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石膏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164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聚氨酯石膏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制备氟硅改性聚氨酯发泡型石膏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按相同的质量单位称量出淀粉100份、丙酮70-90份、二甲基环己胺0.1~0.4份、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110~140份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5份;将上述的淀粉、丙酮和二甲基环己胺混合作为甲组份;将上述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混合作为乙组分;将上述的甲组份及乙组份同时均匀地滴注或喷涂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的绷带上发泡并固化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聚氨酯石膏固化时间短、环保、无毒,透气性好,特别适合于野外救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氟硅改性聚氨酯发泡型石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外固定矫形是临床骨科与矫形外科的常用方法,外固定材料是常用的消耗性医用 卫生材料。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石膏绷带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外固定材料之一。其主要优 点是对皮肤无毒副作用,强度较高,操作时水温低。然而,石膏绷带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透 X射线性比较差,打上石膏后,骨伤部位不易用X光检查,因而不便于及时做跟踪治疗;透气 性差,容易造成皮肤发痒或固定部位溃烂;质量重,使用后伤员行动不便;打石膏时操作复 杂,给医护人员带来许多不便。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上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的开发,以逐步替代传统的石膏绷带。 其中主要是以聚合物树脂绷带替代普通石膏绷带固定能有效地减少躯干石膏综合症的发 生率。迄今为止,根据所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已有的聚合物树脂绷带主要可分为三类硅橡 胶类型、聚乳酸类型以及聚氨酯类型。第一种是以高分子量的线型聚有机硅氧烷为基础,按 一定工艺要求加工后,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伸长率的橡胶态弹性体。这类医用石膏绷带具 有耐温性、疏水性、耐老化透明度高以及与人体组织和血液不粘连、生物适应性好、无毒、无 味、不致癌一系列优点,但是这类材料存在使用后拆除难以及现场制备时间长的缺陷,适于 在固定场所下的医用固定用,并且由于直接使用的体积大与质量重的聚合物导致野外作业 的伤者携带及使用不方便。相比较而言,聚乳酸材料密度要小一些,这类材料具有更好的生 物相容性。因此,用作替代传统的石膏绷带具有更好的环保效应,但是这类材料仍然存在在 使用后拆除难以及现场制备时间长的缺陷,仍然适用于固定场所下的医用固定用。聚氨酯 类型除保持上述两类材料的优点外,这类材料作为医用固定材料还具有制作简便、现场制 作时间短、质轻层薄、透气性好、耐水浸、透X射线、不易使皮肤发炎的特点。因此聚氨酯类 型绷带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石膏绷带,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外科医用固定材料,被广泛用于 创伤骨科治疗和矫形治疗。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78378A公开了专利申请号为 931047773,名称为“淀粉聚氨酯绷带及其生产方法”的技术方案,提出先按相同的重量单位 称量出淀粉100份、二氯甲烷40-60份、二乙基环已胺0. 25 1. 1份、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 氰酸酯110 140份、苯酚4 8份和绷带50份。将上述的淀粉、二氯甲烷和二乙基环已 胺混合作为甲组份;将由上述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苯酚混合作为乙组分;将由 上述的绷带作为丙组分。将上述的绷带浸入上述甲组份与乙组份的混合物中,浸透湿润后 加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上的塑料膜外侧10-60分钟固化。但是,该技术方案还存在 有如下缺点1,固化时间长,难以达到抢救伤员期望的时间尽量短的要求。2,二氯甲烷为破 坏大气环境的物质,当前限制使用。3,苯酚有毒、有腐蚀性,不宜与皮肤接触,虽然垫了塑料 膜可避免上述问题,但塑料膜不透气,仍对皮肤不利。该技术方案不适应在野外现场使用, 直接制备聚氨酯石膏以快速抢救伤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可在野外现场直接制备聚氨酯石膏 以快速抢救伤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步骤A,按相同的质量单位称量出淀粉100份、丙酮70-90份、二甲基环己胺0. 1 0. 