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30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泄漏叶片式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固定壳体、伺服电机定子、隔离套、永磁转子、散热孔和固定端盖,固定壳体与外部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伺服电机定子与固定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隔离套的外缘与伺服电机定子的内侧相配合,且隔离套一端的端口与固定壳体一侧的端口相配合,永磁转子设置于隔离套的内侧,散热孔与固定壳体另一侧的端口固定连接,固定端盖与永磁转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部。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带动叶轮旋转,进而安全无泄漏地输排送流体或浆体,同时设备整体结构紧凑,不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焊接工艺,并使得设备方便拆装,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泄漏叶片式泵,具体涉及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


技术介绍

1、无泄漏容积泵是一种可以安全输送危险流体或珍贵液体的机器,由于无泄漏泵没有机封,变动密封为静密封,有效解决了泄漏和润滑问题。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的腐蚀性介质输送、氯水废水处理和加酸工艺,有色金属冶炼中的电解液输送、汽车制造中的酸洗工艺,及制药、石油、电力、电镀、染料、农药、造纸、食品、纺织等众多行业。任意浓度的硫酸、盐酸、氢氟酸、硝酸、王水、强碱、强氧化剂、有机溶剂、还原剂等强腐蚀介质。或其他不可发生泄漏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

2、现今,市场上的无泄漏旋转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屏蔽泵。

3、如中国专利201310661903.x,公开了一种屏蔽泵,泵的叶轮固定在屏蔽电机的转子轴伸上,泵和电机组成一体;转子支承轴承为介质润滑的水导轴承,电机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定子包覆起来,与介质隔开。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必须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

4、再如中国专利202210896582.0公开了一种典型的无泄漏旋转泵则是磁力驱动泵,由泵头、磁力联轴器、标准电机三部分组成。而磁力联轴器由外磁钢、内磁钢及不导磁或弱导磁性的隔离套组成。当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相连的内磁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磁力联轴器的作用是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由于泵轴、内磁钢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

5、然而,以上装置各有不足,对于屏蔽泵来说,虽然通过屏蔽套隔绝了内外转子,实现了流体的静密封。但由于屏蔽套通常是焊接在泵的壳体上的。一旦屏蔽泵的外转子发生故障,将不利于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同时,受限于屏蔽套的焊接需求,屏蔽套通常只能使用哈氏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磁感线通常不能完全穿过屏蔽套,通常会在屏蔽套的电涡流效应而使驱动电机的效率降低。同时考虑到电机转子受圆盘损失影响,机组效率较机械密封泵低5%—10%左右;

6、磁力泵虽然采用隔离套代替了屏蔽套,在装配制造时,实现的生产工艺相较于屏蔽套较为简单。使用的驱动电机通常没有额外的要求,但类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较低,驱动的动力依赖于电机—磁转子—再到叶轮的驱动端上。这种驱动方式所需的零件较多,同时也增加了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能够通过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带动叶轮旋转,进而安全无泄漏地输排送流体或浆体,同时设备整体结构紧凑,不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焊接工艺,并使得设备方便拆装,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壳体、伺服电机定子、隔离套、永磁转子、散热孔和固定端盖,所述固定壳体与外部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定子与固定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套的外缘与伺服电机定子的内侧相配合,且隔离套一端的端口与固定壳体一侧的端口相配合,所述永磁转子设置于隔离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孔开设于固定壳体的外缘,并与隔离套相配合,所述固定端盖与所述永磁转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叶轮,所述输送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泵壳,所述泵壳与固定壳体的端口相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离套的另一端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散热孔相配合。

5、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离套的内缘开设有多条导液槽。

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包括泵轴、轴承座,前推力盘、前轴套、后轴套、后推力盘和内叶轮,所述泵轴的一端与永磁转子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泵轴的另一端与输送叶轮固定连接,且泵轴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与永磁转子和输送叶轮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的内部与泵轴的外缘转动连接,且轴承座的一端的外缘处于泵壳和隔离套的端口之间,所述前推力盘与轴承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轴套与轴承座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轴套与轴承座内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轴套与后轴套的内部均与泵轴中部的外缘转动连接,所述后推力盘与轴承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叶轮的轴心处于泵轴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泵壳的内侧为阶梯开口状,所述轴承座的一端设置于泵壳的内侧,所述轴承座的一端与隔离套的端口相配合,所述固定壳体将隔离套挤压座在轴承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体与泵壳通过螺栓连接。

8、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泵轴的整体设置为阶梯轴,所述泵轴的两端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与输送叶轮的内部与永磁转子的内部相配合。

9、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泵轴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内流孔,并在泵轴的中段开设有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内流孔相连通。

