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67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及车辆,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包括:壳体;印刷电路板,安装于壳体的内部;芯片,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热管,安装于壳体的内部,热管的一端与芯片接触,另一端位于靠近壳体的边缘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被动散热中芯片周围的外壳温度过于集中,外壳无法均匀散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外壳均匀散热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驾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自动驾驶芯片是随着智能汽车发展产生的一种高算力芯片,具有高能效比、算力、灵活性、适配性等特点。随着汽车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增多,对自动驾驶芯片的算力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芯片产生的热量无法主动消耗,因此自动驾驶芯片的散热成为行业内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液冷、风冷、被动散热对自动驾驶芯片进行散热,其中,被动散热中,自动驾驶产品上的热直接传导给外壳,存在的问题是:被动散热中芯片周围的外壳温度过于集中,外壳无法均匀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被动散热中芯片周围的外壳温度过于集中,外壳无法均匀散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外壳均匀散热的技术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包括:壳体;印刷电路板,安装于壳体的内部;芯片,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热管,安装于壳体的内部,热管的一端与芯片接触,另一端位于靠近壳体的边缘位置。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将印刷电路板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印刷电路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有极高的导热能力,由于热管与芯片接触,因此可以与芯片上的热量进行热传递,对芯片上的热量进行耗散。热管的一端与自动驾驶芯片直接接触,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壳体的边缘位置,更便于将热量传导至壳体的外部,热量传导效率更高。另外,由于热管导热性能佳,因此能够快速将芯片产生的热一部分传导到壳体内的其他区域,实现快速均温,提升整体散热性能的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被动散热工艺简单,成本具有明显优势,适合目前市面上低功率、中等功率自动驾驶芯片的散热要求,能针对芯片进行合理运用,降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成本,更有利于自动驾驶的市场推广。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安装后,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印刷电路板的容纳腔。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将印刷电路板安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以实现对印刷电路板的密封,防尘防水,能够保护印刷电路板,防止损坏。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凹槽,热管配合嵌设于安装凹槽。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安装凹槽的形状与热管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热管能够嵌于安装凹槽内,热管的传导热量性能佳,进而热管的热量传导至安装凹槽后再传导至第一壳体,将热量进行耗散。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安装凹槽与第一壳体焊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安装凹槽焊接在第一壳体上结构稳固,进而热管嵌设于安装凹槽内结构更为稳固,热管与安装凹槽紧贴,热管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壳体外的效率更高。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散热鳍片能够增加散热表面积,且导热性佳,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多个散热鳍片平行分布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相邻散热鳍片构成散热通道,通过散热鳍片将第一壳体上传递而来的热量传导给域控制器周围的空气,进行散热,增强散热效果。相邻散热鳍片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提升空气在散热鳍片处的流动性,加强散热效果。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热管具有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一端与芯片接触,另一端悬于印刷电路板并与印刷电路板形成散热通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弯折结构能够减小热管的应力,防止管道发生变形,进而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被动散热域控制器还包括多个散热凸台,多个散热凸台设置于第一壳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印刷电路板上的发热功率芯片能够与散热凸台进行热传递,散热凸台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壳体,再通过第一壳体上的散热鳍片,能够将热量散发至外部空气,实现域控制器整体的高效散热。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壳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每个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相对应的,印刷电路板设置有多个通孔,通过通孔和定位孔与定位柱将印刷电路板定位安装于容纳腔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通孔和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定位安装,快速实现域控制器的装配,安装方便快捷。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螺栓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印刷电路板连接密封,以避免灰尘、水等进入域控制器壳体的内部,从而实现印刷电路板的防水防尘。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例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具备了上述实例中被动散热域控制器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配合安装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凹槽(13),所述热管(40)配合嵌设于所述安装凹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13)与所述第一壳体(11)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40)具有弯折结构(41),所述弯折结构(41)的一端与所述芯片(30)接触,另一端悬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0)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0)形成散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散热域控制器还包括多个散热凸台(50),多个所述散热凸台(5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2a),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与每个所述定位孔(12a)配合的定位柱(11a),相对应的,所述印刷电路板(20)设置有多个通孔(20a),通过所述通孔(20a)和所述定位孔(12a)与所述定位柱(11a)将所述印刷电路板(20)定位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配合安装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所述印刷电路板(20)的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凹槽(13),所述热管(40)配合嵌设于所述安装凹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13)与所述第一壳体(11)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散热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汪浩伟段光华毛潘泽成峙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