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和储能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67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3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和储能电池包,包括:隔热本体,由非金属耐高温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隔热本体包括第一隔热面和第二隔热面,所述第一隔热面用于与第一电池相贴合,所述第二隔热面用于与第二电池相贴合;散热风道,贯穿所述隔热本体两端,用于散发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热量。本技术能提高隔热性能,降低热失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和储能电池包


技术介绍

1、储能电池包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由单体电池实现充放电功能,而单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该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否则有引起热失控的风险。目前通常是在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一块铝型材散热板,由铝型材散热板吸收发热单体电池的热量后,通过铝型材的空腔进行散热,但是铝型材的导热性能强,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热量容易通过铝型材散热板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容易传递至另一个单体电池,引起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过热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和储能电池包,避免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热量相互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包括:隔热本体,由非金属耐高温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隔热本体包括第一隔热面和第二隔热面,所述第一隔热面用于与第一电池相贴合,所述第二隔热面用于与第二电池相贴合;散热风道,贯穿所述隔热本体两端,用于散发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热量。

3、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多个第一风槽,所述多个第一风槽沿所述隔热本体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风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一隔热面平行,所述第一风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隔热面连接。

4、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包括多个第二风槽,所述多个第二风槽沿所述隔热本体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风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隔热面平行,所述第二风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隔热面连接。

5、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风槽和所述多个第二风槽交替排布,每两个所述第一风槽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风槽。

6、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加固部,所述第一加固部与所述隔热本体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固部包括第三隔热面和第四隔热面,所述第三隔热面与所述第一隔热面平齐,所述第四隔热面与所述第二隔热面平齐。

7、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固部包括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第三隔热面和第四隔热面之间,并贯穿所述第一加固部的两端。

8、优选地,所述第三隔热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口,多个所述散热口沿所述第一加固部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散热口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9、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二加固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本体的底部。

10、优选地,所述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由smc材料一体制作成型。

11、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具有多个单体电池,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隔热本体采用非金属耐高温的材料制作,避免两个单体电池热量相互影响;通过第一风槽和第二风槽进行散热,提高散热均匀性;通过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提高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的强度,避免挤压变形。本技术能提高隔热性能,降低热失控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20)包括多个第一风槽(21),所述多个第一风槽(21)沿所述隔热本体(10)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风槽(21)的槽底与所述第一隔热面(11)平行,所述第一风槽(21)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隔热面(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20)包括多个第二风槽(22),所述多个第二风槽(22)沿所述隔热本体(10)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风槽(22)的槽底与所述第二隔热面(12)平行,所述第二风槽(22)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隔热面(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风槽(21)和所述多个第二风槽(22)交替排布,每两个所述第一风槽(21)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风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固部(30),所述第一加固部(30)与所述隔热本体(10)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本体(10)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固部(30)包括第三隔热面(31)和第四隔热面(32),所述第三隔热面(31)与所述第一隔热面(11)平齐,所述第四隔热面(32)与所述第二隔热面(12)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部(30)包括散热腔(34),所述散热腔(34)位于所述第三隔热面(31)和第四隔热面(32)之间,并贯穿所述第一加固部(30)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面(31)开设有多个散热口(311),多个所述散热口(311)沿所述第一加固部(3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散热口(311)与所述散热腔(3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固部(40),所述第二加固部(4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0)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于所述隔热本体(10)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由SMC材料一体制作成型。

10.一种储能电池包,具有多个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20)包括多个第一风槽(21),所述多个第一风槽(21)沿所述隔热本体(10)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风槽(21)的槽底与所述第一隔热面(11)平行,所述第一风槽(21)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隔热面(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20)包括多个第二风槽(22),所述多个第二风槽(22)沿所述隔热本体(10)的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风槽(22)的槽底与所述第二隔热面(12)平行,所述第二风槽(22)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隔热面(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风槽(21)和所述多个第二风槽(22)交替排布,每两个所述第一风槽(21)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风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用隔热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固部(30),所述第一加固部(30)与所述隔热本体(10)连接,并位于所述隔热本体(10)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固部(30)包括第三隔热面(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鑫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