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12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0
本技术涉及矿井乏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用于对矿井乏风进行换热,包括:换热模块,上下层叠设置有多组,其中,所述换热模块由两组间隔设置的波形板组成,两组所述波形板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管板,以通过该管板将两组所述波形板之间分隔出一乏风道;本方案的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主体部分为波形板,各波形板之间用固定短管粘接固定,形成与换热管类似的通风通道,而两层波形板之间仅需很少的固定短管,相对于传统技术方案中单根换热管一一定位固定的安装方式,安装效率较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井乏风余热利用,尤其涉及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2、而在当前煤矿矿井
中,源头矿井中乏风余热存在应用不足的问题,由于矿井乏风温度较高,为了实现对该余热进行利用,因此需要一换热装置将乏风的能量加以利用。

3、如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926923u”公开了一种乏风利用高效换热器,包括管箱和管板,所述管箱的顶端与第一进口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管板固定安装在管箱的右侧,所述管板的右侧固定焊接有壳体。

4、其采用在换热管两端连接管板的方式实现对换热管的固定,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采用一一分布的单根换热管排布固定,在固定时安装难度大,且安装效率低,其次,整块管板的密封方式亦增大了用户对换热管的定位安装的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包括:

4、换热模块,上下层叠设置有多组,其中,所述换热模块由两组间隔设置的波形板组成,两组所述波形板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管板,以通过该管板将两组所述波形板之间分隔出一乏风道;

5、层叠的所述换热模块的两边侧之间均设置有侧板,以通过所述侧板将两组换热模块之间分隔出一新风道;

6、其中,所述两边侧为乏风道的进风侧及出风侧。

7、优选的,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套设于多组换热模块的外侧,以用于对多组换热模块进行定位及固定。

8、优选的,所述框架包括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所述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的四角之间各连接有一角钢,所述换热模块的四角分别抵触于四组角钢之间。

9、优选的,层叠的所述换热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短管,所述短管用于对两组换热模块之间进行固定及支撑。

10、优选的,所述短管沿波形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三组,每个宽度方向上的短管沿所述波形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四组。

11、优选的,所述侧板呈两端弯折的u型结构,且其两弯折部分朝向两组换热模块之间,所述侧板的两弯折面与相邻的两换热模块相粘接。

12、优选的,所述管板的正面投影视图呈上下对称的波浪型结构,位于该波浪型结构的边侧上具有向两波形板之间弯折的贴合翼,两组所述贴合翼用于与相邻的两组波形板相粘接。

1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方案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主体部分为波形板,各波形板之间用固定短管粘接固定,形成与换热管类似的通风通道,而两层波形板之间仅需很少的固定短管,相对于传统技术方案中单根换热管一一定位固定的安装方式,安装效率较更高;

15、2、由于传统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的管板为一整块管板,在于换热管连接时,其安装难度大,安装效率较低,在本方案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采用单元管板,单元管板与波形板相粘接,保证其密封性,且安装方式简单,提高了安装效率。

16、3、现有的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采用整体结构,整体结构安装难度大,安装精度较难保证,而在本方案中采用模块化结构,单个模块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的安装难度明显降低,并且单个模块的安装效率高,同时进行多个模块的安装,提高了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整体的安装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套设于多组换热模块的外侧,以用于对多组换热模块进行定位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所述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的四角之间各连接有一角钢,所述换热模块的四角分别抵触于四组角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层叠的所述换热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短管,所述短管用于对两组换热模块之间进行固定及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沿波形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三组,每个宽度方向上的短管沿所述波形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四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呈两端弯折的U型结构,且其两弯折部分朝向两组换热模块之间,所述侧板的两弯折面与相邻的两换热模块相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的正面投影视图呈上下对称的波浪型结构,位于该波浪型结构的边侧上具有向两波形板之间弯折的贴合翼,两组所述贴合翼用于与相邻的两组波形板相粘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套设于多组换热模块的外侧,以用于对多组换热模块进行定位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所述上矩形框及下矩形框的四角之间各连接有一角钢,所述换热模块的四角分别抵触于四组角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层叠的所述换热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短管,所述短管用于对两组换热模块之间进行固定及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明史建荣刘军义马小军杨青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