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623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在相对于彼此转动的过程中,导折部滑动地抵顶导折槽的内表面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相互传递的力,以使支撑装置能沿卷曲的轨迹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设有所述支撑装置的壳体及设有壳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支撑柔性屏的支撑装置、设有所述支撑装置的壳体、以及设有所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柔性屏的发展和运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滑卷屏手机,所述滑卷屏手机采用支撑件来支撑柔性屏,且柔性屏固定连接于支撑件形成一整体,通过柔性屏滑卷的方式来改变手机屏幕的尺寸。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件在滑卷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柔性屏传递力才能实现支撑件和柔性屏的一并展开或滑卷,因此,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大,易容损坏所述柔性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实现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支撑装置的壳体,以及一种设有上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其包括支撑装置、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滑动地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可滑动地绕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时,所述支撑装置围绕所述第二壳体滑卷。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及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定位区和滑卷区,所述定位区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壳体,所述滑卷区贴合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装置的正面。

5、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导折部与对应的第二导折部的配合转动地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在相对于彼此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导折部滑动地抵顶第二导折部,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具有相互传递的力,使得支撑装置能沿卷曲的轨迹移动,因此,贴接于所述柔性支撑装置的柔性屏能随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展开或卷曲,所述柔性屏通过多次卷曲后不易受损,不会影响观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且所述柔性屏在展开或卷曲的过程中受力较少,能进一步保护所述柔性屏,提升了所述柔性屏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分别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圆弧面和第一圆弧面相对于彼此可转动地抵顶,且相互抵顶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导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其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一圆弧条,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二圆弧条,所述第一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条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二圆弧条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折部的第一止挡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抵接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弯折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相互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的第一止挡面、以及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二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一止挡部的第三止挡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面朝该第一止挡部的第四止挡面;当彼此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三止挡面相互抵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二圆弧面相互抵顶,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四止挡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一导折部相互抵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自所述第一导折部沿其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方向朝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二导折部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圆弧面靠近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一导折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圆弧面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导折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导折部及所述第二导折部分别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两端处;所述第一支撑杆同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折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正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圆弧面的轴心线共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一杆体围成导滑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滚动件,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开口连通所述导滑空间;所述滚动件滚动地放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滚动件的部分外表面外露于所述收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挡部,两端的两个所述挡部之间的空间用于收容柔性屏。

14.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导折部及第二导折部,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杆体的每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导折部和所述第二导折部,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和第二导折部分别可转动地抵顶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导折部和第一导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分别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圆弧面和第一圆弧面相对于彼此可转动地抵顶,且相互抵顶的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共轴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侧的所述第一导折部与所述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导折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导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其中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一圆弧条,所述第二导折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体背面的第二圆弧条,所述第一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一圆弧条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圆弧面设于所述第二圆弧条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折部的第一止挡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抵接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弯折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止挡部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止挡部相互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与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一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二止挡部的第一止挡面、以及面朝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二止挡部包括面朝该第一杆体相对另一侧的第一止挡部的第三止挡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面朝该第一止挡部的第四止挡面;当彼此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平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三止挡面相互抵顶,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二止挡面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二圆弧面相互抵顶,另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四止挡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对应的第一导折部相互抵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自所述第一导折部沿其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方向朝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二导折部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导折部的第二圆弧面靠近所述第一杆体同侧的第一导折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圆弧面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正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斌汤小强韩忠凯陈永亮曾达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