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壳体产品防水,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外壳总成包括上壳体a1和下壳体a2,上壳体a1和下壳体a2之间常用的防水措施是在上壳体a1上设置凹槽,凹槽内填充有较大的胶圈a3,下壳体a2装配、固定于上壳体a1上,并封闭该凹槽,胶圈a3被压缩变形,胶圈a3通过向外的张力填满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实现防水的效果。
2、壳体的防水密封结构通常为单层的正压式防水密封结构(如图1),这种防水密封结构将一个有别于壳体本身的沿竖直方向上的外力施加于上壳体a1或下壳体a2上,以压紧上壳体a1和下壳体a2,进而压缩胶圈a3,使其变形以封堵上壳体a1和下壳体a2之间的间隙,但这种防水密封结构为单层封堵,由于各制造误差和粗糙度等因素影响,胶圈a3和上壳体a1或下壳体a2之间总会出现部分封堵不够严密的地方,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水会沿这些地方逐渐渗入外壳总成之内,因此,这种防水密封结构的防水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密封结构,以解决常用的正压式防水密封结构的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总成和防水圈,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以围成密闭腔和环绕所述密闭腔的防水间隙;
3、所述防水间隙包括互相连通的主间隙、第一侧间隙和第二侧间隙,所述第一侧间隙位于所述主间隙的上面并设于所述第一壳
4、所述防水圈设于所述防水间隙内,所述防水圈包括对应所述主间隙的主圈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间隙的第一侧圈体和对应所述第二侧间隙的第二侧圈体,所述第一侧圈体连接于所述主圈体的底部,所述第二侧圈体连接于所述主圈体的顶部,所述主间隙的顶面和底面分别挤压所述主圈体的顶面和底面,使所述主圈体弹性变形,以封堵所述主间隙,所述第一侧间隙的底面挤压所述第一侧圈体的顶面,所述第一侧圈体弹性变形,以封堵所述第一侧间隙,所述第二侧间隙的底面挤压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底面,使第二侧圈体弹性变形,以封堵所述第二侧间隙。
5、可选的,所述主间隙包括互相连通且互相对应的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所述第一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侧间隙为第一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一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侧间隙为第二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二浅槽的槽底。
6、可选的,所述防水间隙包括一个所述主间隙、多个所述第一侧间隙和多个所述第二侧间隙,所述防水圈包括一个所述主圈体、多个所述第一侧圈体和多个所述第二侧圈体,所述第一侧间隙和所述第一侧圈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侧间隙和所述第二侧圈体一一对应。
7、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所述主圈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圈体连接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侧圈体和所述第二侧圈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对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对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圈体连接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8、可选的,相邻所述圈体连接孔的间距为小于100mm,所述圈体连接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一侧圈体的外侧壁的间距与所述圈体连接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外侧壁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规格不小于m3。
9、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围成两个所述防水间隙,其中一个所述防水间隙围绕另一个所述防水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两个所述防水间隙之间分别间隔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一壳孔和第二壳孔,所述第一壳孔和所述第二壳孔均围绕靠近所述密闭腔的所述防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壳孔和所述第二壳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10、可选的,相邻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间距为小于100mm,所述第一壳孔的外侧壁和相邻所述第一侧圈体的外侧壁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壳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外侧壁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规格不小于m3。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圈体和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宽度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一侧圈体和所述第二侧圈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均不小于1mm。
12、可选的,所述主圈体沿竖直方向的厚度是主间隙沿竖直方向的厚度的1.2至1.5倍;
13、所述第一侧圈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侧间隙的宽度,且所述第一侧圈体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侧间隙的宽度的0.9倍,所述第一侧圈体沿竖直方向的长度是所述第一侧间隙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的1.2至1.5倍;
14、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间隙的宽度,且所述第二侧圈体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侧间隙的宽度的0.9倍,所述第二侧圈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是所述第二侧间隙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1.2至1.5倍;
15、所述防水圈由软质胶体材料制成,其硬度为小于70ha。
16、可选的,所述主间隙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与所述主间隙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
