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单向限流组件、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制造技术_技高网

单向限流组件、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54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单向限流组件、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属于一次性耗材领域,单向限流组件,包括阀管、囊泡和单向阀,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包括培养单元、废气单元、充气单元、第一单向组件和第二单向组件,第一单向组件为单向限流组件,第二单向组件为单向限流组件,废气单元和充气单元分别独立与培养单元连通,培养单元、废气单元和充气单元构成单链的封闭系统,培养单元与充气单元之间仅允许气体交流,它可以实现有效避免外界干扰因子混入培养袋中,影响培养效果,还可以实现排气和补气独立进行,有效避免气体的交换产生混乱,还可以实现有效避免补充气体和代谢气体的回流,还可以实现气体流动交换的可控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单向限流组件、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


技术介绍

1、在生物医药品的生产中,常常会需要使用培养微生物、动物微生物、植物微生物、菌类等生物体微生物的培养法。

2、在以往的生物体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中,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培养袋。在培养袋中收容生物体微生物和培养液,通过搅拌工具搅拌培养液。

3、近年来,已知使用一次性的柔性袋进行生物体微生物的培养的一次性的培养系统(即,单次使用的培养系统)。通常,培养系统由具有柔性的一次性培养袋和收容该培养袋并保持形状的支撑体(外壳部)构成,该一次性培养袋由塑料制的膜等构成。

4、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呼吸等生理作用,微生物会产生一些气态的排泄物或代谢物。这些气态的排泄物或代谢物若长时间存在培养液中,会导致培养液受到污染,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造成培养袋内气压过高,使微生物死亡。

5、所以我们需要将培养袋中的排泄或代谢气体排出,而在排气过程中,往往会与外界环境导通,极易将外界的干扰因子带入到培养袋中,轻则影响实验结果数据,严重的甚至造成微生物死亡,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单向限流组件、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它可以实现培养袋在排气和补气过程中,始终与外界环境保持隔断,有效避免外界干扰因子混入培养袋中,影响培养效果,还可以实现排气和补气独立进行,有效避免气体的交换产生混乱,还可以实现有效避免补充气体和代谢气体的回流,还可以实现气体流动交换的可控启动。

2、本专利技术的单向限流组件,包括阀管、囊泡和单向阀。单向阀的输入端位于囊泡外部。单向阀的输出端位于囊泡内部。囊泡在自由状态下为密闭结构,以使单向阀的通路阻断。囊泡受外力压迫后破裂,以使单向阀的通路打开。阀管与单向阀的输入端连通。阀管向单向阀输入气体,囊泡需被破坏后,单向阀才可被导通,实现气体流动的可控性。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囊泡与阀管外端使用虚焊连接。囊泡受到外界定向的压力后,虚焊部位断开。有效避免因操作人员误压迫,而导致气体连通,造成气体交换时间过早的问题。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囊泡的厚度不均匀。囊泡受到外力压迫后,最薄处最容易破裂,实现破裂点的可控,且易破裂。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向阀为多个结构相同的膜片。膜片外端均固设于阀管一端内壁。膜片由弹性材料制成,膜片仅可在阀管外侧翻转、回位。多片膜片依序叠加并均匀分布于阀管内壁。膜片在自由状态下,覆盖满阀管端口。在阀管外侧向膜片进行施力时,膜片之间贴合更紧固,有效保证单向阀的单向性。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阀管为膜管,阀管由两层柔性膜构成。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阀管为膜管,阀管由两层弹性膜构成。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向阀为膜管式单向阀,单向阀由两层柔性膜构成。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单向阀为膜管式单向阀,单向阀由两层弹性膜构成。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阀管和单向阀是一体的,由两层柔性膜构成。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阀管和单向阀是一体的,由两层弹性膜构成。

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包括培养单元、废气单元、充气单元、第一单向组件和第二单向组件。第一单向组件为单向限流组件。第二单向组件为单向限流组件。废气单元和充气单元分别独立与培养单元连通。培养单元、废气单元和充气单元构成单链的封闭系统。培养单元与废气单元之间仅允许气体交流。培养单元与充气单元之间仅允许气体交流。

13、培养单元用于微生物培养,废气单元用于储存代谢气体,充气单元用于补充培养用气体。培养单元在排气和补气过程中,始终与外界环境保持隔断,有效避免外界干扰因子混入培养单元中,影响培养效果。培养单元的排气和补气独立进行,有效避免气体的交换产生混乱。单向限流组件可以有效避免补充气体和代谢气体的回流。培养单元的气体流动交换可通过外界控制来启动。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培养单元包括培养袋。培养袋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覆盖有排气膜。进气口覆盖有充气膜。排气膜和充气膜均为防水透气膜。出气口与废气单元连通。进气口与充气单元连通。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单向组件位于废气单元内,第一单向组件和出气口连通,由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必须经过第一单向组件。第二单向组件位于培养单元内。第二单向组件和进气口连通,由进气口充入的气体必须经过第二单向组件。代谢气体排放后通过第一单向组件进入废气单元,补充气体补充时通过第二单向组件进入培养单元,有效避免气体泄漏和外界干扰因子混入装置内。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出气口位于培养袋一侧边的上侧。代谢气体在液体中总上升,使排放更充足。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气口位于培养袋另一侧边的下侧。有效避免补充气体和代谢气体的混合。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培养袋上端固设有挂钩,使培养袋可保持竖直静止。有效避免外界晃动造成的气体交换误开启问题。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专利技术培养单元、废气单元和充气单元为单链的封闭系统,出气口位于培养袋一侧边的上侧,进气口位于培养袋另一侧边的下侧,排气和补气独立进行,有效避免气体的交换产生混乱。