1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轴承座一端的内部开设有流动孔。

1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前推力盘和后推力盘设置有环形凹槽,可使前轴套和后轴套部分深入推力盘内。

1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输送叶轮与内叶轮内部的扇叶的弧面方向相反。

13、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4、本专利技术采用固定壳体、隔离套、隔离套和泵壳的设计,相比较于屏蔽泵来说,采用隔离套代替了屏蔽套,舍弃了较为复杂的焊接工艺,通过利用螺栓挤压固定壳体和泵壳进而使隔离套和隔离套进行拼合固定,使泵壳和隔离套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在进行维护时只需拆下螺栓即分离四者,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15、本专利技术采用驱动部与固定部的设计,相比较于传统的磁力泵,采用将定子置于隔离套之外、磁转子内置于隔离套的内侧进行直接驱动工作件旋转,简化了力的传播途径,同时使得泵机组整体零件更加紧凑,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势;

16、本专利技术采用驱动部的设计,所使用的驱动源属于伺服电机的结构,该种交流磁路设计理论成熟,泵能获得相对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它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实现对泵叶轮的精密调控,以此控制液体的精准流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1),所述驱动部(1)包括固定壳体(101)、伺服电机定子(102)、隔离套(103)、永磁转子(104)、散热孔(105)和固定端盖(106),所述固定壳体(101)与外部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定子(102)与固定壳体(1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套(103)的外缘与伺服电机定子(102)的内侧相配合,且隔离套(103)一端的端口与固定壳体(101)一侧的端口相配合,所述永磁转子(104)设置于隔离套(103)的内侧,所述散热孔(105)开设于固定壳体(101)的外缘,并与隔离套(103)相配合,所述固定端盖(106)与所述永磁转子(1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叶轮(3),所述输送叶轮(3)的一侧设置有泵壳(4),所述泵壳(4)与固定壳体(101)的端口相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03)的另一端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散热孔(10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03)的内缘开设有多条导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包括泵轴(201)、轴承座(202),前推力盘(203)、前轴套(204)、后轴套(205)、后推力盘(206)和内叶轮(207),所述泵轴(201)的一端与永磁转子(104)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泵轴(201)的另一端与输送叶轮(3)固定连接,且泵轴(201)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与永磁转子(104)和输送叶轮(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202)的内部与泵轴(201)的外缘转动连接,且轴承座(202)的一端的外缘处于泵壳(4)和隔离套(103)的端口之间,所述前推力盘(203)与轴承座(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轴套(204)与轴承座(202)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轴套(205)与轴承座(202)内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轴套(204)与后轴套(205)的内部均与泵轴(201)中部的外缘转动连接,所述后推力盘(206)与轴承座(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叶轮(207)的轴心处于泵轴(20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4)的内侧为阶梯开口状,所述轴承座(202)的一端设置于泵壳(4)的内侧,所述轴承座(202)的一端与隔离套(103)的端口相配合,所述固定壳体(101)将隔离套(103)挤压座在轴承座(202)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体(101)与泵壳(4)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201)的整体设置为阶梯轴,所述泵轴(201)的两端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与输送叶轮(3)的内部与永磁转子(104)的内部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201)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内流孔,并在泵轴(201)的中段开设有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内流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02)一端的内部开设有流动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推力盘(203)和后推力盘(206)设置有环形凹槽,可使前轴套(204)和后轴套(205)部分深入推力盘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叶轮(3)与内叶轮(207)内部的扇叶的弧面方向相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1),所述驱动部(1)包括固定壳体(101)、伺服电机定子(102)、隔离套(103)、永磁转子(104)、散热孔(105)和固定端盖(106),所述固定壳体(101)与外部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定子(102)与固定壳体(1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套(103)的外缘与伺服电机定子(102)的内侧相配合,且隔离套(103)一端的端口与固定壳体(101)一侧的端口相配合,所述永磁转子(104)设置于隔离套(103)的内侧,所述散热孔(105)开设于固定壳体(101)的外缘,并与隔离套(103)相配合,所述固定端盖(106)与所述永磁转子(1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叶轮(3),所述输送叶轮(3)的一侧设置有泵壳(4),所述泵壳(4)与固定壳体(101)的端口相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03)的另一端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与散热孔(10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03)的内缘开设有多条导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伺服永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包括泵轴(201)、轴承座(202),前推力盘(203)、前轴套(204)、后轴套(205)、后推力盘(206)和内叶轮(207),所述泵轴(201)的一端与永磁转子(104)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泵轴(201)的另一端与输送叶轮(3)固定连接,且泵轴(201)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与永磁转子(104)和输送叶轮(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202)的内部与泵轴(201)的外缘转动连接,且轴承座(202)的一端的外缘处于泵壳(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伏兴徐继庄操瑞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曼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