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730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光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及光伏系统,其中光伏遮阳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墙面上,安装支架上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安装部;连接组件,光伏发电板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连接件,在任一安装部上均固定设置一连接件,且所有的连接件适于形成连接面,以供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被配置固定在连接面上,其中,连接面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以使光伏发电板倾斜设置。该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且安装后的结构安装稳定性好,尤其是应用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情景时,可以快速的进行安装,不影响门窗等附属结构,实现将传统的防雨遮阳棚替换为光伏发电面板的效果,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具体涉及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外墙,特别是外窗洞口上方,一般设有檐口,用于避免窗口往室内漏雨,此种檐口一般由水泥混凝土构成,后为了减少建筑在使用时减少能耗,陆续出台了建筑外墙节能规范,需在窗口处设置遮阳措施,构成遮阳的材质有多种,既有可以收放的纺织类布料,也有可以卷放的铝合金遮阳片,无论是何种的遮阳方式,都有一定寿命的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限,在超过规定使用次数或使用年限时,遮阳会出现破损失效等无法使用的情况。

2、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新建建筑在设计时,就能考虑到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大量已经建成的建筑在改造方式上,还未能利用这一太阳能资源,且目前建成的建筑的遮阳结构功能单一,因此如何将太阳能资源设置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建成的建筑的遮阳结构功能单一,且如何将太阳能资源设置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及光伏系统。

2、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墙面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安装部;连接组件,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连接件,在任一所述安装部上均固定设置一所述连接件,且所有的所述连接件适于形成连接面,以供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被配置固定在所述连接面上,其中,所述连接面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光伏发电板倾斜设置。

>3、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任一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各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任一所述连接端适于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4、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缓冲粘接件,对应各所述连接端均设置一所述缓冲粘接件,所述光伏发电板适于与所有的所述缓冲粘接件连接,以使所述光伏发电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5、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连接端为连接凹槽,所述缓冲粘接件的部分适于嵌入到所述连接凹槽内。

6、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缓冲粘接件的两侧面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面位于同一侧面;和/或,所述缓冲粘接件为缓冲胶条。

7、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在任一所述第一支架上成型一所述安装部,且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墙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适于远离所述墙面延伸设置。

8、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在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支架和一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以适于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架。

9、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至少之一上还设有至少一抵压件,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抵压配合件,在所述光伏发电板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后,所述抵压配合件的开口适于朝向所述抵压件设置,且所述抵压件的一端适于伸入到所述抵压配合件的开口内,与所述抵压配合件抵压设置,以向所述抵压配合件施加抵压力。

10、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抵压配合件呈框架设置,其与所述光伏发电板之间粘接。

11、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抵压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12、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光伏发电板之间还设有铝方管,所述铝方管适于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上,在所述铝方管与所述光伏发电板之间的间隔中适于填充密封件。

13、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盖板件,对应所述连接件一一设置,所述盖板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盖板件的两端的至少一端适于与所述光伏发电板抵接。

14、可选地,上述光伏遮阳结构中,还包括端部封盖,适于插接到所述盖板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间隔内。

15、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遮阳结构,所述光伏遮阳结构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

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板;安装支架,适于安装在墙面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一对安装部;连接组件,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连接件,在任一所述安装部上均固定设置一所述连接件,且所有的所述连接件适于形成连接面,以供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被配置固定在所述连接面上,其中,所述连接面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以使所述光伏发电板倾斜设置。

18、此结构的光伏遮阳结构中,将安装支架设置在墙面上,该光伏发电板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了安装支架上,其中,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连接件,在任一个安装部上均固定设置一个连接件,且所有的连接件适于形成连接面,以供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被配置固定在连接面上,从而完成了光伏发电板通过安装在连接件上以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效果,该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且安装后的结构安装稳定性好,尤其是应用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情景时,可以快速的进行安装,不影响门窗等附属结构,实现将传统的防雨遮阳棚替换为光伏发电面板的效果,功能多样,一方面实现遮光效果,一方面利用太阳能发电,提高建筑节能减排指标,同时将连接面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以使光伏发电板倾斜设置,具有一定的自清洁能力,不存在积灰现象,进而不需要定期清洁,克服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成的建筑的遮阳结构功能单一,且如何将太阳能资源设置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的缺陷。

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遮阳结构中,在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至少之一上还设有至少一抵压件,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抵压配合件,在所述光伏发电板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后,所述抵压配合件的开口适于朝向所述抵压件设置,且所述抵压件的一端适于伸入到所述抵压配合件的开口内,与所述抵压配合件抵压设置,以向所述抵压配合件施加抵压力。

20、此结构的光伏遮阳结构中,通过在设置抵压件和抵压配合件,在光伏发电板安装在连接件上后,该抵压配合件的开口适于朝向抵压件设置,且抵压件的一端适于伸入到抵压配合件的开口内,与抵压配合件抵压设置,以向抵压配合件施加抵压力,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光伏发电板的使用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连接件(40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011)上,各所述连接件(40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4011),任一所述连接端(4011)适于沿所述安装部(20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4011)为连接凹槽,所述缓冲粘接件的部分适于嵌入到所述连接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粘接件(403)的两侧面与所述连接件(401)的两侧面位于同一侧面;和/或,所述缓冲粘接件(403)为缓冲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0)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201),在任一所述第一支架(201)上成型一所述安装部(2011),且所述第一支架(201)的第一端与所述墙面(900)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架(201)的第二端适于远离所述墙面(900)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0)还包括第二支架(202)以及第三支架(203),在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201)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支架(202)和一所述第三支架(203),所述第二支架(202)和所述第三支架(203)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架(201)的两端,以适于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架(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202)和所述第三支架(203)的至少之一上还设有至少一抵压件(500),所述光伏发电板(100)的背面设有一端呈开口设置的抵压配合件(600),在所述光伏发电板(100)安装在所述连接件(401)上后,所述抵压配合件(600)的开口适于朝向所述抵压件(500)设置,且所述抵压件(500)的一端适于伸入到所述抵压配合件(600)的开口内,与所述抵压配合件(600)抵压设置,以向所述抵压配合件(600)施加抵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配合件(600)呈框架设置,其与所述光伏发电板(100)之间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件(500)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203)与所述光伏发电板(100)之间还设有铝方管(700),所述铝方管(700)适于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203)上,在所述铝方管(700)与所述光伏发电板(100)之间的间隔中适于填充密封件(80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00)还包括盖板件(404),对应所述连接件(401)一一设置,所述盖板件(404)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401)连接,且所述盖板件(404)的两端的至少一端适于与所述光伏发电板(100)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封盖(405),适于插接到所述盖板件(404)与所述连接件(401)之间的间隔内。

13.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遮阳结构,所述光伏遮阳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连接件(40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011)上,各所述连接件(40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端(4011),任一所述连接端(4011)适于沿所述安装部(20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4011)为连接凹槽,所述缓冲粘接件的部分适于嵌入到所述连接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粘接件(403)的两侧面与所述连接件(401)的两侧面位于同一侧面;和/或,所述缓冲粘接件(403)为缓冲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0)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201),在任一所述第一支架(201)上成型一所述安装部(2011),且所述第一支架(201)的第一端与所述墙面(900)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支架(201)的第二端适于远离所述墙面(900)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0)还包括第二支架(202)以及第三支架(203),在两个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201)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支架(202)和一所述第三支架(203),所述第二支架(202)和所述第三支架(203)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架(201)的两端,以适于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架(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遮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202)和所述第三支架(203)的至少之一上还设有至少一抵压件(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维贺万俊徐惠夏远富
申请(专利权)人: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