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水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且围成密闭腔和围绕密闭腔的防水间隙,防水间隙包括互相连通的主间隙、第一侧间隙和第二侧间隙,第一侧间隙和第二侧间隙分别分布在主间隙的上面和下面,由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通过开设相对应的槽以围成主间隙、第一侧间隙和第二侧间隙,而不需要设置任意侧槽或侧孔,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出模容易;防水间隙内设有防水圈,防水圈的主圈体设在防水间隙的主间隙中,主间隙的顶面和底面分别挤压主圈体的顶面和底面,使主圈体弹性变形以封堵所述主间隙,防水圈的第一侧圈体和第二侧圈体分别设在防水间隙的第一侧间隙和第二侧间隙中,通过侧间隙的底面挤压侧圈体的顶面,使侧圈体弹性变形以封堵侧间隙,以上结构对防水间隙实施多层封堵,而且相邻封堵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有落差,使得水渗入前一层封堵后会留存在侧圈体的侧面和侧间隙的侧面之间,由于这些渗入的水缺乏持续向内的压力,因此这些水难以继续向密闭腔方向渗入,实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综上,本专利技术出模容易、防水性能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总成和防水圈(3),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以围成密闭腔(5)和环绕所述密闭腔(5)的防水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隙包括互相连通且互相对应的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所述第一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第一侧间隙为第一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一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第二侧间隙为第二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二浅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间隙包括一个所述主间隙、多个所述第一侧间隙和多个所述第二侧间隙,所述防水圈(3)包括一个所述主圈体(33)、多个所述第一侧圈体(31)和多个所述第二侧圈体(32),所述第一侧间隙和所述第一侧圈体(3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侧间隙和所述第二侧圈体(32)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4),所述主圈体(33)沿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圈体连接孔的间距为小于100mm,所述圈体连接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一侧圈体(31)的外侧壁的间距与所述圈体连接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二侧圈体(32)的外侧壁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一连接螺栓(4)的规格不小于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6),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围成两个所述防水间隙,其中一个所述防水间隙围绕另一个所述防水间隙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在两个所述防水间隙之间分别间隔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一壳孔和第二壳孔,所述第一壳孔和所述第二壳孔均围绕靠近所述密闭腔(5)的所述防水间隙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螺栓(6)插入所述第一壳孔和所述第二壳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连接螺栓(6)的间距为小于100mm,所述第一壳孔的外侧壁和相邻所述第一侧圈体(31)的外侧壁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壳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二侧圈体(32)的外侧壁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二连接螺栓(6)的规格不小于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圈体(31)和所述第二侧圈体(32)的宽度均不小于1mm;所述第一侧圈体(31)和所述第二侧圈体(3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均不小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圈体(33)沿竖直方向的厚度是主间隙沿竖直方向的厚度的1.2至1.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隙和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与所述主间隙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均不小于1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总成和防水圈(3),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以围成密闭腔(5)和环绕所述密闭腔(5)的防水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隙包括互相连通且互相对应的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所述第一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第一侧间隙为第一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一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第二侧间隙为第二深槽,并开设在所述第二浅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间隙包括一个所述主间隙、多个所述第一侧间隙和多个所述第二侧间隙,所述防水圈(3)包括一个所述主圈体(33)、多个所述第一侧圈体(31)和多个所述第二侧圈体(32),所述第一侧间隙和所述第一侧圈体(3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侧间隙和所述第二侧圈体(32)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螺栓(4),所述主圈体(3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圈体连接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侧圈体(31)和所述第二侧圈体(32),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对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对应所述圈体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4)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圈体连接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圈体连接孔的间距为小于100mm,所述圈体连接孔的孔壁和相邻所述第一侧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云,欧阳光,刘川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