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侧围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b柱是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侧碰、顶压、翻滚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车辆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b柱自身的结构强度较小,并且b柱与门槛梁和上边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小,如此,车辆在受到冲击碰撞时,不仅b柱自身易损坏,而且b柱与门槛梁和上边梁之间的连接不稳定,车辆的结构可靠性较低,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侧围组件,该车辆的侧围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更高。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包括: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门槛梁加强板,所述门槛梁加强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下方;b柱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门槛梁加强板之间,所述b柱加强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且横截面均呈z形台阶状。
4、由此,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均设置成z形的台阶状,不仅可以提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固定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还可以在不增大上边梁内板和b柱加强板的尺寸的前提下,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增大,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31)在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上端边缘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上端呈几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部(33),所述连接板部(3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门槛梁加强板(20)且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包括主板部(32)和所述连接板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1)设置于所述主板部(32)的上端,所述连接板部(33)设置于所述主板部(32)的下端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主板部(32)的下端呈几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外板(40),所述侧围外板(40)设置于所述B柱加强板(30)的外侧且与所述B柱加强板(30)连接固定,所述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34)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凸起(34)在所述B柱加强板(3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34)呈几字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上设置有安装支架(35),所述安装支架(35)邻近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下端设置且用于安装相应部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部(31)在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上端边缘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上端呈几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部(33),所述连接板部(3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门槛梁加强板(20)且与所述门槛梁加强板(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侧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30)包括主板部(32)和所述连接板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1)设置于所述主板部(32)的上端,所述连接板部(33)设置于所述主板部(32)的下端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主板部(32)的下端呈几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一,王国军,郭洪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