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738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5
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其包括外壳、绕线盘以及两个阻挡板。外壳包括壳体和打开或盖合于壳体的上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缆穿出的出线孔和位于出线孔一侧且用于容纳线缆自由端的收纳孔,出线孔形成于靠近上盖的壳体侧壁区域。绕线盘位于壳体内且包括缠绕线缆的绕线轴和位于绕线轴两端的两个盘体,绕线轴的轴向平行于出线孔所在的壳体侧壁。两个阻挡板可分离式容纳于壳体内且抵接出线孔所在的一组相对侧壁,两个阻挡板分别转动连接于绕线盘上的两个盘体;基于出线孔处线缆的牵引,绕线盘相对两个阻挡板转动以输出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包装用具,且特别涉及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1、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是通信布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受限于网络设备在空间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布线场景所需的线缆长度亦不相同;因此,在布线时布线人员需要将整卷线缆携带至布线现场,之后再根据场景的需求来实时裁剪所需要的线缆长度。当前线缆的包装主要采用绕线盘进行缠绕后放入外包装内,作业时作业人员从外包装内取出卷盘以裁剪线缆。由于裁剪后线缆自由端无法再进行固定,线缆会逐渐从绕线盘上散开,不仅大大占用了布线空间,且受作业环境的影响散落的线缆也极易受到损伤而影响通信效果。进一步的,现有的包装方式使得作业人员在首次裁剪拆卸后极易丢弃外包装,进而导致剩余的线缆和卷盘无外包装防护,不仅携带困难且线缆易容易损坏。

2、此外,布线时对于线缆的长度要求其在满足网络设备连接的同时尽可能的短以避免布线缠绕等问题。尽管目前部分线缆上具有长度标识,但其标识间隔通常很宽,基本上以1m为间隔进行标识。故基于线缆自身的长度标识难以实现线缆的精确裁剪,布线时需要借助卷尺和记号笔等测量标记工具进行标记后才能精确裁剪,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其包括外壳、绕线盘以及两个阻挡板。外壳包括壳体和打开或盖合于壳体的上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缆穿出的出线孔和位于出线孔一侧且用于容纳线缆自由端的收纳孔,出线孔形成于靠近上盖的壳体侧壁区域。绕线盘位于壳体内且包括缠绕线缆的绕线轴和位于绕线轴两端的两个盘体,绕线轴的轴向平行于出线孔所在的壳体侧壁。两个阻挡板可分离式容纳于壳体内且抵接出线孔所在的一组相对侧壁,两个阻挡板分别转动连接于绕线盘上的两个盘体;基于出线孔处线缆的牵引,绕线盘相对两个阻挡板转动以输出线缆。

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出线孔和收纳孔位于同一壳体侧壁且两者之间的侧壁区域形成用于测量线缆长度的测试区,测试区内设置有标尺。

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出线孔为孔径大于线缆线径的圆形或半圆形通孔,出线孔远离收纳孔的一侧形成有与出线孔相连通的可视窗,可视窗上覆盖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可视窗盖板。

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线缆自由端插入于收纳孔内且收纳孔的孔径与线缆的线径之间为过渡装配。

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阻挡板均包括板体和位于板体中部且向绕线盘所在方向凸起的轴部,轴部插入盘体上的轴孔以转动连接阻挡板和绕线盘。

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阻挡板还包括形成板体且位于轴部外周的多个限位块,当轴部插入盘体上的轴孔内时盘体的外表面抵接限位块以相对限位块转动。

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阻挡板的底部形成有向绕线盘所在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抵接壳体的底面;

9、阻挡板的板体包括外框和多根辐射支撑条,每一辐射支撑条的内端均连接轴部且其外端延伸至外框的内壁;或者,板体为整体式结构且板体上具有多个轻量化通孔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外壳为纸板式外壳、塑料式外壳或薄壁金属外壳中的任一种。

1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绕线装置中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出线孔和收纳孔且绕线盘相对两个阻挡板转动式连接。该设置使得无需拆除外壳即可从出线孔处逐渐牵引出以进行裁剪,而裁剪后线缆的自由端则插入于收纳孔内进行收纳固定,进而使得线缆不管是作业裁剪还是运输的过程中均不会散开且能收到外壳的防护而避免损坏。此外,设置出线孔和收纳孔位于同一壳体侧壁且两者之间的侧壁区域形成具有标尺的测试区,测试区内的标尺精度高于线缆自身的长度标识。因此,在裁剪时可基于测试区内的标尺对线缆进行准确测量后再裁剪,极大地简化了线缆精确裁剪的难度和工序。

1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线孔和收纳孔位于同一壳体侧壁且两者之间的侧壁区域形成用于测量线缆长度的测试区,测试区内设置有标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为孔径大于线缆线径的圆形或半圆形通孔,出线孔远离收纳孔的一侧形成有与出线孔相连通的可视窗,可视窗上覆盖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可视窗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线缆自由端插入于收纳孔内且收纳孔与线缆之间为过渡装配,收纳孔的公差带与线缆线径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阻挡板均包括板体和位于板体中部且向绕线盘所在方向凸起的轴部,所述轴部插入盘体上的轴孔以转动连接阻挡板和绕线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阻挡板还包括形成板体且位于轴部外周的多个限位块,当轴部插入盘体上的轴孔内时盘体的外表面抵接限位块以相对限位块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阻挡板的底部形成有向绕线盘所在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抵接壳体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纸板式外壳、塑料式外壳或薄壁金属外壳中的任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线孔和收纳孔位于同一壳体侧壁且两者之间的侧壁区域形成用于测量线缆长度的测试区,测试区内设置有标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为孔径大于线缆线径的圆形或半圆形通孔,出线孔远离收纳孔的一侧形成有与出线孔相连通的可视窗,可视窗上覆盖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可视窗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线缆自由端插入于收纳孔内且收纳孔与线缆之间为过渡装配,收纳孔的公差带与线缆线径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泉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