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自移动系统、基站及充电极片组技术方案_技高网

自移动系统、基站及充电极片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09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2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移动系统、基站及充电极片组,所述基站设置有充电极片组,所述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中的任一充电极片由于接触不完全等原因接触失效时,剩余的充电极片仍然能正常为所述自移动设备充电,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充电对接的可靠性。同时,在单个充电极片的充电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设置多个充电极片使得充电时的接触面积相应变大,进而接触电阻得以减小,充电时的电压损耗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自移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移动系统、基站及充电极片组


技术介绍

1、割草机、扫地机器人等自移动设备是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执行相关工作任务的智能设备。这些自移动设备通常均采用机载的电池供电,当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自动移动设备需返回基站为电池充电。但是,目前的自移动设备在与基站对接充电时,两者间均只形成单个的正极接触部和单个的负极接触部,当自移动设备对位不准确或有异物遮挡导致某一正极接触部或负极接触部无法形成有效接触时,充电就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自移动系统、基站及充电极片组,以改善自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2、本申请提供一种自移动系统,包括自移动设备和基站。所述自移动设备具有电源组件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源组件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包括正充电接头和负充电接头。所述基站设置有充电极片组,所述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与所述正充电接头相对应,所述负充电极片组与所述负充电接头相对应,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设置有充电部。

3、所述自移动设备能朝向所述基站移动,以使所述充电接头能向对应的所述充电极片组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对应的所述充电极片组的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且使对应的所述充电极片组的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头相接触。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头包括用于与对应的充电极片组相接触的充电接触面,所述充电接触面用于依次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的充电部相接触、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在充电接触面上移动,进而使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充电极片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位。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充电接头和所述负充电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自移动设备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自移动设备停靠于所述充电工位上,以使各个所述充电接头能与对应的所述充电极片组相接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枢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枢转轴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枢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枢转半径,所述第一极片在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形成有一收容区,在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极片受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区内以令所述充电极片组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相对应的止挡壁,所述止挡壁位于所述第一极片远于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包括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设置的双扭簧,所述双扭簧包括连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弹簧体和所述第二弹簧体的相近一端通过连接扭臂相连,所述连接扭臂向远离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止挡壁上;所述第一弹簧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扭臂,所述第一扭臂向靠近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第一极片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扭臂,所述第二扭臂向靠近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第二极片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

12、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用于自移动设备且设置有充电极片组,所述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设置有充电部;所述充电极片组受到所述自移动设备的作用力时,所述充电极片组的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并分别与所述自移动设备相接触以为所述自移动设备充电。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充电极片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枢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枢转轴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枢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枢转半径,所述第一极片在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形成有一收容区,在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极片受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区内以令所述充电极片组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相对应的止挡壁,所述止挡壁位于所述第一极片远于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包括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设置的双扭簧,所述双扭簧包括连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弹簧体和所述第二弹簧体的相近一端通过连接扭臂相连,所述连接扭臂向远离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止挡壁上;所述第一弹簧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扭臂,所述第一扭臂向靠近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第一极片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扭臂,所述第二扭臂向靠近所述充电工位的方向凸伸并抵持在所述第二极片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

19、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设置有充电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包括用于与对应的充电极片组相接触的充电接触面,所述充电接触面用于依次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的充电部相接触、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在充电接触面上移动,进而使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充电极片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充电接头和所述负充电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自移动设备宽度方向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枢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枢转轴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的枢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枢转半径,所述第一极片在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形成有一收容区,在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极片受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区内以令所述充电极片组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基站,用于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置有充电极片组,所述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设置有充电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充电极片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枢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枢转轴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的枢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枢转半径,所述第一极片在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形成有一收容区,在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极片受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区内以令所述充电极片组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17.一种充电极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设置有充电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极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极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闭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张开,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充电极片组能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极片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相抵以向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施加弹力,进而使所述充电极片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包括用于与对应的充电极片组相接触的充电接触面,所述充电接触面用于依次与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的充电部相接触、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在充电接触面上移动,进而使至少两个充电极片能发生相对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充电极片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充电工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充电接头和所述负充电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自移动设备宽度方向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充电极片包括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枢接在所述基站上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枢转轴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的枢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枢转半径,所述第一极片在靠近所述第二极片的一侧形成有一收容区,在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极片受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区内以令所述充电极片组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基站,用于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置有充电极片组,所述充电极片组包括正充电极片组和负充电极片组,所述正充电极片组和/或所述负充电极片组包括至少两个能相对转动的充电极片,每个所述充电极片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李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