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呼气训练,特别涉及一种呼气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训练也称为调息、呼吸反馈,要求我们主动按照一定的呼吸模式进行训练;呼吸训练可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增强呼吸肌能力;呼吸训练凭借无创无痛、简单方便的优势,在呼吸科护理领域广泛推广使用。
2、现有的呼气训练装置在病人进行呼气训练时不便于对病人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滤,使得细菌随气体进入呼气训练装置内部;进而长时间使用呼气训练装置容易引起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并且现有的呼气训练装置不便于对呼气训练强度进行调节控制,并且不便于对病人的训练康复程度进行直观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具有过滤盒和增重结构以及限位组件;能够轻松便捷的对病人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有利于防止细菌随气体进入呼气训练装置内部;进而有利于避免病人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并且能够对呼气训练强度进行调节控制,能够直观的对病人的训练康复程度进行观察。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筒(1)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架(106),且缓冲架(106)设置为环形柔性材质;训练筒(1)顶侧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107),且活塞柱(107)设置为六边形;活塞柱(107)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板(108),且活塞板(108)外侧与训练筒(1)内壁相贴合,并且活塞板(108)底部与缓冲架(106)顶部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结构(2)包括:增重筒(201)、导向槽(202)、方形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筒(1)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架(106),且缓冲架(106)设置为环形柔性材质;训练筒(1)顶侧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柱(107),且活塞柱(107)设置为六边形;活塞柱(107)底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板(108),且活塞板(108)外侧与训练筒(1)内壁相贴合,并且活塞板(108)底部与缓冲架(106)顶部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结构(2)包括:增重筒(201)、导向槽(202)、方形柱(203)与连接槽(204);增重筒(201)固定设置于活塞柱(107)顶端,且增重筒(201)底部与训练筒(1)顶部相贴合;导向槽(202)开设于增重筒(201)两侧内部,且导向槽(202)横向贯穿增重筒(201);方形柱(203)固定设置于增重筒(201)内部;连接槽(204)开设于方形柱(203)内部,且连接槽(204)设置为半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结构(2)还包括:增重盘(205)、挡板(206)、连接柱(207)与辅助板(208);增重盘(205)滑动设置于方形柱(203)外侧,且增重盘(205)呈直线排列设置;挡板(206)滑动设置于增重盘(205)内部,且挡板(206)外侧与增重盘(205)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连接柱(207)固定设置于挡板(206)外侧,且连接柱(207)滑动设置于增重盘(205)内部;连接柱(207)端部设置为球形,且连接柱(207)端部球形部分活动设置于连接槽(204)内部;辅助板(208)固定设置于增重盘(205)两侧,且辅助板(208)滑动设置于导向槽(202)内部,并且辅助板(208)的厚度设置为增重盘(205)厚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结构(2)还包括:连接座(209)与滚珠(2010);连接座(209)固定设置于增重筒(201)外侧底部,且连接座(209)滑动设置于竖筒(301)外侧,并且连接座(209)位于限位座(304)下方;滚珠(2010)转动设置于连接座(209)内部,且滚珠(2010)呈环形阵列设置,并且滚珠(2010)外侧与竖筒(301)外侧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还包括:螺纹杆(302)与驱动座(303);螺纹杆(302)转动设置于竖筒(301)内部,且螺纹杆(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舒哲,刘婷婷,向云飞,毕玉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