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58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池包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的液冷板及至少两组电池,液冷板设置在至少两组电池之间;液冷板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柔性支撑板,第一柔性板与其中一组电池部分连接,第二柔性板与第一柔性板相对,第二柔性板与其中另一组电池部分连接,柔性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之间,并与第一柔性板及第二柔性板围合形成流道。本申请液冷板整体为柔性可变形板体,因此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可弯折成任意贴合电池的形状,更好的贴合不同规格的电芯,节省了布置空间,有利于提升整包体积能量密度;另外整体为非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自重轻,加工难度低,成本低,且降低了绝缘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包不断向高体积能量密度及轻量化发展,对电池包内部构件的要求不断提升。液冷板作为电池包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形式基本固定,存在体积大、重量大、成本较高的问题,限制了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及轻量化和降本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包液冷板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电设备。

2、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的液冷板及至少两组电池;

3、所述液冷板包括:

4、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一柔性板与其中一组所述电池部分连接;

5、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第一柔性板相对,所述第二柔性板与其中另一组所述电池部分连接;

6、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柔性板和所述第二柔性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及所述第二柔性板围合形成流道。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具有高度方向,所述柔性支撑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柔性支撑板相对所述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板包括沿所述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柔性板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的所述第三端相连接,或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的所述第四端相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相交并形成共面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以及共面的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围合形成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支板、所述第四支板与所述第二柔性板围合形成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四支板,或,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所述第三支板、所述第四支板、所述第一柔性板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板围合形成第三子流道。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具有宽度方向,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相交,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液冷板的两端设置柔性连接板,所述柔性连接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板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板与所述柔性支撑板、所述第一柔性板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板的至少一者围合形成第四子流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板朝向远离所述柔性支撑板的一侧凸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柔性板的厚度为a mm,所述第二柔性板的厚度为b mm,a满足:0.5≤a≤2,b满足:0.5≤b≤2。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液冷板的厚度为c mm,c满足:2≤c≤7。

15、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给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的液冷板及至少两组电池,液冷板设置在至少两组电池之间;液冷板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一柔性板与其中一组电池部分连接;第二柔性板,第二柔性板与第一柔性板相对,第二柔性板与其中另一组电池部分连接;柔性支撑板,柔性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之间,并与第一柔性板及第二柔性板围合形成流道。本申请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及柔性支撑板均为柔性可变形板体,因此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可弯折成任意贴合电池的形状,更好的贴合不同规格的电芯,节省了布置空间,有利于提升整包体积能量密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包,故而可以理解的是,该用电设备可以具有该电池包的所有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的液冷板(1)及至少两组电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具有高度方向(X),所述柔性支撑板(13)有多个,多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相对所述高度方向(X)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板(13)包括沿所述高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35)和第四端(136),所述第三端(135)与所述第一柔性板(11)连接,所述第四端(136)与所述第二柔性板(1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的所述第三端(135)相连接,或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的所述第四端(13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相交并形成共面的第一支板(131)和第二支板(132)、以及共面的第三支板(133)和第四支板(134);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三支板(133)与所述第一柔性板(11)围合形成第一子流道(14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四支板(134)与所述第二柔性板(12)围合形成第二子流道(142);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三支板(133)与所述第四支板(134),或,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三支板(133)、所述第四支板(134)、所述第一柔性板(11)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板(12)围合形成第三子流道(1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还具有宽度方向(Y),所述宽度方向(Y)与所述高度方向(X)相交,沿所述宽度方向(Y),所述液冷板(1)的两端设置柔性连接板(15),所述柔性连接板(1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51)和第二端(152),所述第一端(151)与所述第一柔性板(11)连接,所述第二端(152)与所述第二柔性板(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板(15)与所述柔性支撑板(13)、所述第一柔性板(11)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板(12)的至少一者围合形成第四子流道(1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板(15)朝向远离所述柔性支撑板(13)的一侧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度方向(X),所述第一柔性板(11)的厚度为a mm,所述第二柔性板(12)的厚度为b mm,a满足:0.5≤a≤2,b满足:0.5≤b≤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度方向(X),所述液冷板(1)的厚度为c mm,c满足:2≤c≤7。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给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绝缘的液冷板(1)及至少两组电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具有高度方向(x),所述柔性支撑板(13)有多个,多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相对所述高度方向(x)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板(13)包括沿所述高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35)和第四端(136),所述第三端(135)与所述第一柔性板(11)连接,所述第四端(136)与所述第二柔性板(1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的所述第三端(135)相连接,或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的所述第四端(13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支撑板(13)相交并形成共面的第一支板(131)和第二支板(132)、以及共面的第三支板(133)和第四支板(134);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三支板(133)与所述第一柔性板(11)围合形成第一子流道(14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四支板(134)与所述第二柔性板(12)围合形成第二子流道(142);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三支板(133)与所述第四支板(134),或,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支板(132)、所述第三支板(133)、所述第四支板(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