酚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1~80∶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20∶1。

4.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复配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的质量比为1~19∶2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的质量比为1∶5。

7.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者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在防治丝瓜炭疽病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大黄酚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1~80∶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大黄酚的质量比为20∶1。

4.一种防治丝瓜炭疽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与肟醚菌胺复配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倩莎孔玄庆欧阳文森李建明陈力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