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049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与装置,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基于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计算品质因子曲线;基于品质因子曲线计算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测井数据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压缩模量,进而获得品质因子曲线,然后基于褶积模型综合纵波速度、密度、品质因子曲线计算得到Q补偿后的合成地震记录,经过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传播时的振幅能量,提高井震标定的精度与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特别涉及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1、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将时间域地震数据与深度域测井数据建立联系的关键手段,正确的合成地震记录保证了地层速度的合理性。常规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是利用声波测井或者vsp数据经过数学运算转换成井旁地震道,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只考虑声波测井以及密度测井的曲线质量问题,对于泥岩地层的垮塌现象或者异常压力情况,需要先进行环境校正等操作,然后利用合格的测井曲线计算反射系数,随后将反射系数与提取得到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运算,最终获得合成地震记录,用于与井旁地震道进行波形对比,获得合理的速度关系。

2、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的目标越来越精细化,这就要求在地震资料解释的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做到精细与准确,其中就包括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结果决定了井口地层速度的准确与否,在深度域测井分层确定的情况下,速度关系决定了时间域地震解释层位的标定位置,从而影响了整个地震工区目的层位的解释。判断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合理与否的标准分为两个:一是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是否匹配,包括能量与波阻特征;二是工区内同一构造区带的多口井是否具有相似的时深对应关系。合格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一般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判断指标。影响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子波的提取、测井曲线的校正以及地震资料的质量等。通常情况下,合理的地震子波与正确的测井曲线能够较好保证合成地震记录的质量,然而要进一步精细化井震标定过程则需要考虑测井与地震测量数据方法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测量结果的固有差异。根据岩石物理理论研究成果,地震波在饱和流体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能量衰减与速度频散,导致地震振幅发生畸变,然而根据测井原理,声波测井曲线表征了压缩波旅行单位距离的时间,密度曲线则基于光电效应测量地层体积密度,两种测井曲线均未考虑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因此,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井旁道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匹配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在进行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过程中,应该对基于测井曲线计算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衰减校正,即q(品质因子)补偿,才能使其更加准确的反映地层的弹性性质,并与地震数据达到更好的匹配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包括:

2、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

3、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

4、基于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计算品质因子曲线;

5、基于品质因子曲线计算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

6、更进一步地,所述储层弹性参数包括储层岩石基质弹性参数和孔隙流体弹性参数;

7、所述储层岩石基质弹性参数包括岩石矿物颗粒体积模量和岩石矿物颗粒的密度;

8、所述孔隙流体弹性参数包括地层水体积模量和饱和气的体积模量。

9、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包括以下步骤:

10、将储层弹性参数代入到岩石物理模型中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

11、将所述全频带速度曲线对频率进行求导运算,获得求导结果小于判定阈值时对应的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频率值;

12、其中,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测井曲线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14、获取测井数据,基于测井数据得到测井曲线;

15、其中,所述测井数据包括纵波速度曲线、横波速度曲线、密度曲线、孔隙度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包括以下步骤:

17、将测井曲线代入到岩石物理模型中分别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速度曲线,进而获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条件下的压缩模量曲线。

18、更进一步地,所述品质因子曲线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9、

20、其中,mhigh为第一频率压缩模量,mlow为第二频率压缩模量,q-1为品质因子的倒数。

21、更进一步地,所述合成地震记录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22、s=conv(w,r)*exp(-πftq-1)

23、其中,s为合成地震记录,w为ricker子波,r为反射系数,f为频率,t为时间,conv为褶积运算,exp为指数运算;

24、所述反射系数r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25、

26、其中,den为密度曲线,vp为纵波速度曲线,j为1~wn,wn为测井曲线的采样点数;

27、所述ricker子波w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28、w=(1-2(πft)2)exp(-(πft)2)。

29、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包括:

30、频率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

31、压缩模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

32、品质因子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计算品质因子曲线;

33、合成地震记录单元,用于基于品质因子曲线计算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

34、更进一步地,所述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35、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井数据,基于测井数据得到测井曲线;

36、其中,所述测井数据包括纵波速度曲线、横波速度曲线、密度曲线、孔隙度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

37、更进一步地,所述频率确定单元,还用于:

38、将储层弹性参数代入到岩石物理模型中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

39、将所述全频带速度曲线对频率进行求导运算,获得求导结果小于判定阈值时对应的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频率值;

40、其中,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41、更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模量确定单元,还用于:

42、将测井曲线代入到岩石物理模型中分别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速度曲线,进而获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条件下的压缩模量曲线。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针对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存在的振幅能量q补偿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常规测井曲线求取品质因子曲线并进行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利用测井数据与储层弹性参数运用斑块饱和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理论计算得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压缩模量,进而获得品质因子曲线,然后基于褶积模型综合纵波速度、密度、品质因子曲线计算得到q补偿后的合成地震记录,经过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传播时的振幅能量,有效提高了井震标定的精度与准确性,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弹性参数包括储层岩石基质弹性参数和孔隙流体弹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曲线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品质因子曲线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8.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确定单元,还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模量确定单元,还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弹性参数包括储层岩石基质弹性参数和孔隙流体弹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储层弹性参数计算全频带速度曲线,并确定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频率值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曲线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q补偿的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井曲线和储层弹性参数计算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对应的压缩模量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谢明贤苏玉平马峰陈彬滔史忠生雷明薛罗杜炳毅徐中华刘雄志郑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