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结构、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17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结构、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油分离结构包括油分离本体、气体出口、液体收集组件和液体出口,油分离本体为弧面结构,其顶端外延伸出气体出口,液体收集组件设置在油分离本体的底端,油分离本体的底端为倾斜结构,且其较低的一侧具有液体出口。当油气混合物经过油分离结构时,油汽混合物中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排出,而油气混合物中的油被吸附在弧面结构的油分离本体的内表面,之后聚集在液体收集组件内,通过液体出口排出,以此实现油气分离。通过在压缩机内设置油分离结构,使得冷冻油和汽态制冷剂分离,降低了压缩机的含油量,大幅提升压缩机能效;实现快速回油,增强压缩机结构间的润滑,加强压缩机长期可靠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涉及一种油分离结构、压缩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空调系统实现制冷或制热离不开制冷剂的相变,同时在压缩机内,为了防止零件间的磨损,注入了一定量的冷冻油,起到了零件间的润滑和减少磨损的目的。

2、但冷冻油和制冷剂有相溶特性,当制冷剂里混有比较高溶度的冷冻油,即压缩机的含油量过高时,制冷剂的换热效率会降低,进而对压缩机制冷量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压缩机的能效。并且,当压缩机处于高温高压工作状态下,冷冻油随着冷媒一起排出压缩机,经过循环又回到压缩机,那么在有冷媒出入的地方就有冷冻油的出入,而冷媒性能和冷冻油性能有本质的区别,冷媒在系统循环过程中存在两相,即液态冷媒和汽态冷媒,而冷冻油基本上处于液态,在高温高压下,冷媒从液态转变为汽态,冷冻油会从冷媒中析出,停留在空调系统的某个零部件或者结构点储存,导致冷冻油无法顺利回流到压缩机中,即出现压缩机内部少油或者缺油,进而导致压缩机运动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过渡和磨损,降低压缩机零部件的寿命,即降低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p>

1、有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油分离本体、气体出口、液体收集组件以及液体出口,所述油分离本体为弧面结构,其顶端外延伸出所述气体出口,所述液体收集组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本体的底端,所述油分离本体的底端为倾斜结构,且其较低的一侧具有所述液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还包括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本体内凹一侧的表面用于收集液体;且所述挡板组件内具有间隙使得所述气体出口能够与所述油分离本体内侧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多个网状挡板,多个所述网状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油分离本体、气体出口、液体收集组件以及液体出口,所述油分离本体为弧面结构,其顶端外延伸出所述气体出口,所述液体收集组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本体的底端,所述油分离本体的底端为倾斜结构,且其较低的一侧具有所述液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还包括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本体内凹一侧的表面用于收集液体;且所述挡板组件内具有间隙使得所述气体出口能够与所述油分离本体内侧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多个网状挡板,多个所述网状挡板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油分离本体的内表面用于吸附液体,多个所述网状挡板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用于开设所述气体出口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分离本体底端的一圈收集槽,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收集槽的最低点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5°<α<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收集槽所在圆的直径h满足125<h<161时,所述收集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10°<α<20°;和/或当h满足100<h<125时,所述收集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8.8°<α<10°;和/或当h满足93<h<100时,所述收集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满足:5°<α<7.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倾斜结构的所述液体收集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枝林廉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