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99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设有一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控制杆,控制杆的轴心线两侧均至少间隔设有一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控制杆上设有与活动托杆位置及数量对应的凹槽,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活动托杆的一端能够弹性抵压置入和脱离所述对应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对应搁置点中,搁物板定位于控制杆和活动托杆上,活动托杆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脱离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活动托杆的一端脱出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置固定状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保险箱受到固定搁物板的限制,小物品储藏浪费空间,大物品储藏空间不够,原本 体积有限的空间不能合理利用,给使用带来麻烦。为此有业者开发了高度可调节的搁物板, 高度可调节的搁物板提供了较好的空间利用解决方案,但目前所用的搁物板高度调节结构 使用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该 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设有一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控制 杆,控制杆的轴心线两侧均至少间隔设有一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如两侧 均为一根时,则不同轴),控制杆上设有与活动托杆位置及数量对应的凹槽(凹槽两侧面至 底面和顶面均呈弧形平滑连接),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即保持有向控制 杆的弹性压力),活动托杆的一端能够弹性抵压置入和脱离所述对应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 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对应搁置点(如固定孔)中,搁物板定位于控制杆和 活动托杆上,活动托杆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脱离所述箱体内壁 的搁置点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活动托杆的一端脱出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置 入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置固定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杆轴心线两侧均间隔设有两根能够沿其轴向 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控制杆轴心线两侧的两根活动托杆分别一一对应呈同轴心,对应控 制杆两侧的凹槽呈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杆形成沿其轴向移动的复位压力,复位压力 朝向箱门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杆形成沿其轴向移动的复位压力,复位压力 朝向箱门外的结构是设有第一弹簧和一位置固定的止挡,控制杆朝向箱门内的一端弹性 抵压第一弹簧一端,第一弹簧另一端位置固定,控制杆朝向箱门外的另一端抵靠于止挡。按动控制杆第一弹簧压紧时,活动托杆的一端恰置入所述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 一端恰脱离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松开控制杆第一弹簧复位时,活动 托杆的一端恰脱出所述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 置固定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位置固定的止挡设于搁物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的结构是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于活动托杆的另一端,第二弹簧一端朝向控制杆弹性抵推活 动托杆,第二弹簧另一端位置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搁物板定位于控制杆和活动托杆上的结构是搁 物板下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控制杆活动插设于第一定位槽中,第一 弹簧另一端位置固定于第一定位槽朝向箱体内的尾端,止挡固设于第一定位槽朝向箱门的 开口端,第二定位槽的数量与活动托杆对应,活动托杆一一对应活动设于第二定位槽中,第 二弹簧另一端位置固定于第二定位槽朝向箱体壁的尾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相对两内壁分别固设有呈纵向的凹槽型固定 条,位于控制杆同侧的固定条和活动托杆数量对应,固定条上的凹槽开口朝向箱体内壁,固 定条上设有供活动托杆另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的搁置点,所述搁置点为固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例设有一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控制杆,控制杆 的轴心线两侧均至少间隔设有一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如两侧均为一根 时,则不同轴),控制杆上设有与活动托杆位置及数量对应的凹槽(凹槽两侧面至底面和顶 面均呈弧形平滑连接),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即保持有向控制杆的弹性 压力),活动托杆的一端能够弹性抵压置入和脱离所述对应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一端能够 脱离和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对应搁置点(如固定孔)中,搁物板定位于控制杆和活动托杆 上,活动托杆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脱离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 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活动托杆的一端脱出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置入所述箱 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置固定状态。从中看出,本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搁物板的调整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调整后的固定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设有一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 的控制杆1,控制杆的轴心线两侧均至少间隔设有一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 2 (如两侧均为一根时,则不同轴),控制杆上设有与活动托杆位置及数量对应的凹槽10 (凹 槽两侧面至底面和顶面均呈弧形平滑连接),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即保 持有向控制杆的弹性压力),活动托杆的一端能够弹性抵压置入和脱离所述对应凹槽中,活 动托杆的另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对应搁置点3 (如固定孔)中,搁物板6定 位于控制杆和活动托杆上,活动托杆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脱离 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活动托杆的一端脱出所述凹槽中时,活动托杆 的另一端恰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置固定状态。控制杆1轴心线两侧均间隔设有两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2,控制 杆轴心线两侧的两根活动托杆分别一一对应呈同轴心,对应控制杆两侧的凹槽10呈对称设置。控制杆1形成沿其轴向移动的复位压力,复位压力朝向箱门4外。控制杆1形成沿其轴向移动的复位压力,复位压力朝向箱门4外的结构是设有第 一弹簧21和一位置固定的止挡5,控制杆朝向箱门内的一端弹性抵压第一弹簧一端,第一 弹簧另一端位置固定,控制杆朝向箱门外的另一端抵靠于止挡。按动控制杆第一弹簧压紧时,活动托杆的一端恰置入所述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 一端恰脱离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上下调节状态,松开控制杆第一弹簧复位时,活动 托杆的一端恰脱出所述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一端恰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搁置点中,呈位 置固定状态。所述一位置固定的止挡5设于搁物板6上。活动托杆2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1表面的结构是设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 套设于活动托杆2的另一端,第二弹簧一端朝向控制杆1弹性抵推活动托杆,第二弹簧另一 端位置固定。搁物板6定位于控制杆1和活动托杆2上的结构是搁物板下面分别固定设有第 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控制杆活动插设于第一定位槽中,第一弹簧21另一端位置固定于 第一定位槽朝向箱体内的尾端,止挡5固设于第一定位槽朝向箱门4的开口端,第二定位槽 的数量与活动托杆对应,活动托杆一一对应活动设于第二定位槽中,第二弹簧22另一端位 置固定于第二定位槽朝向箱体壁的尾端。箱体相对两内壁分别固设有呈纵向的凹槽型固定条7,位于控制杆1同侧的固定 条和活动托杆2数量对应,固定条上的凹槽开口朝向箱体内壁,固定条上设有供活动托杆 另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的搁置点3,所述搁置点为固定孔。本技术操作过程是步骤1.右手伸入箱体,放在搁物板下方正中,拖住搁物板,左手拇指或食指按住 搁物板的控制杆头;步骤2.指按下搁物板的控制杆头;控制杆上的控制槽运动到与活动托杆相交位 置,这时,活动托杆一段的第二弹簧作用将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险箱搁物板的高度调节改良机构,其特征是:设有一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控制杆(1),控制杆的轴心线两侧均至少间隔设有一根能够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活动托杆(2),控制杆上设有与活动托杆位置及数量对应的凹槽(10),活动托杆的一端弹性抵压控制杆表面,活动托杆的一端能够弹性抵压置入和脱离所述对应凹槽中,活动托杆的另一端能够脱离和置入所述箱体内壁的对应搁置点(3)中,搁物板(6)定位于控制杆和活动托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孔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