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612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装填入生物膜载体,缺氧区I和缺氧区II的生物膜载体上附着有耐盐缺氧反硝化菌,好氧区的生物膜载体上附着有耐盐好氧反硝化菌;(2)将待处理废水的碳氮比调节至1.25~1.5,再通入缺氧区I中,进行一级缺氧生物处理;(3)将缺氧区I的出水通入到缺氧区II中,进行二级生物缺氧处理;(4)将缺氧区II的出水通入到好氧区中,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利用反硝化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避免有毒硫化物和硫化氢的产生,从而提高废水脱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生物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硝氮废水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因此,硝氮浓度是废水水质检测的一大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废水中的硝氮浓度是废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相较于物理和化学方法而言,生物脱氮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且能大规模应用,是当前废水脱氮的首选方法。

2、工业领域常产生大量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在含有有机物的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含有高浓度硫酸盐的废水会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这类菌的代谢活动会产生有毒的硫化物和硫化氢,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进而导致生物脱氮效果不佳。而现有的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处理工艺中,无法解决硫化物对脱氮微生物的抑制问题。

3、例如,专利cn201910764627.7公开了一种含硫酸盐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深度脱氮装置和方法,首先通过1#和2#厌氧产甲烷反应器产生硫化氢和甲烷,与回流硝化液一起进入pda反应器发生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而后废水进入硝化反应器进行传统硝化反应,产生的硝化液与1#厌氧产甲烷反应器产生的h2s、ch4一起进入反硝化反应器,硝态氮被还原为氮气,h2s被氧化成硫酸根。该专利中,厌氧产甲烷反应器内产生的硫化氢会抑制后续的厌氧氨氧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废水脱氮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废水中硫酸盐的存在引起硫酸盐还原菌富集,进而抑制生物脱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利用反硝化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避免有毒硫化物和硫化氢的产生,从而提高废水脱氮效率。

2、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3、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在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装填入生物膜载体,缺氧区i和缺氧区ii的生物膜载体上附着有耐盐缺氧反硝化菌,好氧区的生物膜载体上附着有耐盐好氧反硝化菌;

5、(2)将待处理废水的碳氮比调节至1.25~1.5,再通入缺氧区i中,进行一级缺氧生物处理;(3)将缺氧区i的出水通入到缺氧区ii中,进行二级生物缺氧处理;

6、(4)将缺氧区ii的出水通入到好氧区中,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7、反硝化菌能够对硫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采用附着有耐盐好氧和非好氧反硝化菌的生物膜载体,配合缺氧-缺氧-好氧三级生物处理,能够更好地利用反硝化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从而避免因有毒硫化物和硫化氢的产生而抑制微生物活性,提高废水中硝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8、此外,反硝化过程对碳源的需求较大,适当提高碳氮比有助于促进反硝化过程,但同时,碳氮比的提高也易造成处理后的废水中cod升高。为此,本专利技术在缺氧区i和缺氧区ii的下游设置了好氧区,能够利用好氧生物处理实现较好的降碳效果,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并且,在通入缺氧区i前,需要对废水中的碳氮比进行严格控制,当将碳氮比控制在1.25~1.5的范围内时,能够实现较高的反硝化效率,同时,能够避免脱氮处理后废水cod过高。

9、而相较于好氧反硝化而言,缺氧反硝化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通过缺氧区i和缺氧区ii进行两级缺氧生物处理,能够提高反硝化效果,缩短废水处理时间。

10、作为优选,步骤(2)中,当待处理废水的碳氮比不足1.25~1.5时,通过加入甲醇将碳氮比调节至1.25~1.5。

11、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缺氧区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h。

12、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缺氧区i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h。

13、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好氧区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h。

14、在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采用上述处理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在较短的废水处理时间下,实现较好的脱氮降碳效果。

15、作为优选,步骤(2)和(3)中,缺氧区i和缺氧区ii内废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2~0.5mg/l,温度控制在23~27℃。

16、作为优选,步骤(4)中,好氧区内废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7.0~8.0mg/l,温度控制在23~27℃。

17、在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采用上述溶解氧浓度和温度设置,能够确保反硝化菌的活性及其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作用,实现较高的缺氧反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效率,同时,还能使好氧区内对废水中剩余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18、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通入缺氧区i之前,向废水中加入磷源,添加量为0.3~0.6mg/l。

19、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生物膜载体的装填体积均为有效容积的60~70%。

20、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生物膜载体由组合填料和生物绳组成,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为300~350m2/m3,生物绳的比表面积为330~400m2/m3。

21、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填料由直径为80~120mm的塑料环和醛基纤维构成;所述生物绳由弹性材料长丝和软材料纤维构成的径向结构,直径为70~90mm。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3、(1)本专利技术采用附着有耐盐好氧和非好氧反硝化菌的生物膜载体,配合配合缺氧-缺氧-好氧三级生物处理,能够较好地利用反硝化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避免有毒硫化物和硫化氢的产生,从而提高废水脱氮效率。

24、(2)本专利技术采用缺氧-缺氧-好氧三级生物处理,并将废水碳氮比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能够在实现较高的脱氮效率的同时,避免脱氮处理后废水cod过高。

25、(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采用合理的处理时间分配,并将各区内的废水溶解氧浓度和温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脱氮降碳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待处理废水的碳氮比不足1.25~1.5时,通过加入甲醇将碳氮比调节至1.2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缺氧区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 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缺氧区I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 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好氧区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 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缺氧区I和缺氧区II内废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2~0.5 mg/L,温度控制在23~2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好氧区内废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7.0~8.0 mg/L,温度控制在23~2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通入缺氧区I之前,向废水中加入磷源,添加量为0.3~0.6 mg/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缺氧区I、缺氧区II和好氧区中,生物膜载体的装填体积均为有效容积的60~70%。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生物膜载体由组合填料和生物绳组成,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为300~350 m2/m3,生物绳的比表面积为 330~400 m2/m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硫酸盐高硝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待处理废水的碳氮比不足1.25~1.5时,通过加入甲醇将碳氮比调节至1.2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缺氧区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 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缺氧区ii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15 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好氧区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 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缺氧区i和缺氧区ii内废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娟吴贵阳阳广凤田志娟李步程俊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