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6970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4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所述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包括第一外壳,所述圆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内壁的两边固定连接,所述带动条贯穿第一外壳和机体与第一外壳和机体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通过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和揉捻盘的配合,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在第一外壳内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上突起的圆柱,带动带动条在圆杆上左右滑动,带动条同时在第一外壳和机体上加工的滑道上左右滑动,同时带动揉捻盘左右移动,对红茶进行快速揉捻工作,加快了红茶的揉捻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具体为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1、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中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2、例如授权公告号“cn218681747u”名为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固定架的中部竖向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与揉捻盘相连接,固定架顶端的中部安装有限位架,限位架的内部安装有蜗轮,螺纹杆的顶端穿插在蜗轮的内部并与其螺纹连接,固定架顶端的右侧安装有调节机构,蜗轮的右侧与调节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右侧的底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本技术采用电机控制对揉捻盘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每批茶叶在揉捻筒中揉捻时的力度基本一致,在对茶叶的揉捻过程中力度较为均匀,保证茶叶加工的品质。但是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在对红茶进行揉捻工作时,是利用揉捻筒转动揉捻盘固定进行揉捻,同时揉捻盘的揉捻位置固定,还需要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将红茶进行彻底揉捻,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在进行揉捻红茶工作后,还需要人工手动对机体进行清洗后,再进行后续的红茶揉捻工作,增加了人工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在的还需要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将红茶进行彻底揉捻,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还需要人工手动对机体进行清洗后,再进行后续的红茶揉捻工作,增加了人工劳动力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所述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下表面与机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销轴与第一外壳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表面固定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上突起的圆柱与带动条内加工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带动条内壁与圆杆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圆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内壁的两边固定连接,所述带动条贯穿第一外壳和机体与第一外壳和机体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机体表面与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机体表面与出料口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设有清洗结构,所述清洗结构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表面与机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与第二外壳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与竖杆活动连接,所述竖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贯穿第二外壳与第二外壳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短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表面与软管相连通,所述软管贯穿机体与机体相套接。

7、优选的,所述带动条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

8、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三外壳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揉捻盘,所述机体表面镶嵌入有观察框。

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和揉捻盘的配合,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在第一外壳内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上突起的圆柱,带动带动条在圆杆上左右滑动,带动条同时在第一外壳和机体上加工的滑道上左右滑动,同时带动揉捻盘左右移动,对红茶进行快速揉捻工作,加快了红茶的揉捻工作效率;

10、通过清洗结构和水管的配合,第二电机启动能带动圆盘转动,圆盘转动带动第一连杆上下摆动,第一连杆上下摆动能带动第二连杆在第二外壳内上下摆动,同时带动竖杆上下移动,带动短杆在第二外壳上加工的滑道上上下滑动,同时带动水管上下移动对机体内进行往复喷水清洗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动对机体进行清洗后,再进行后续的红茶揉捻工作,减少了人工劳动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有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3),所述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3)包括第一外壳(301),所述第一外壳(301)下表面与机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301)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电机(304)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5),所述第一齿轮(305)与第二齿轮(30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06)通过销轴与第一外壳(3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06)表面固定连接有摆杆(303),所述摆杆(303)上突起的圆柱与带动条(302)内加工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带动条(302)内壁与圆杆(307)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圆杆(3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301)内壁的两边固定连接,所述带动条(302)贯穿第一外壳(301)和机体(1)与第一外壳(301)和机体(1)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表面与进料口(2)相连通,所述机体(1)表面与出料口(7)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设有清洗结构(5),所述清洗结构(5)包括第二外壳(501),所述第二外壳(501)表面与机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壳(501)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06),所述第二电机(506)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圆盘(505),所述圆盘(505)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50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04)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50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03)通过销轴与第二外壳(5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03)通过销轴与竖杆(502)活动连接,所述竖杆(502)表面固定连接有短杆(507),所述短杆(507)贯穿第二外壳(501)与第二外壳(501)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507)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管(6),所述水管(6)表面与软管(4)相连通,所述软管(4)贯穿机体(1)与机体(1)相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条(302)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外壳(9),所述第三外壳(9)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11)输出轴贯穿第三外壳(9)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揉捻盘(12),所述机体(1)表面镶嵌入有观察框(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有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3),所述红茶加工高效揉捻结构(3)包括第一外壳(301),所述第一外壳(301)下表面与机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301)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电机(304)输出轴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05),所述第一齿轮(305)与第二齿轮(30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06)通过销轴与第一外壳(3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06)表面固定连接有摆杆(303),所述摆杆(303)上突起的圆柱与带动条(302)内加工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带动条(302)内壁与圆杆(307)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圆杆(3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301)内壁的两边固定连接,所述带动条(302)贯穿第一外壳(301)和机体(1)与第一外壳(301)和机体(1)上加工的滑道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表面与进料口(2)相连通,所述机体(1)表面与出料口(7)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用高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设有清洗结构(5),所述清洗结构(5)包括第二外壳(501),所述第二外壳(501)表面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白河县淙溪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