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汽油发动机机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93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发动机机油,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的重量百分比成分为:4.0%-6.0%的分散剂,2.5%-4.5%的清净剂,0.2%-0.8%的抗腐剂,0.1%-0.2%的抗氧剂,0.01%-0.15%的纳米铜抗磨剂,5.0%-9.0%的粘度指数改进剂,0.3%-0.5%的降凝剂;余量为基础油,所述基础油为占基础油质量百分比为40%~65%的APIⅢ类基础油和35%~60%的聚α烯烃合成油组成的半合成复合基础油。该机油不仅能够适应高温高速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需要,可以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而且使用寿命长,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机油。
技术介绍
润滑油在机械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期的工 作,其次是冷却作用,润滑油能将机械摩擦时产生的热带走,保持一定的热平衡状态,控制 机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防止因温度不断升高而损坏零件;此外还有防护作用、密封 作用和清洗作用等。防护作用是防止金属受到空气和其他化学气体腐蚀。密封作用是指内 燃机用的润滑油,可以防止燃烧室的气体通过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清洗 作用是在循环式润滑系统中润滑油可将摩擦表面间的一些磨屑等污染物冲走,并将其携带 到油池经沉淀或过滤后除去。发动机润滑油,又称内燃机润滑油,简称机油,是发动机系统中各运动部件的润滑 介质,具有润滑、冷却、清洗和密封等作用。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步 伐的加快,节能和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发动机向着高速、高压缩比、轻量化、风阻小等方向 发展,导致发动机工作温度和机械剪切速度不断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进一步升高,发动 机润滑油的工作条件日益苛刻,发生氧化、裂化、聚合等化学作用,产生积炭、漆膜和油泥等 沉积物,导致发动机油工作寿命缩短,如不及时换油会引起氧化腐蚀增大,积碳和磨损增 力口,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增多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因发动机机油不能满 足要求而导致发动机损坏等事故。因此,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油耗、输出功率、使用寿命和排放等。在发动机润滑油的研究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多数仍采用API I类基础油(溶剂精 制的矿物油),加上抗氧抗腐剂、清净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等多种添加剂。由 于I类基础油精制程度较低,导致抗氧化性能较差,使用中容易产生积炭等沉积物,再加上 与之匹配的添加剂耐温性较差,难以满足现代高温高速发动机长时间使用的要求,因此, 我国汽油发动机油的换油期通常只有5000 8000公里。欧美发达国家采用了以合成酯 和聚α -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再加入多种高性能添加剂,制成的发动机油使用寿命可达 30000 40000公里,大大减少了发动机油的消耗和废机油对环境的污染,但全合成发动机 油的成本比矿物油高3 5倍,大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油发动机机油,使用寿命长,可达30000公里, 且各项指标能满足现代发动机的使用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油发动机机油,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的重量百分比成分为分散剂4.0% -6.0%,清净剂2.5%-4.5%,抗腐剂0.2%-0.8%,抗氧剂0.1%-0.2%,纳米抗磨剂0.01%-0.15%,粘度指数改进剂5. 0 % -9. 0 %,降凝剂0.3%-0.5%;余量为基础油,所述基础油为占基础油质量百分比为40 % 65%的API III类基础 油和35% 60%的聚α烯烃合成油组成的半合成复合基础油。作为优选,所述分散剂为高相对分子量分散剂或单挂丁二酰亚胺分散剂中的一种 或两种。作为优选,所述高相对分子量分散剂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多聚异丁烯丁二 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所述清净剂为高碱值磺酸盐或中碱值硫化烷基酚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所述高碱值磺酸盐为碱值大于等于300mgK0H/g的合成磺酸钙或镁盐。 作为优选,所述中碱值硫化烷基酚盐碱值在150mgK0H/g 250mgK0H/g的硫化烷 基酚钙或镁盐。作为优选,所述抗腐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一 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为烷基酚。作为优选,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SSI小于20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或SSI小于20 的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所述降凝剂为聚α烯烃或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油发动机机油能够适应高温高速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需要,其性能 完全满足SL 5W/30的指标要求,可以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和操作状况下发动机始终处于 良好的润滑状态,使用寿命长,可达到30000公里的使用要求,且成本较低。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 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 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油发动机机油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包括的重量百分 比成分为分散剂4. 0% -6.0%,清净剂2. 5% -4.5%,抗氧抗腐剂0. 2% -0.8%,抗氧 剂0. 1% _0.2%,纳米抗磨剂0.01% -0. 15%,粘度指数改进剂5.0% _9.0%,降凝剂 0. 3% -0. 5% ;余量为基础油,基础油为半合成复合基础油,包括的成分为ΑΡΙ III类基础油占 基础油质量的40% 65%,聚α烯烃合成油占基础油质量的35% 60%。API III类基 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具有较高的 粘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聚α烯烃合成油(PAO)作为基础油对添加剂有良好的相容性,粘度指数高、倾点低、低温粘度小、高温热氧化安定性好,且价位较低。 添加剂可以改善发动机机油的性能,按功能分主要分散剂、清净剂、抗腐剂、抗氧 齐U、抗磨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分散剂能有效抵制低温油泥的形成,分散发动机油泥 和积炭。本专利技术中分散剂优选为高相对分子量分散剂或单挂丁二酰亚胺分散剂中的一种或 两种,具体可以为重量百分比为3. 0% 4. 0%的高相对分子量分散剂和1. 0% 2. 0%单 挂丁二酰亚胺分散剂。高相对分子量分散剂可以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多聚异丁烯丁 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高温分散发动机油泥和积炭等沉积 物的能力;单挂丁二酰亚胺分散剂为单丁二酰亚胺,低温分散能力很好,能有效抵制低温油 泥的形成。清净剂能够清除发动机机油在高温下形成的积炭、漆膜等。本专利技术中清净剂优选 为高碱值磺酸盐或中碱值硫化烷基酚盐中的一种或两种,具体可以为2. 0% 3. 0%的高 碱值磺酸盐和0. 5% 1. 5%的中碱值硫化烷基酚盐。高碱值磺酸盐优选为碱值大于等于 300mgK0H/g的合成磺酸钙或镁盐,能有效清除积炭和漆膜,同时具有优异的中和氧化生成 的酸性物质的能力,防锈性好,并有一定的分散作用;中碱值硫化烷基酚盐优选为碱值在 150mgK0H/g 250mgK0H/g的硫化烷基酚钙或镁盐,具有很好的酸中和能力和高温清净性, 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磨和抗腐蚀性能,与其它添加剂复合时协同作用好。抗腐剂能防止金属氧化、延缓发动机油对发动零部件的腐蚀。本专利技术中抗腐剂优 选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具体可为重量百分 比为0. 0. 5%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0. 0. 3%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具有良好的抑制油品氧化、防止腐蚀的能力,同时抗磨损效果 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TC)具有良好的抑制油品氧化、防止腐蚀的能力,同时抗 极压能力强,耐高温性能优异,不含磷,不会造成发动机催化转化器中毒。抗氧剂能抑制油品的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发动机机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  所述添加剂包括的重量百分比成分为:  分散剂 4.0%-6.0%,  清净剂 2.5%-4.5%,  抗腐剂 0.2%-0.8%,  抗氧剂 0.1%-0.2%,  纳米铜抗磨剂 0.01%-0.15%,  粘度指数改进剂 5.0%-9.0%,  降凝剂 0.3%-0.5%;  余量为基础油,所述基础油为占基础油质量百分比为40%~65%的API Ⅲ类基础油和35%~60%的聚α烯烃合成油组成的半合成复合基础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