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技术_技高网

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04200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远端终端获取为所述远端终端服务的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测量量,以及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第二测量量;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针对indirect‑to‑indirect的更换或者多路径更换还没有可靠的测量上报方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1、为了扩展网络覆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引入中继(relay)。relay可以是一个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例如:中继网络有终端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或u2nrelay)、终端到终端中继(ue-to-ue relay,或u2u relay)。终端(ue)通过relay接入网络的连接也称为间接(indirect)连接;ue直接通过uu接口接入网络的连接也称为直接(direct)连接。目前ue连接场景下的更换支持间接连接到直接连接(indirect-to-direct)的更换和间接连接到直接连接(direct-to-indirect)的更换,而针对间接连接到间接连接(indirect-to-indirect)的更换或者多路径更换,还没有可靠的测量上报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解决了目前针对indirect-to-indirect的更换或者多路径更换,还没有可靠的测量上报方案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包括:

3、远端终端获取为所述远端终端服务的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测量量,以及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第二测量量;

4、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

5、可选地,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包括:

6、所述远端终端在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所述测量结果。

7、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8、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

9、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

10、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指示信息。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2、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高于第二门限值;

13、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

14、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第一目标值,所述第一目标值由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与偏移量确定;

15、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在评估时间内的抖动范围超过第一目标范围,且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在评估时间内的抖动范围低于第二目标范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17、基于一个中继终端单独配置;

18、基于多个中继终端共同配置;

19、网络设备配置;

20、网络设备预配置。

21、可选地,所述测量上报方法还包括:

22、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事件。

23、可选地,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

24、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5、直通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sl-rsrp);

26、直通链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sl-rsrq);

27、直通链路发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idelink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sd-rsrp);

28、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29、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noise and interference ratio,sinr)。

30、可选地,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是与所述远端终端有连接的中继终端。

31、可选地,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为所述远端终端通过直通链路发现过程或直通链路通信过程发现的中继终端。

32、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一项:

33、与所述远端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所连接的网络设备相同;

34、与所述远端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不同。

35、可选地,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之后,还包括:

36、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重配置消息;其中,所述重配置消息携带第二中继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中继终端链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为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至少一个;

37、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重配置消息,接入所述第二中继终端。

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包括:

39、网络设备接收远端终端发送的测量结果;

40、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远端终端的连接路径从第一中继终端更换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决策。

41、可选地,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42、所述第一中继终端的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

43、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

44、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满足第一测量事件的指示信息。

45、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46、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第一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高于第二门限值;

47、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

48、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低于第一目标值,所述第一目标值由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与偏移量确定;

49、所述第一测量量的测量值在评估时间内的抖动范围超过第一目标范围,且所述第二测量量的测量值在评估时间内的抖动范围低于第二目标范围。

50、可选地,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51、基于一个中继终端单独配置;

52、基于多个中继终端共同配置;

53、网络设备配置;

54、网络设备预配置。

55、可选地,所述测量上报方法还包括:

56、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测量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事件。

57、可选地,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58、sl-rsrp;

59、sl-rsrq;

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是与所述远端终端有连接的中继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为所述远端终端通过直通链路发现过程或直通链路通信过程发现的中继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之后,还包括:

13.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远端终端的连接路径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更换到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决策,包括:

21.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二测量量、所述第三测量量和所述第四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执行所述远端终端和所述对端终端的连接路径从第一中继终端更换到第二中继终端的决策,包括: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远端终端,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1.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远端终端,包括:

3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是与所述远端终端有连接的中继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为所述远端终端通过直通链路发现过程或直通链路通信过程发现的中继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向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测量结果之后,还包括:

13.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和/或所述第二门限值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量和所述第二测量量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以下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执行所述远端终端的连接路径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更换到所述目标候选中继终端的决策,包括:

21.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测量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彦楠赵亚利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