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及传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29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3
本技术提供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及传输器包括:耦合模块将接入的双向传输端口上的叠加信号耦合成对应的第一信号、将接入的本地信号耦合成对应的第二信号,其中,叠加信号由双向传输端口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通过叠加而获得,本地信号由发射信号通过复制而获得;减法模块的输入端与耦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对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减法操作;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减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对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的滤波操作提取双向传输端口上的接收信号。本技术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及传输器,能够从双向同时传输接口中准确、无失真地提取接收信号,方便对数据通信的质量进行分析操作及对数据通信系统进行改良操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通信,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及传输器


技术介绍

1、在单向传输链路中,传输线两端的接口均为单向传输接口,如果其中一个作为发送接口,则另一个只能作为接收接口,因此难以实现一个接口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又能接收数据。双向同时传输接口相对于单向传输接口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数据的双向同时传输,扩增了接口的数据带宽,从而减少器件的接口数量(如果器件是芯片,则接口表征为芯片的引脚),进而减少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翻译为印制电路板或印制线路板)的布线。但是双向同时传输接口叠加了两个方向的信号,包括:自身发射的信号和接收信号(其他器件发送给双向同时传输接口的信号),因此,如何准确、无失真地提取接收信号是双向同时传输接口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及传输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从双向同时传输接口中准确、无失真地提取接收信号,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所述接收信号提取电路至少包括:耦合模块、减法模块及滤波模块,其中:

3、所述耦合模块将接入的双向传输端口上的叠加信号耦合成对应的第一信号、将接入的本地信号耦合成对应的第二信号,其中,所述叠加信号由双向传输端口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通过叠加而获得,所述本地信号由所述发射信号通过复制而获得;

4、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耦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减法操作;

5、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对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的滤波操作提取双向传输端口上的所述接收信号。

6、可选地,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包括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其中,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差分信号;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单端信号。

7、可选地,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单元与第二耦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二信号。

8、可选地,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9、可选地,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10、可选地,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五电容,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11、可选地,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六电阻及第六电容,其中,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12、可选地,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七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一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入第二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之间。

13、可选地,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五电流源、第六电流源、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九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五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十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六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之间。

14、可选地,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还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七电流源、第八电流源、第九电流源、第十电流源、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及第十七电阻,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七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提取电路至少包括:耦合模块、减法模块及滤波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包括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其中,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差分信号;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单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单元与第二耦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五电容,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六电阻及第六电容,其中,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七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一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入第二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五电流源、第六电流源、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九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五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十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提取电路至少包括:耦合模块、减法模块及滤波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包括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其中,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差分信号;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则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均为单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单元与第二耦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输出端生成所述第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五电容,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叠加信号;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包括第六电阻及第六电容,其中,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本地信号;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入偏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七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一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入第二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五电流源、第六电流源、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九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五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十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六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还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七电流源、第八电流源、第九电流源、第十电流源、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及第十七电阻,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七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八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加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均为单端信号时,所述减法模块还包括: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十一电流源、第十二电流源、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及第二十电阻,其中: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十一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三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九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十二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有源滤波电路与无源滤波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滤波模块为有源滤波电路时,所述滤波模块包括一级有源滤波电路、二级有源滤波电路及三级有源滤波电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为一级有源滤波电路时,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十三电流源、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二十一电阻及第二十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十五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三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八n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十二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之间;其中,通过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提取双向传输端口上的所述接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信号提取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为一级有源滤波电路时,所述滤波模块还包括: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十四电流源、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二十三电阻及第二十四电阻,其中: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中第一路信号;所述第十四电流源连接于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与工作电压之间;所述第十七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十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接入所述减法模块的输出信号中第二路信号,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八电容连接于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所述第二十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与参考地之间;其中,通过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提取双向传输端口上的所述接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求伟汤黎明聂瑞
申请(专利权)人: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