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598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MLP结构和PLP结构相互融合,进而无需采用涂布或者通过喷墨打印制程打印高折射率有机高透过率材料进行平坦化操作,进而降低封装层上方的膜层的厚度,提高封装层上方的膜层的透过率,提升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在槽壁上的光学调整层上发生全反射,使得现有技术中被黑色矩阵层吸收的光线光学调整层全反射向中间发射,提高发光单元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无机封装、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第一触控绝缘层、第二触控绝缘层以及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依次呈增大趋势,使得发光单元的大视角光线经过折射向中心发射,提高正视角的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器件因其相较于传统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具有重量轻巧、广视角、响应时间快、耐低温、发光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显示行业一直被视其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特别是oled可以在柔性基板上做成能弯曲的柔性显示屏,这更是oled显示面板的巨大优势。随着5g时代的到来,屏体的功耗成为消费者感知最大的参数之一。为降低oled面板的功耗,提高oled屏体的效率,面板厂商不断推出新的技术。目前oled手机产品朝着大尺寸,高刷新率,高亮度的方式发展,但在电池技术没有跨越式突破的情况下,市场对oled产品的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偏光片(pol)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面板的反射率,但是却损失了接近58%的出光。这对于oled来说,极大地增加了其寿命负担;另一方面,偏光片的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

2、目前出现了利用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替代偏光片(pol)的pol-less(plp)技术。它不仅能将功能层的厚度从100μm降低至5μm以下;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2%提高至60%,因此,基于彩色滤光片的pol-less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动态弯折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3、其中,借助几何光学,在oled屏体内设置微阵列(micro lens pattern,mlp),将oled屏体发出的较为发散的光汇聚至屏体正上方,是提高oled屏体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现有技术的mlp中的微阵列图形通常是在薄膜封装层上方制作对应下方发光像素的开口,开口角度及大小由所需光学性能设计,然后通过涂布或者通过喷墨打印制程(ink jetprinting,简称ijp)在开口内填充高折射率有机高透过率材料,将其平坦化,形成mlp结构。目前的plp&mlp集成结构是直接在封装层上制作触控层(direct on-cell touch,简称dot),再进行plp膜层制作,然后在平坦层对应像素区的位置处形成开口,然后涂布或者通过ijp打印高折射率有机高透过率材料。此种技术虽实现了两者技术集成,但采用高折射率有机高透过率材料进行平坦化的膜层较厚,若用于柔性弯折产品弯折可靠性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膜层较厚,若用于柔性弯折产品弯折可靠性会大大降低等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黑色矩阵层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光学调整层,设置于所述黑色矩阵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多个滤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以及平坦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单元上以及所述光学调整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在所述槽壁上的所述光学调整层上发生全反射。

3、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调整层的材质为有机材料。

4、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调整层的材质为无机材料,所述光学调整层还设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5、进一步的,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的第一触控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绝缘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触控绝缘层、所述第二触控绝缘层以及所述滤光单元的折射率依次呈增大趋势。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触控绝缘层、所述第二触控绝缘层以及所述滤光单元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1.2-1.9。

7、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以及第三滤光单元;所述光学调整层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光学调整单元、第二光学调整单元以及第三光学调整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调整单元、所述第二光学调整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光学调整单元的材质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平坦层的材质为有机材料,平坦层的透过率大于80%。

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具有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其中,所述滤光单元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宽度比所述像素开口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宽度大。

10、进一步的,所述滤光单元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宽度比所述像素开口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宽度大1μm-10μm。

11、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包围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角落处的对位标记;其中,所述对位标记包括多个第一子对位标记,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对位标记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光学调整层与所述对位标记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且所述光学调整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2、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第一子对位标记与所述黑色矩阵层材质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子对位标记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有源层、栅极、源极及漏极中的一个材质相同。

13、进一步的,所述对位标记还包括多个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对位标记上的第二子对位标记,所述第二子对位标记与所述光学调整层材质相同。

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显示面板。

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光学调整层设置于所述黑色矩阵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上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多个滤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平坦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单元上以及所述光学调整层上,将mlp结构和plp结构相互融合,进而无需采用涂布或者通过喷墨打印制程打印高折射率有机高透过率材料进行平坦化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封装层上方的膜层的厚度,提高封装层上方的膜层的透过率,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

16、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单元发出的部分光线在所述槽壁上的所述光学调整层上发生全反射,使得现有技术中被黑色矩阵层吸收的光线,可经过光学调整层全反射向中间发射,进而提高发光单元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

17、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无机封装、所述有机封装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整层(6)的材质为有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整层(6)的材质为无机材料,所述光学调整层(6)还设置于所述凹槽(51)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2)及所述基板(1)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1)、有机封装层(3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所述有机封装层(32)、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33)、所述第一触控绝缘层(42)、所述第二触控绝缘层(44)以及所述滤光单元(7)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1.2-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2)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8)的材质为有机材料,平坦层(8)的透过率大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单元(7)靠近所述基板(1)的一侧的宽度比所述像素开口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的宽度大1μm-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和包围所述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101),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02)(101)的角落处的对位标记(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与所述发光单元(2)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层(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标记(11)还包括多个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对位标记(111)上的第二子对位标记(112),所述第二子对位标记(112)与所述光学调整层(6)材质相同。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整层(6)的材质为有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整层(6)的材质为无机材料,所述光学调整层(6)还设置于所述凹槽(51)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2)及所述基板(1)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1)、有机封装层(3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31)、所述有机封装层(32)、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33)、所述第一触控绝缘层(42)、所述第二触控绝缘层(44)以及所述滤光单元(7)的折射率的范围均为1.2-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2)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8)的材质为有机材料,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