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及其归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870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及其归零方法,涉及到光学瞄具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壳主体,所述机壳主体的前部固设有测距激光发射器、测距激光接收器和红激光发射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各激光发射器及激光接收器做微型化分体独立设计,可在安装时对其进行微调整再固定,进而实现发射、接收激光与红激光三者的光路光轴完全平行,确保了在归零后,其能完成对远程所瞄准目标的精准激光测距,进而可在远距离瞄准射击时,直接为射手提供现场目标距离、角度及弹道补偿信息,极大地提升了射手射击效率及精度,通过将集成电路板、无线模块和角度传感器做微型高度紧凑集成设计,可减少占用空间,整体专业、智能、小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瞄具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及其归零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无论民间狩猎还是军用,轻武器配套的瞄具仍以普通光学瞄准镜为主。随着现场对射击效率及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弹道计算机作为独立的可对光学瞄准所需的提升精度信息进行补充的专用工具,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其通过自身及时的测距、测角及通过无线模块接收外部气象设备数据,及时计算出对目标弹道的补偿结果,并通过后置显示屏及时将数据信息告知射手,极大地提升了射手的现场射击效率及精度。然而常因归零精度不准,导致射程越远(一般超出800米)就越不能测到光学瞄准镜所瞄准目标的距离,故也就无法实时直接计算并给出弹道补偿,无法工作,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及其归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及其归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其常因归零精度不准,导致在射程越远时无法实时直接计算并给出弹道补偿,无法工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主体(1),所述机壳主体(1)的前部固设有测距激光发射器(3)、测距激光接收器(6)和红激光发射器(5),所述测距激光发射器(3)、所述测距激光接收器(6)和所述红激光发射器(5)的光路光轴为完全平行设置,所述机壳主体(1)内固设有集成电路板(12),所述集成电路板(12)上固设有无线模块和角度传感器,所述机壳主体(1)的后部固设有显示屏(8),所述机壳主体(1)的顶部固设有功能键(7),所述机壳主体(1)的侧部固设有电池仓(9)和电源开关(10),所述机壳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风偏调节支架(4),所述机壳主体(1)内设置有散热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主体(1),所述机壳主体(1)的前部固设有测距激光发射器(3)、测距激光接收器(6)和红激光发射器(5),所述测距激光发射器(3)、所述测距激光接收器(6)和所述红激光发射器(5)的光路光轴为完全平行设置,所述机壳主体(1)内固设有集成电路板(12),所述集成电路板(12)上固设有无线模块和角度传感器,所述机壳主体(1)的后部固设有显示屏(8),所述机壳主体(1)的顶部固设有功能键(7),所述机壳主体(1)的侧部固设有电池仓(9)和电源开关(10),所述机壳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风偏调节支架(4),所述机壳主体(1)内设置有散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偏调节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左右角度的左右调节轮(2)和用于调节上下角度的上下调节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激光发射器(3)、所述测距激光接收器(6)和所述红激光发射器(5)为微型化分体独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激光发射器(3)由测距激光发射管(301)和测距激光发射光学系统(302)共同组成,所述红激光发射器(5)由红激光发射管(501)和红激光光学系统(502)共同组成,所述测距激光接收器(6)由测距激光接收管(601)和测距激光接收光学系统(602)共同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弹道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壳主体(1)侧部内壁上的u形安装板(13),所述u形安装板(13)内活动安装有相适配的安装壳(14),所述u形安装板(13)上设置有两组用于固定所述安装壳(14)的固定单元,所述安装壳(1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设有双轴伸电机(15),所述双轴伸电机(15)的输出轴一端安装有散热扇叶(16),所述安装壳(14)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转动孔,多个所述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7),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转动杆(17)相互靠近的端部共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沙丛丛涂佳文任飞苏子祺汪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利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