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17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加固装置包括设于阳角模板外侧的阳角木方,阳角木方的外侧设有角度可调节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阴角模板之间通过对拉组件连接,对拉组件包括夹持件和拉杆,拉杆固定连接于夹持件的侧边,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抵接紧固件;夹持件用于固定加固组件;拉杆均依次穿过对应的构造柱马牙槎后与紧固件连接。本技术的加固装置不需要在砌体上开孔,可以避免传统的加固方式对砌体的破坏,同时可以适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构造柱,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混凝土建筑中,为了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当完成砌体的建造工作后,需要在砌体的转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了顺利完成转角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工作,需要在浇筑前根据构造柱的截面尺寸进行模板安装及加固工作。而由于构造柱为二次结构,此时砌体已经完成,模板的加固受制于砌体墙的影响。

2、目前构造柱模板的加固方式主要有:在构造柱两侧砌体墙表面开孔,然后使用对拉连接件穿过孔洞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加固,但是该种加固方式会影响砌体墙的外观,并且后期还需针对孔洞进行封堵,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在砌体墙中开孔会影响其受力性能,在高层建筑中,有许多地方禁止破坏砌体墙的结构。此外,构造柱的大小形状不一,需要根据构造柱的形状和大小设计不同的加固装置。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构造柱模板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该装置不需要在砌体上开孔,可以避免传统的加固方式对砌体的破坏,同时可以适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构造柱,并且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2、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3、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包括设于阳角模板外侧的阳角木方,所述阳角木方的外侧设有角度可调节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与阴角模板之间通过第一对拉组件和第二对拉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拉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侧边的下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一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二对拉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持件侧边的上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二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固定所述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穿过对应的构造柱马牙槎后与紧固件连接。

4、本技术通过采用角度可以调节的加固组件,可以适配不同形状的构造柱,如矩形构造柱、l形构造柱、异型构造柱(如钝角、锐角、平角构造柱);可以根据构造柱的形状调整加固组件的,适用性广。

5、此外,本技术采用由夹持件和拉杆组成的对拉组件,施工时,可以先把拉杆依次穿过阳角模板、构造柱马牙槎和阴角模板,然后把加固组件放至夹持件内,并用抵接紧固件进行锁紧,最后锁紧另一端的紧固件;与传统的施工方式(先把加固组件贴紧木方,再穿过对拉螺杆进行锁紧)相比,本技术的加固装置施工更加便捷。

6、本技术的对拉组件是从构造柱的马牙槎位置穿过的,并通过将第一拉杆固定在第一夹持件的下部,将第二拉杆固定在第二夹持件的上部,可以使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在构造柱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分布,便于紧固件的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需要在砌体上开孔,可以避免传统的加固方式对砌体的破坏。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形状均为u型。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接紧固件和第二抵接紧固件均为紧固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阴角模板上设有一根阴角木方,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阳角模板、构造柱马牙槎、阴角模板和阴角木方后,与紧固件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穿过阴角模板的一端均设有螺纹部,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杆上设有山型卡,所述山型卡位于阴角木方与紧固螺母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为两根端部相互铰接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通过将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铰接设置,可以调整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的角度,以适配不同形状的构造柱。

13、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钢管的端部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钢管端部通过销钉铰接在开口槽中。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管靠近第一紧固螺栓的表面、第二钢管靠近第二紧固螺栓的表面均设有凹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6、本技术的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第一对拉组件和第二对拉组件是从构造柱的马牙槎位置穿过的,不需要在砌体上开孔,可以避免传统的加固方式对砌体的破坏;同时加固组件的角度可调节,因此可以适配不同形状的构造柱。

17、本技术的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可以使构造柱的模板与砌体紧密贴合,提高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拆模后构造柱的观感成型质量好。

18、本技术的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施工便捷,灵活性强,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阳角模板外侧的阳角木方,所述阳角木方的外侧设有角度可调节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与阴角模板之间通过第一对拉组件和第二对拉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拉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侧边的下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一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二对拉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持件侧边的上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二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固定所述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穿过对应的构造柱马牙槎后与紧固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形状均为U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紧固件和第二抵接紧固件均为紧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模板上设有一根阴角木方,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阳角模板、构造柱马牙槎、阴角模板和阴角木方后,与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穿过阴角模板的一端均设有螺纹部,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上设有山型卡,所述山型卡位于阴角木方与紧固螺母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为两根端部相互铰接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钢管的端部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钢管端部通过销钉铰接在开口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靠近第一紧固螺栓的表面、第二钢管靠近第二紧固螺栓的表面均设有凹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阳角模板外侧的阳角木方,所述阳角木方的外侧设有角度可调节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与阴角模板之间通过第一对拉组件和第二对拉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拉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侧边的下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一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二对拉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夹持件侧边的上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侧边上设有贯穿侧边的第二抵接紧固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固定所述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穿过对应的构造柱马牙槎后与紧固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形状均为u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造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紧固件和第二抵接紧固件均为紧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华李昕母坤李攀雷涛王喆邱如海俞金寿刘乐意武建刚王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重庆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