4份、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110 140份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 5份;步骤B,将由步骤A获得的淀粉、丙酮和二甲基环己胺混合作为甲组份;步骤C,将由步骤A获得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混 合作为乙组分;步骤D,将由步骤B得到的甲组份及由步骤C得到的乙组份同时均勻地滴注或喷涂 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的绷带上发泡并固化成型。上述配方中淀粉主要用来增加聚氨酯石膏的力学性能及透气性能,丙酮是淀粉 的溶剂并对二甲基环己胺起稀释作用,二甲基环己胺是发泡的催化剂并用于控制聚氨酯石 膏固化速度,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及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是改性聚氨酯的主要成 份。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石膏的制备方法,以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 硅氧烷混合物组成聚氨酯。在二甲基环己胺的催化作用下,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 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会发生交联反应生成氟硅改性的聚氨酯。就该氟硅改性的聚氨酯而 言(1)交联聚合物上具有硅氧链段,侧链含氟代单元,氟硅组成使用氟硅改性的聚氨酯具 有更低表面能及更好的力学性能。(2)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能促进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 酸酯的发泡与固化,从而缩短了聚氨酯材料的现场制备时间。(3)采用二甲基环己胺作催化 剂,由于该催化剂为甲基取代基团,催化剂结构具有的空间位阻小,容易受其它反应基团的 进攻,从而提高反应速度,发泡时间可控制在0. 5-1. 0分钟,固化时间可控制在3-5分钟,缩 短了现场制备时间。本专利技术用丙酮替代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和稀释剂,符合环保的要求。本发 明采用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取代苯酚,可以不垫塑料膜而直接使用;便于操作且不伤皮肤。 本专利技术所加入的上述物质所具有的以上特点,使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氟硅改性聚氨酯发泡型石 膏不仅环保、无毒,而且固化时间短、透气性好。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氟硅改性聚氨酯发泡型石 膏拉伸强度可达3. 0兆帕左右,完全符合创伤骨科治疗和矫形治疗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所制备 的氟硅改性聚氨酯发泡型石膏明显优于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聚氨酯石膏,特别适合于野外作 业的外科医生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实施例一制备氟硅改性的聚氨酯石膏步骤A,按相同的质量单位称量出淀粉100份、丙酮70份、二甲基环己胺0. 1份、多 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110份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份。步骤B,将由步骤A获得的淀粉、丙酮和二甲基环己胺混合作为甲组份。步骤C,将由步骤A获得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混4合作为乙组分。步骤D,将由步骤B得到的甲组份及由步骤C得到的乙组份同时均勻地滴注或喷涂 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的绷带上发泡并固化成型。发泡时间为1分钟,完全固化时间 为5分钟。得到的聚氨酯石膏拉伸强度为3. 1兆帕。二、实施例二制备氟硅改性的聚氨酯石膏步骤A,按相同的质量单位称量出淀粉100份、丙酮70份、二甲基环己胺0. 15份、 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110份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1份。步骤B,将由步骤A获得的淀粉、丙酮和二甲基环己胺混合作为甲组份。步骤C,将由步骤A获得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混 合作为乙组分。步骤D,将由步骤B得到的甲组份及由步骤C得到的乙组份同时均勻地滴注或喷涂 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的绷带上发泡并固化成型。发泡时间为0. 8分钟,完全固化时 间为4. 2分钟。得到的聚氨酯石膏拉伸强度为3. 1兆帕。三、实施例三制备氟硅改性的聚氨酯石膏步骤A,按相同的质量单位称量出淀粉100份、丙酮80份、二甲基环己胺0. 25份、 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120份和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2份。步骤B,将由步骤A获得的淀粉、丙酮和二甲基环己胺混合作为甲组份。步骤C,将由步骤A获得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混 合作为乙组分。步骤D,将由步骤B得到的甲组份及由步骤C得到的乙组份同时均勻地滴注或喷涂 在患者的受伤部位或该部位的绷带上发泡并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克俭陈长青罗正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练克俭陈长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