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264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属于水下石基床整平技术领域,包括整平船体,所述整平船体上活动设置有排料模块,所述排料模块上设置有用于避免石料堵塞的散料组件,所述整平船体下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整平进行的框架模块,所述框架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加固框架模块与河床之间连接程度的紧固组件;该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通过利用散料组件取缔传统石料输送结构,散料组件包括的输送带组可在运行后,输送石料的同时输送带组也可在收料斗上来回滑动,将石料散开投放,避免大量的石料同时间进入输料管造成堵塞,并且散料组件所采用的连杆之间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后期维护方便,在提高整个整平装置性能的同时,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石基床整平,具体为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


技术介绍

1、水下基床整平是为了使基床能够均匀地承受上部荷载的压力,通过整平作业,可以改善基床表面的平整度,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提高整个整平的效率以及安全性,都会采用具有抛石整平的船体进行,而目前的整平船体大多采用机械爪抓取石料或铲斗等方式进行投料,该等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单次投放过多的石料容易使得石料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导致内部的输料管堵塞,影响到整个石基床整平的进度,并且其用于限定整平范围与维持整平的框架在根据水底进行调平后,只是简单的放置在河床上。

2、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灵活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散投料,并且装置料斗内部出现堆料时,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同时置于水下的框架遇到水底生物或者水流的撞击后,容易出现偏位的现象,不利于整平工作的进行,整体应对紧急情况能力较差。

3、基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具备可分散投料、避免石料堵塞以及定位框架稳定性优异的优点,解决了投料时极易出现堆料堵塞的现象、框架不稳定以及无法应对紧急状况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包括整平船体,所述整平船体上活动设置有排料模块,所述排料模块上设置有用于避免石料堵塞的散料组件,所述整平船体下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整平进行的框架模块,所述框架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加固框架模块与河床之间连接程度的紧固组件,所述框架模块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紧固组件状态的驱动组件;所述排料模块包括收料斗、活动座、送料管与排料头,所述收料斗固定设置于活动座上,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于整平船体上,所述送料管设置于活动座的下方,所述排料头固定安装于送料管的下端面上,所述框架模块包括框架本体与连接钢索,所述框架本体与整平船体通过连接钢索连接。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料组件包括输送带组、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梯形挡板、延长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接座,所述输送带组设置于收料斗上,所述第三连接座固定安装于输送带组侧面,所述输送带组与收料斗通过第三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活动座上,所述梯形挡板通过第二连接座与活动座固定连接,且梯形挡板设置于输送带组上方并不与输送带组接触。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长轴转动设置于输送带组内部,且延长轴与输送带组内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输送带组侧面并与延长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活动座上,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杆设置于第一连杆远离输送带组的侧面并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若干螺纹筒、螺纹杆、螺旋叶片与传动皮带,所述螺纹筒转动设置于框架本体内部,所述螺纹杆设置于螺纹筒内部并与螺纹筒螺纹连接,且螺纹杆不与框架本体接触,所述螺旋叶片固定安装于螺纹杆的表面。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内侧挡板、驱动电机、电机驱动器、z型杆、活动滑块、电机旋转传感器、圆形短杆与辅助弹簧,所述圆形短杆固定安装于内侧挡板靠近框架本体的侧面上,所述内侧挡板通过圆形短杆与框架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辅助弹簧设置于内侧挡板与内侧挡板之间,且辅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框架本体和内侧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框架本体,且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框架本体与螺纹筒固定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驱动器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上,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设置于框架本体内部,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器电性连接。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滑块滑动设置于框架本体内部,且活动滑块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上方,所述z型杆滑动设置于框架本体内部,且z型杆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侧方,所述z型杆与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圆形短杆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远离z型杆的侧面。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与电机驱动器共同具有通过按动次数控制驱动电机旋转方向功能。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皮带活动设置于框架本体内部,若干所述螺纹筒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模块还包括液压调平杆,且液压调平杆设置于框架本体与河床相邻的底面上。

