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26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所述的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顶端。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在汽车桥架上,磁极对住齿圈,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无论产生多么强烈的震动,磁极与齿圈之间的磁间距始终不变,提高了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将磁极的下端外露,减少了磁损,增加了磁极与齿圈间的磁通量,从而提高了汽车轮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且保护线圈,不易折断,便于更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
技术介绍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俗称ABS,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系统,它的 主要功能是在汽车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汽车轮速传感器是汽车ABS中关键的敏感元 件,它的性能决定着ABS的优劣。而现有汽车轮速传感器中的磁苍与齿圈之间的磁间距易 产生波动,导致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 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磁电式汽车速度传感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 述的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 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 壳1上顶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装置固定在汽车桥架上,磁极对住齿圈,汽车行 驶过程中无论产生多么强烈的震动,汽车轮速传感器中的磁极与齿圈之问的磁间距始终不 变,工作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将磁极的下端外露,减少了磁损,增加了磁极与齿圈间的磁 通量,从而提高了汽车轮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且体积小、结构简单、保护线圈,不易折断, 便于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 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 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顶端。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永久磁铁5的下端面伸出传感器外壳1下底端,其数量为 2个以上叠加设置。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电极引脚3及卡线支座2各为2个。权利要求一种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其特征是永久磁铁(5)的下端面伸出 传感器外壳(1)下底端,其数量为2个以上叠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其特征是电极引脚(3)及卡线支座 ⑵各为2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所述的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顶端。由于本技术固定在汽车桥架上,磁极对住齿圈,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无论产生多么强烈的震动,磁极与齿圈之间的磁间距始终不变,提高了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将磁极的下端外露,减少了磁损,增加了磁极与齿圈间的磁通量,从而提高了汽车轮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且保护线圈,不易折断,便于更换。文档编号G01P1/00GK201724943SQ201020218168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吴卫东, 张洪海, 李宝军, 李蕙, 薛峰, 郭丽 申请人:鹤壁博昊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式汽车轮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4)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端的骨架槽内,其导线缠绕在设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端的电极引脚(3)上,永久磁铁(5)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下内部,卡线支座(2)装置在传感器外壳(1)上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海李蕙李宝军吴卫东薛峰郭丽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博昊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