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藏开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1、我国油气藏的地下流体资源一般均饱含油气水三种流体,三种流体中的天然气、原油、地层水的热能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地下的三种流体均是高压载体,是可以利用“压”力发电的主要介质,是可以转换为电能的潜在能源。
2、根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经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相对应储气库工作气量储备占消费量比例将达到或超过23%,目前中国占比4%的工作气量仅用于冬季调峰保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储气库的需要,未来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任重道远。储油库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本无法满足战略储备需要。传统的储库库址选择以衰竭气藏为主,没有更多的库址进行储气库和储油库建设,为此,需要拓展新的储库类型,油气开发过程中与储油库/储气库协同建设的创建方案可以很好的提高油气采出程度和储库的调峰能力。
3、根据中国知网cnki、国外文献以及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等资料调研显示,地下储气库以衰竭油气藏为主(《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马新华,丁国生等编著)。2021年,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包括:设置于地层中的储藏空间,所述储藏空间具有储水层(5)、储油层(4)和储气层(3);与所述储藏空间连通的气井(11)、油井(10)和水井(9);连通于所述油井(10)的采油管线(13);连通于所述水井(9)的采水管线(12);连通于所述采油管线(13)和所述采水管线(12)的能量转换设备和储存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井(11)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储藏空间中注入和采出天然气,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包括连通于所述气井(11)的采气管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包括:设置于地层中的储藏空间,所述储藏空间具有储水层(5)、储油层(4)和储气层(3);与所述储藏空间连通的气井(11)、油井(10)和水井(9);连通于所述油井(10)的采油管线(13);连通于所述水井(9)的采水管线(12);连通于所述采油管线(13)和所述采水管线(12)的能量转换设备和储存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井(11)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储藏空间中注入和采出天然气,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包括连通于所述气井(11)的采气管线(14),所述采气管线(14)连通于所述能量转换设备和所述储存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还包括分离塔(15),所述采水管线(12)、所述采油管线(13)和所述采气管线(14)连通于所述分离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还包括水轮机(16)和传动连接于所述水轮机(16)的发电机(17),所述采水管线(12)和所述采油管线(13)连通于所述水轮机(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还包括换热器(19),所述采水管线(12)、所述采油管线(13)和所述采气管线(14)连通于所述换热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油管线(13)设置有位于所述换热器(19)上游的除砂器(18)和位于所述换热器(19)下游的温度计(20)和压力计(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10)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储藏空间中注入和采出油藏,所述水井(9)设置为能够向所述储藏空间中注入和采出换热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油水协同储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空间包括从上向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同文,何东博,王锦芳,王琦,王正茂,位云生,白军辉,李彬,胡占群,李保柱,黄志佳,邹存友,郝明强,完颜祺琪,夏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