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灭弧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灭弧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75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7
一种灭弧机构以及插入式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外壳上的排气孔,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多个所述缓冲室位于灭弧室的排气端与排气孔之间,每个缓冲室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端、排气孔衔接;从灭弧室的排气端到排气孔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缓冲室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用于阻挡电弧气体中的金属颗粒,至少部分挡板位于缓冲室内,凸起设置在缓冲室的侧壁上,且向缓冲室内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灭弧室的一侧设置多个并排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利于释放灭弧室的压强,使排出的气体压力得到缓冲,有利于灭弧,同时,在缓冲室设置挡板,由挡板阻挡电弧电力产生的金属颗粒,避免金属颗粒喷射到断路器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插入式断路器被广泛应用,因此,插入式断路器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断路器中,动、静触头在分离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由于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其高温高导电的特性,使得电弧若不能被及时熄灭,轻则对触头产生严重烧蚀,重则电弧无法熄灭从而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分断,从而带来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常规的断路器主要是利用灭弧室进行灭弧,但由于现有灭弧室的结构设计使得其灭弧效果以及能够熄灭的短路电流的范围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灭弧效果好的灭弧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灭弧机构,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外壳上的排气孔,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多个所述缓冲室位于灭弧室的排气端与排气孔之间,每个缓冲室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端、排气孔衔接;

4、从灭弧室的排气端到排气孔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缓冲室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用于阻挡电弧气体中的金属颗粒,至少部分挡板位于缓冲室内,凸起设置在缓冲室的侧壁上,且向缓冲室内延伸。

5、进一步,在多个缓冲室与灭弧室的排气端之间留有第一连通空间,在多个缓冲室与排气孔之间留有第二连通空间,第一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第二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

6、进一步,在排气孔与灭弧室的排气端之间的外壳内侧壁凸出设有一对隔筋,由一对隔筋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并列的第一缓冲室、第二缓冲室以及第三缓冲室,一对隔筋靠近灭弧室的一端端部相向弯折形成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之间的间隙为第二缓冲室的入口,在第一挡板与灭弧室的排气端之间留有第一连通空间,第一缓冲室、第二缓冲室以及第三缓冲室的入口通过第一连通空间连通;

7、一对隔筋靠近排气孔的一端端部弯折形成第二挡板,两个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隙为第二缓冲室的出口,在第二缓冲室的出口与排气孔之间留有第二连通空间,第一缓冲室、第二缓冲室以及第三缓冲室的出口通过第二连通空间连通。

8、进一步,在第二连通空间设置有一对阻隔部,所述阻隔部对应于第二缓冲室的出口与排气孔之间,在第一缓冲室、第三缓冲室的侧壁分别设有与第二挡板配合的第三挡板。

9、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室的空间大于第一缓冲室和第三缓冲室的空间,第二缓冲室的入口内径小于第一缓冲室和第三缓冲室的入口内径。

10、进一步,还包括隔弧壁,所述隔弧壁设置在灭弧室的进弧端与触头机构之间,在隔弧壁的表面凸出设有多个隔弧筋,相邻两个隔弧筋之间的间隔形成导流通道,至少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层叠设置于多个隔弧筋的上方。

11、进一步,所述隔弧筋的中部弯折,使相邻两个隔弧筋配合形成的导流通道包括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与第二导流段的一端连通并形成夹角,第一导流段的一端伸至隔弧壁的边侧,第二导流段的另一端与灭弧室的进弧端正对。

12、进一步,所述隔弧筋凸出设置于隔弧壁的正反两侧表面,在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的外壳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槽,由隔弧筋与第一限位槽配合限位隔弧壁。

13、进一步,在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的外壳内侧壁凸出设有一对限位凸筋,一对限位凸筋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限位槽,其中一个隔弧筋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相邻隔弧筋与第一限位凸筋错位配合。

14、进一步,所述隔弧壁的侧边设有第一定位部,在断路器的外壳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15、进一步,在所述隔弧壁背对触头机构的一侧层叠设置有隔弧板。