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通过利用散料组件取缔传统石料输送结构,散料组件包括的输送带组可在运行后,输送石料的同时输送带组也可在收料斗上来回滑动,将石料散开投放,避免大量的石料同时间进入输料管造成堵塞,并且散料组件所采用的连杆之间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后期维护方便,在提高整个整平装置性能的同时,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14、2、该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通过紧固组件将框架本体与河床连接起来,以提高该结构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障整个整平工作可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紧固组件以及所包含的结构设置在框架本体内部,可避免对整体装置的原始结构造成影响,从而提高所增设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15、3、该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通过驱动组件调整紧固组件的状态,并且驱动组件可实时检测框架本体的状态以及石基床的调平进度,从而可根据不同状态自行调节紧固组件的状态,使得整体结构运行时不需要人为的过多干预,进而该结构可初步实现智能化的自行运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包括整平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船体(1)上活动设置有排料模块(2),所述排料模块(2)上设置有用于避免石料堵塞的散料组件(3),所述整平船体(1)下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整平进行的框架模块(4),所述框架模块(4)上设置有用于加固框架模块(4)与河床之间连接程度的紧固组件(5),所述框架模块(4)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紧固组件(5)状态的驱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组件(3)包括输送带组(301)、第一连接座(302)、第二连接座(303)、梯形挡板(304)、延长轴(305)、第一连杆(306)、第二连杆(307)与第三连接座(308),所述输送带组(301)设置于收料斗(201)上,所述第三连接座(308)固定安装于输送带组(301)侧面,所述输送带组(301)与收料斗(201)通过第三连接座(30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303)固定安装于活动座(202)上,所述梯形挡板(304)通过第二连接座(303)与活动座(202)固定连接,且梯形挡板(304)设置于输送带组(301)上方并不与输送带组(30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轴(305)转动设置于输送带组(301)内部,且延长轴(305)与输送带组(301)内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设置于输送带组(301)侧面并与延长轴(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302)固定安装于活动座(202)上,所述第二连杆(307)与第一连接座(302)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杆(307)设置于第一连杆(306)远离输送带组(301)的侧面并与第一连杆(30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5)包括若干螺纹筒(501)、螺纹杆(502)、螺旋叶片(503)与传动皮带(504),所述螺纹筒(501)转动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所述螺纹杆(502)设置于螺纹筒(501)内部并与螺纹筒(501)螺纹连接,且螺纹杆(502)不与框架本体(401)接触,所述螺旋叶片(503)固定安装于螺纹杆(502)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内侧挡板(601)、驱动电机(602)、电机驱动器(603)、Z型杆(604)、活动滑块(605)、电机旋转传感器(606)、圆形短杆(607)与辅助弹簧(608),所述圆形短杆(607)固定安装于内侧挡板(601)靠近框架本体(401)的侧面上,所述内侧挡板(601)通过圆形短杆(607)与框架本体(401)滑动连接,所述辅助弹簧(608)设置于内侧挡板(601)与内侧挡板(601)之间,且辅助弹簧(608)的两端分别与框架本体(401)和内侧挡板(60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02)设置于框架本体(401),且驱动电机(602)输出轴的端部穿过框架本体(401)与螺纹筒(50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器(603)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602)上,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606)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606)与驱动电机(602)通过电机驱动器(603)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滑块(605)滑动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且活动滑块(605)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606)上方,所述Z型杆(604)滑动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且Z型杆(604)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606)侧方,所述Z型杆(604)与螺纹杆(502)转动连接,所述圆形短杆(607)位于电机旋转传感器(606)远离Z型杆(604)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旋转传感器(606)与电机驱动器(603)共同具有通过按动次数控制驱动电机(602)旋转方向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皮带(504)活动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若干所述螺纹筒(501)通过传动皮带(504)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模块(4)还包括液压调平杆(402),且液压调平杆(402)设置于框架本体(401)与河床相邻的底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包括整平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船体(1)上活动设置有排料模块(2),所述排料模块(2)上设置有用于避免石料堵塞的散料组件(3),所述整平船体(1)下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整平进行的框架模块(4),所述框架模块(4)上设置有用于加固框架模块(4)与河床之间连接程度的紧固组件(5),所述框架模块(4)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紧固组件(5)状态的驱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组件(3)包括输送带组(301)、第一连接座(302)、第二连接座(303)、梯形挡板(304)、延长轴(305)、第一连杆(306)、第二连杆(307)与第三连接座(308),所述输送带组(301)设置于收料斗(201)上,所述第三连接座(308)固定安装于输送带组(301)侧面,所述输送带组(301)与收料斗(201)通过第三连接座(30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303)固定安装于活动座(202)上,所述梯形挡板(304)通过第二连接座(303)与活动座(202)固定连接,且梯形挡板(304)设置于输送带组(301)上方并不与输送带组(30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轴(305)转动设置于输送带组(301)内部,且延长轴(305)与输送带组(301)内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6)设置于输送带组(301)侧面并与延长轴(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302)固定安装于活动座(202)上,所述第二连杆(307)与第一连接座(302)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杆(307)设置于第一连杆(306)远离输送带组(301)的侧面并与第一连杆(30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石基床智能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5)包括若干螺纹筒(501)、螺纹杆(502)、螺旋叶片(503)与传动皮带(504),所述螺纹筒(501)转动设置于框架本体(401)内部,所述螺纹杆(502)设置于螺纹筒(501)内部并与螺纹筒(501)螺纹连接,且螺纹杆(502)不与框架本体(401)接触,所述螺旋叶片(503)固定安装于螺纹杆(502)的表面。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徐兵陆友芽黄国强郭天润陈建军张海杰彭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