21、2、本专利技术培养单元仅通过防水透气膜与废气单元、充气单元产生物质交流,可保证培养袋内仅有气体交换通过,确保微生物和培养液等液体、固体物质留在培养袋内,有效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3、本专利技术培养单元用于微生物培养,废气单元用于储存代谢气体,充气单元用于补充培养用气体,培养单元在排气和补气过程中,始终与外界环境保持隔断,有效避免外界干扰因子混入培养单元中,影响培养效果。

23、4、本专利技术代谢气体从培养袋排出后,直接进入阀管,阀管位于废气单元内,有效避免代谢气体泄漏至外界的风险,补充气体从充气单元内进入培养袋时,先进入阀管,阀管位于培养单元内,有效避免补充气体泄漏至外界的风险。

24、5、本专利技术单向阀外侧覆盖有囊泡,囊泡在不受外力挤压前为常闭,使气体交换隔断,仅当囊泡被压迫破裂后,单向阀才能导通培养袋和废气单元、培养袋和充气单元,实现气体交换的可控性。

25、6、现有技术人力打开流体通道时,通道打开困难,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囊泡设计的内表面积小,人从外部用力按压囊泡时,囊泡内部压强很大,提高了人力打开流体通道的效率,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的有益效果,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26、7、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废气单元或充气单元进行施力,实现培养袋的气体排放和补充,对培养袋的动作效应有效减少,有效避免培养袋内的培养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发生。

27、8、本专利技术的阀管和单向阀是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管(401)、囊泡(402)和单向阀(403);单向阀(403)的输入端位于囊泡(402)外部;单向阀(403)的输出端位于囊泡(402)内部;囊泡(402)在自由状态下为密闭结构,以使单向阀(403)的通路阻断;囊泡(402)受外力压迫后破裂,以使单向阀(403)的通路打开;阀管(401)与单向阀(403)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囊泡(402)与阀管(401)外端使用虚焊连接;囊泡(402)受到外界定向的压力后,虚焊部位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囊泡(402)的厚度不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向阀(403)为多个结构相同的膜片(404);膜片(404)外端均固设于阀管(401)一端内壁;膜片(404)由弹性材料制成,膜片(404)仅可在阀管(401)外侧翻转、回位;多片膜片(404)依序叠加并均匀分布于阀管(401)内壁;膜片(404)在自由状态下,覆盖满阀管(401)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阀管(401)和单向阀(403)是一体的,由两层柔性膜构成或者由两层弹性膜构成。

6.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单元(1)、废气单元(2)、充气单元(3)、第一单向组件(405)和第二单向组件(406);第一单向组件(405)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第二单向组件(406)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废气单元(2)和充气单元(3)分别独立与培养单元(1)连通;培养单元(1)、废气单元(2)和充气单元(3)构成单链的封闭系统;培养单元(1)与废气单元(2)之间仅允许气体交流;培养单元(1)与充气单元(3)之间仅允许气体交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培养单元(1)包括培养袋(101);培养袋(101)两侧分别开设有出气口(104)和进气口(105);出气口(104)覆盖有排气膜(106);进气口(105)覆盖有充气膜(107);排气膜(106)和充气膜(107)均为防水透气膜;出气口(104)与废气单元(2)连通;进气口(105)与充气单元(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第一单向组件(405)位于废气单元(2)内,第一单向组件(405)和出气口(104)连通,由出气口(104)排出的气体必须经过第一单向组件(405);第二单向组件(406)位于培养单元(1)内;第二单向组件(406)和进气口(105)连通,由进气口(105)充入的气体必须经过第二单向组件(40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出气口(104)位于培养袋(101)一侧边的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培养袋(101)上端固设有挂钩(103),使培养袋(101)可保持竖直静止。

...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管(401)、囊泡(402)和单向阀(403);单向阀(403)的输入端位于囊泡(402)外部;单向阀(403)的输出端位于囊泡(402)内部;囊泡(402)在自由状态下为密闭结构,以使单向阀(403)的通路阻断;囊泡(402)受外力压迫后破裂,以使单向阀(403)的通路打开;阀管(401)与单向阀(403)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囊泡(402)与阀管(401)外端使用虚焊连接;囊泡(402)受到外界定向的压力后,虚焊部位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囊泡(402)的厚度不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向阀(403)为多个结构相同的膜片(404);膜片(404)外端均固设于阀管(401)一端内壁;膜片(404)由弹性材料制成,膜片(404)仅可在阀管(401)外侧翻转、回位;多片膜片(404)依序叠加并均匀分布于阀管(401)内壁;膜片(404)在自由状态下,覆盖满阀管(401)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其特征在于:阀管(401)和单向阀(403)是一体的,由两层柔性膜构成或者由两层弹性膜构成。

6.一种生物治疗专用的微生物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单元(1)、废气单元(2)、充气单元(3)、第一单向组件(405)和第二单向组件(406);第一单向组件(405)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流组件;第二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孙星王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纯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