16、进一步,还包括一对引弧片,一对引弧片分别沿灭弧室的两侧设置并与外壳的内侧壁配合固定。

17、进一步,所述灭弧室包括支架和多个灭弧栅片,多个灭弧栅片层叠设置于支架上,灭弧栅片远离支架的一端作为灭弧室的端设有缺口,支架远离缺口的一端作为灭弧室的排气端设有出气孔。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触头机构,在所述触头机构的一端配合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灭弧机构。

19、本专利技术的灭弧机构以及应用该灭弧机构的插入式断路器,在灭弧室的一侧设置多个并排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利于释放灭弧室的压强,使排出的气体压力得到缓冲,有利于灭弧,同时在缓冲室设置挡板,由挡板阻挡电弧电力产生的金属颗粒,避免金属颗粒喷射到断路器的外部。

20、此外,隔弧壁凸出设置隔弧筋,由隔弧筋增大爬电距离,相邻两个引弧筋形成导流通道可以引导电弧气体向灭弧室的方向运动,减小电弧放电,优化灭弧效果;另外,隔弧筋还可以与外壳配合定位隔弧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弧机构,包括灭弧室(31)和设置在外壳(1)上的排气孔(3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多个所述缓冲室位于灭弧室(31)的排气端与排气孔(35)之间,每个缓冲室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端、排气孔(35)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缓冲室与灭弧室(31)的排气端之间留有第一连通空间,在多个缓冲室与排气孔(35)之间留有第二连通空间,第一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第二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通空间设置有一对阻隔部,所述阻隔部对应于第二缓冲室(332)的出口与排气孔(35)之间,在第一缓冲室(331)、第三缓冲室(333)的侧壁分别设有与第二挡板(335)配合的第三挡板(33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室(332)的空间大于第一缓冲室(331)和第三缓冲室(333)的空间,第二缓冲室(332)的入口内径小于第一缓冲室(331)和第三缓冲室(332)的入口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壁(32),所述隔弧壁(32)设置在灭弧室(31)的进弧端与触头机构之间,在隔弧壁(32)的表面凸出设有多个隔弧筋(321),相邻两个隔弧筋(321)之间的间隔形成导流通道(322),至少触头机构的动触头(21)层叠设置于多个隔弧筋(32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筋(321)的中部弯折,使相邻两个隔弧筋(321)配合形成的导流通道(322)包括第一导流段(323)和第二导流段(324),所述第一导流段(323)与第二导流段(324)的一端连通并形成夹角,第一导流段(323)的一端伸至隔弧壁(32)的边侧,第二导流段(324)的另一端与灭弧室(31)的进弧端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筋(321)凸出设置于隔弧壁(32)的正反两侧表面,在触头机构与灭弧室(31)之间的外壳(1)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槽(11),由隔弧筋(321)与第一限位槽(11)配合限位隔弧壁(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触头机构与灭弧室(31)之间的外壳(1)内侧壁凸出设有一对限位凸筋(111),一对限位凸筋(111)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限位槽(11),其中一个隔弧筋(321)与第一限位槽(11)配合,相邻隔弧筋(321)与第一限位凸筋(111)错位配合。

10.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头机构的一端配合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机构,包括灭弧室(31)和设置在外壳(1)上的排气孔(3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缓冲室,多个所述缓冲室位于灭弧室(31)的排气端与排气孔(35)之间,每个缓冲室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端、排气孔(35)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缓冲室与灭弧室(31)的排气端之间留有第一连通空间,在多个缓冲室与排气孔(35)之间留有第二连通空间,第一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第二连通空间与多个所述缓冲室均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通空间设置有一对阻隔部,所述阻隔部对应于第二缓冲室(332)的出口与排气孔(35)之间,在第一缓冲室(331)、第三缓冲室(333)的侧壁分别设有与第二挡板(335)配合的第三挡板(33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室(332)的空间大于第一缓冲室(331)和第三缓冲室(333)的空间,第二缓冲室(332)的入口内径小于第一缓冲室(331)和第三缓冲室(332)的入口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壁(32),所述隔弧壁(32)设置在灭弧室(31)的进弧端与触头机构之间,在隔弧壁(32)的表面凸出设有多个隔弧筋(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刘书富顾斌斌周长青付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