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56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包括固定立柱、第二分件、上固定过渡件、下固定过渡件、第一分件、至少一个的垫片;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分件固定安装在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上方;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上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分件固定安装在上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下方;第一分件的下端与第二分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胶层。本申请通过采用多V型截面与多柱面配合,实现第一分件和第二分件的同轴定位;通过多柱面配合,实现不同组件的同轴定位和间隙保证;采用垫片、上固定过渡件、第一分件、下固定过渡件、第二分件的配合,实现了预紧力的施加和胶层厚度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某些小元件或小零件装配过程中,需要在较小的间隙内实现零件的胶结,胶结的厚度较小,且胶结时需要一定的预压力。已有的点胶装置或结构,多用于将胶滴灌到相应的结构中,不需要考虑预压力和其它要求。多应用于构件结构定位固定,对胶层厚度没有严格的控制要求,对胶接后的相对位置无严格要求。

2、灌封或封接胶多为流动或半流动,传统的胶接方式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胶涂于待连接的构件结合面,将涂胶面直接进行贴合;另外一种为在待连接的构件之间灌封上需要的胶料。这两种方式均是在胶固化后实现构件的连接,但多用于半流动或不流动的胶料的使用。为使胶接的效果较好,一般要求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传统的点胶装置或是结构,未考虑胶层厚度的控制和胶层预压力的实施,受到点胶结构或零件结构限制,对胶合厚度,特别是胶层较薄时,无法控制。

3、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包括:

4、固定立柱;固定立柱包括上连接件、至少一个的连接板、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平行设置,上连接件的侧边和下连接件的侧边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的连接板连接,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同轴心线设置;

5、下固定过渡件;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

6、第二分件;第二分件固定安装在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上方;

7、上固定过渡件;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上连接件固定连接;

8、第一分件;第一分件固定安装在上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下方;第一分件和第二分件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分件的下端与第二分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胶层;

9、至少一个的垫片;垫片置于上固定过渡件与上连接件的连接处之间,或下固定过渡件与下连接件的连接处之间。

10、具体地,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还包括结构大小相同的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的侧壁上,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的侧壁上,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

11、优选地,第二分件的上端形成有连接凹槽,对应地在第一分件的下端形成有凸块,凸块置于连接凹槽内设置。

12、进一步地,上连接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围绕第一通孔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置于第一凹槽内,上固定过渡件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设置,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紧固螺钉穿过多个第一通孔后旋入多个第一螺孔用于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上连接件的连接。

13、更进一步地,上固定过渡件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分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二通孔旋入第二螺孔用于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的连接。

14、进一步地,下连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下连接件上围绕第三通孔还设置有多个第三螺孔,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向上穿过第三通孔设置;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紧固螺钉穿过多个第四通孔后旋入多个第三螺孔用于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与下连接件的连接。

15、更进一步地,下固定过渡件的中心处轴向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二分件的中心处轴向设置有第四螺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五通孔旋入第四螺孔用于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第二分件的下端的连接。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申请通过采用多v型截面与多柱面配合,实现第一分件和第二分件的同轴定位;通过多柱面配合,实现不同组件的同轴定位和间隙保证;采用垫片、上固定过渡件、第一分件、下固定过渡件、第二分件的配合,实现了预紧力的施加和胶层厚度的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还包括结构大小相同的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的侧壁上,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的侧壁上,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分件的上端形成有连接凹槽,对应地在第一分件的下端形成有凸块,凸块置于连接凹槽内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连接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围绕第一通孔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置于第一凹槽内,上固定过渡件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设置,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竖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紧固螺钉穿过多个第一通孔后旋入多个第一螺孔用于上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上连接件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固定过渡件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分件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二通孔旋入第二螺孔用于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连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下连接件上围绕第三通孔还设置有多个第三螺孔,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向上穿过第三通孔设置;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紧固螺钉穿过多个第四通孔后旋入多个第三螺孔用于下固定过渡件的下端与下连接件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固定过渡件的中心处轴向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二分件的中心处轴向设置有第四螺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五通孔旋入第四螺孔用于下固定过渡件的上端与第二分件的下端的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还包括结构大小相同的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上固定左件、上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的侧壁上,上固定过渡件与第一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中部均设置有v型槽,两侧均凸出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后用于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的径向连接,下固定左件、下固定右件通过v型槽套装在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的侧壁上,下固定过渡件与第二分件连接处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分件的上端形成有连接凹槽,对应地在第一分件的下端形成有凸块,凸块置于连接凹槽内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隙胶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连接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凹槽的底部围绕第一通孔还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霞王军李明海王小龙朱昌亚李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