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90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所述风罩呈筒状结构,具有中心轴线,包括位于其轴向一端的进风端和位于轴向另一端的出风端,所述风罩的所述进风端以朝向所述风罩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拢风道,所述拢风道为缩口的筒状结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所述拢风道的内壁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拢风道的风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翅片,所述第一导流翅片凸出于所述拢风道的风道内壁而设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在降低噪声的同时还能不增大体积,并且提高散热效率,使其能在不增大风罩体积的同时抑制噪音的传播;同时提升风叶气流利用率,可在削减风叶面积降低噪声的同时依旧满足电机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


技术介绍

1、风冷电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电机内部的电磁噪声和外部散热结构的通风噪声。电机的风冷结构类型主要为电机内部风叶自散热冷却和外部风机冷却,内部风叶自散热冷却结构常采用增加风罩厚度或者减小扇叶面积方式降低通风噪声,但又带来体积增大或散热不良的问题。内部风叶自散热冷却结构电机常用的降噪方案为增大风罩壁厚,增设吸音材料或减小扇叶面积。增大风罩壁厚和增设吸音材料的目的在于阻碍噪音噪声传播,但是会导致风罩体积增大;减小风叶面积的目的在于减少噪声的产生,但是会导致电机吸入风量减少,散热能力变差。

2、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存在无法在降低噪声、保证散热能力的同时还能不增大体积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存在无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还能不增大体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风罩,其中:

3、所述风罩呈筒状结构,具有中心轴线,包括位于其轴向一端的进风端和位于轴向另一端的出风端,

4、所述风罩的所述进风端以朝向所述风罩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拢风道,所述拢风道为缩口的筒状结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所述拢风道的内壁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5、所述拢风道的风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翅片,所述第一导流翅片凸出于所述拢风道的风道内壁而设置。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7、所述第一导流翅片从所述风罩的所述进风端延伸至所述拢风道的出口端,所述第一导流翅片的与所述进风端相对应的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呈凸出于所述进风端而设置,使得所述自由端延伸至所述拢风道的外部,或者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进风端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导流翅片为多个,多个第一导流翅片沿着所述拢风道的周向方向成间隔布置。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9、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所述拢风道的轴向深度为a1,所述风罩的轴向总长度为a2,a1与a2之间的比例关系为0.2≤a1/a2≤0.23。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1、所述拢风道的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末端连接设置有束风风道,所述拢风道与所述束风风道连通,以使得所述拢风道中的气流能够进入所述束风风道中;所述束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拢风道的下游端连接,所述束风风道的另一端朝着所述风罩的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3、所述束风风道为扩口的筒状结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所述束风风道的至少部分结构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内壁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束风风道的另一端朝着所述风罩的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延伸至距离所述出风端大于0的预设距离处,使得所述束风风道完全位于所述风罩的内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所述束风风道的远离所述拢风道的轴向一端的直径为a6,所述风罩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风叶,所述风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束风风道的内部,在纵向截面内所述风叶的直径为a8,并有a6与a8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2<a6/a8≤1.4。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所述束风风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翅片,所述风罩的内部具有能够转动的风叶,所述第二导流翅片位于所述风叶的外周,且所述第二导流翅片与所述风叶之间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流翅片与所述风叶共同作用于气流,以能将气流朝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导流;

18、所述第二导流翅片沿所述风罩的轴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导流翅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翅片在所述束风风道的的内壁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0、所述风罩还包括位于所述拢风道和所述束风风道外周的外层结构,所述外层结构为筒状结构,所述外层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拢风道和所述束风风道的外周,所述外层结构的部分结构与所述拢风道的外壁连接,所述外层结构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束风风道的外周且与所述束风风道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外层结构与所述束风风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2、所述外层结构沿轴向延伸至与电机的机壳相接,所述电机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也与所述机壳的轴向端部相接,所述端盖位于所述外层结构的内部,所述外层结构的内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导流翅片,所述第三导流翅片与所述端盖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外层结构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三导流翅片与所述端盖共同作用于气流,以能将气流朝所述出风端的方向导流。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4、所述外层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材质,和/或,所述束风风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与所述机壳相接位置具有缝隙,形成所述出风端。

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述的电机的风罩。

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的风罩和电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1.本专利技术通过缩口筒状结构的拢风道能够提高对气流的归拢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拢风道内壁设置的第一导流翅片能够起到进一步导风和提高结构强度的作用,通过缩口结构的拢风道和第一导流翅片的配合作用,相对于原有的柱状通道而言有效提高了对气流的拢风和导流效果,降低了气流的紊流率,降低了气流噪声,提高了对风叶、电机等的散热效率,并且没有额外增大体积,也未增多部件,使得在降低噪声的同时还能不增大体积,并且提高散热效率,使其能在不增大风罩体积的同时抑制噪音的传播;同时提升风叶气流利用率,可在削减风叶面积降低噪声的同时依旧满足电机的散热要求。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电机的风罩结构进行改进,于风罩内部增设拢风风道、进风通道和导流翅片综合约束气流流向减少风叶紊流率,削弱通风噪声且提升风叶散热效率;同时,在通风噪声严重处铺设吸音材料进一步削弱通风噪声。

28、2.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束风风道能够对拢风后的气流进行约束和整流的作用,使得气流有序地流向端盖、风叶等位置,提高了散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风罩的主要通过风罩内部拢风风道、束风风道和导流翅片的结构设计削弱紊流效果,减小紊流噪声,在减小电机通风噪声的同时提升电机风叶的散热效率,电机的散热风叶面积可部分减小,进一步削弱电机噪声;能在不增大风罩体积的同时抑制噪音的传播;同时提升风叶气流利用率,可在削减风叶面积降低噪声的同时依旧满足电机的散热要求。

29、3.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拢风道和束风风道外周的外层结构,能够对拢风和束风风道导风至风叶后的气流引导至端盖处散热、机壳外侧翅片处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束风风道顶部与风罩开口处端面之间空腔部位的风罩内壁(外层结构的内壁)表面铺设吸音材质,能够减少气流撞击筒壁产生的通风噪声,能够在通风噪声严重处通过设置吸音材料进一步削弱通风噪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风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风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树远杨福源张健童童龙晶胡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