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59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为筛选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并评价其田间药效,通过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苦皮藤素和绿僵菌在不同配比下对茶角胸叶甲的共毒系数。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苦皮藤素和绿僵菌的配比3:2、4:1和7:3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8.10、160.42和134.74,说明复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综合联合毒力以及用药成本因素,选用苦皮藤:绿僵菌为4:1的配比做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3d、7d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效分别为73.98%和81.87%,高于单剂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园虫害防治,涉及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茶角胸叶甲(basileptamelanopus lefevre),鞘翅目,叶甲科角胸肖叶甲属的一种甲虫,是近些年南方茶园发生较重的害虫,分布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闽北、赣南、湘南、粤北茶区受害重,是近年南方茶区为害成灾的新害虫。在广西茶园成虫于每年4月至6月期间取食叶片,致使叶片穿孔破烂,茶园减产。

2、茶角胸叶甲的危害特点:成虫咬食茶树嫩梢芽叶,幼虫取食茶树根系,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3、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5-3.8mm,宽1.8-2mm,雄体长3.2-3.4mm,宽1.5-1。7mm,体翅棕黄色。头颈短,头部刻点小且稀,复眼椭圆形,黑褐色。触角11节,第一节膨大,第二节短粗,余各节基部略细,端部略粗,各节上密生细毛,l-4节黄褐色,5-11节黑褐色。前胸背板宽于长,刻点排列不规则,刻点较大且密,侧缘后端l/3处外凸成尖角状,前端1/3呈钝角状,后缘具一隆脊线。小盾片近梯形,光滑无刻点。鞘翅背面具10-11行小刻点,每行24-38个左右,排列整齐。后翅浅褐色膜质。各足腿节、胫节端部及跗节黑褐色,余黄褐色。卵长0.7mm,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初白色,孵化前变为暗黄色。末龄幼虫体长4.4-5.2mm,c形,头部黄褐色,上颚黑褐色,体白微带黄色,3对胸足。蛹长3.9-4.1mm,头浅黄色。

4、生活习性:广西、湖南、广东年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以老熟幼虫在根际土中越冬,在广西地区3月上旬幼虫开始分批在土中化蛹,成虫有陆续出土的习性,常出现在4月~6月。幼虫期280-300天,蛹期15天,成虫期40-60天。天敌有蚂蚁、黑步甲、毛列步甲等。

5、目前,茶角胸叶甲的防治方法,包括:(1)加强检疫,防其扩散;(2)培育抗虫品种;(3)利用鸟类、蚂蚁、步甲等捕食,也可放鸡鸭啄食。提倡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处理土壤;(4)在幼虫期、蛹期先翻松土层,距茶丛20cm开浅沟后喷洒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再混匀覆盖,蛹期施药效果较幼虫期好;(5)成虫羽化后10-15天,是防治适期,及时喷洒上述杀虫剂,隔10天再防一次。

6、茶角胸叶甲目前无登记药剂。有不少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药剂复配可提高药效,如刘雨晴等发现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黄荆素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复配的混剂对小麦蚜虫和槐蚜有显著的田间防效。李万里等发现绿僵菌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和白僵菌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孙星星等发现鼠李糖脂与苦参碱按有效比例为1:10和1:20时对防治蚜虫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有必要探索一种高效、绿色、低成本的生物药剂防控茶角胸叶甲。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高效、绿色、低成本的生物药剂防控茶角胸叶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本专利技术选取苦皮藤素和金龟子绿僵菌两种生物农药复配,研究其对茶角胸叶甲的控制作用,为茶园茶角胸叶甲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7):(1-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的苦皮藤素,选用1wt%苦皮藤素水乳剂;所述的绿僵菌选用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

4、进一步的,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2、4:1或7: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5、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4: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6、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专利技术人在前期选用12种药剂单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得出金龟子绿僵菌、苦皮藤素、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杀效果较好,进而研究得到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7):(1-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有很好的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效果。

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为筛选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并评价其田间药效,通过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苦皮藤素和绿僵菌在不同配比下对茶角胸叶甲的共毒系数。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苦皮藤素和绿僵菌的配比3:2、4:1和7:3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78.10、160.42和134.74,说明复配药剂对茶角胸叶甲有增效作用。综合联合毒力以及用药成本因素,选用苦皮藤:绿僵菌为4:1的配比做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3d、7d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效分别为73.98%和81.87%,高于单剂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7):(1-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2、4:1或7: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4: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1.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是按照(3-7):(1-3)的体积比混合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皮藤素与绿僵菌复配组合物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控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蕴连娜娜于翠平邱瑞瑾陈颖慧陈耀进吴健华陈永斌江智艺潘雯婧王雨鑫易锦媚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梧州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