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技术_技高网

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588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是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自变量为钢筋刚度贡献度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λc,因变量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的计算公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准确的确定横向裂缝平均间距,避免了城镇道路规范繁琐查表得到结果不准确,公路规范过于保守计算导致的路面板冲断破坏现象,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极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的确定方法,具体涉及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属于混凝土路面设计。


技术介绍

1、冲断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影响冲断破坏的关键因素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宽度、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裂缝走向形式。目前现行规范以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间距及裂缝宽度为主,且横向裂缝间距影响裂缝宽度。按照规范确定的配筋率范围进行计算,发现裂缝平均间距基本在0.8m左右,而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横向裂缝间距较小;根据相关论文研究,冲断破坏常发生在间距为0.3m~0.6m之间,可见现行规范的横向裂缝间距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过于保守。现行规范中裂缝平均间距的计算公式对温度效应的考虑不够全面,设计要求仅提供上限,与冲断破坏存在矛盾。

2、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关键参数,而温缩应力是计算裂缝平均间距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到温缩应力与裂缝平均间距的关系,可有效解决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问题;目前关于连续配筋裂缝间距的计算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中提出,二者规范中计算方法不统一。《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需要通过大量的查表,不同设计人查找值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计算过于繁琐,目前规范中均未给出裂缝平均间距与温缩应力的直接关系,因此解决温缩应力与裂缝平均间距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核心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在于克服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能够高效准确的确定横向裂缝平均间距。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是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的:

4、

5、其中,ld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单位m;

6、—钢筋刚度贡献度;

7、ft—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8、λc—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10、

11、其中,ρ—配筋率,单位%;

12、es—钢筋弹性模量,单位mpa;

13、ec—混凝土弹性模量,单位mpa。

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15、

16、其中:δt—施工期温度变化值,单位℃;

17、α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单位1/℃;

18、εsh—混凝土干缩应变;

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20、αc通常取值1.0×10-5℃。

2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22、ft和εsh按照下表取值

23、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c35 c40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mpa) 3.0 3.2 3.5 <![cdata[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干缩应变ε<sub>sh</sub>]]> 0.00045 0.0003 0.0002

24、。

25、本专利技术更详细的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一、确定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交通荷载等级。根据交通量的调查分析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进而确定交通荷载等级,交通荷载的计算方法参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附录a的计算方法。一般地,轻交通轴载作用次数小于3万次,中交通轴载作用次数为3万次~100万次,重交通轴载作用次数为100万次~2000万次,特重交通荷载作用次数为大于2000万次。

27、步骤二、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进一步确定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配筋率。一般地,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宜为0.6%~0.7%,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0.7%~0.8%,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0.8%~0.9%。

28、步骤三:根据上一步确定的交通荷载等级,进一步确定路面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一般地,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宜为3.0,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3.2,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3.5。

29、步骤四:根据上一步确定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进一步钢筋刚度贡献度

30、步骤五:根据当地气候数据,进一步确定施工期温度变化值△t。

31、步骤六:根据温度变化值进一步确定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λc。其中干缩应变可以通过查表获得。

32、步骤七:确定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根据钢筋刚度贡献度和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平均间距。

3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34、施工期温度变化值△t,按照施工当地前一年度月平均温度中,取月平均温度最高值和月平均温度最低值,两者相减计算得到。

35、温缩应力是控制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的最主要的因素,温缩应力主要受温度变化值、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的影响,温度变化值用δt表示;混凝土的影响可以用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λc表示;钢筋的影响可以用钢筋刚度贡献度表示。

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抓住了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三个关键因素: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及温度变化值,建立了自变量为钢筋刚度贡献度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λc,因变量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的计算公式,本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准确的确定横向裂缝平均间距,避免了城镇道路规范繁琐查表得到结果不准确,公路规范过于保守计算导致的路面板冲断破坏现象,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极大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平均间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乾文程小亮于建磊蒋远浩邵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