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523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酸洗汽车结构用板卷开卷后,进行处理,步骤二:按照模具对管件尺寸的设计要求,将长焊管切割成长度适合的待加工管件,步骤三:按照左右推头的行走距离,将管件放置在模具中心位置处,管件焊缝位置不得对准操作侧,并进行上、下模具合模,步骤四,通过可变径柔性推头的移动,封闭管件,步骤五,向模具内充入液体介质,模具内高压成形,步骤六,内高压成形后取件;该技术方案成形工艺设计简单,不增加加工成本,且整个分段加工工艺过程由自动化控制,便于加工,效率高,能够满足生产企业批量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属于材料力学加工。


技术介绍

1、内高压成形技术,又称为管材液压成形,是一种在液体压力和轴向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管材沿径向发生形变的工艺,适用于生产截面复杂的中空薄壁整体结构件。与冲压、焊接等传统制造工艺生产的零件相比,采用管件液压成形工艺制造的零件具有重量轻、刚度好、回弹变形小、耐撞性好、节约材料、加工工序少等诸多优点。内高压成形技术随着汽车轻量化、高效率的需求,在汽车结构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典型零件如副车架、扭力梁等。

2、在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在批量使用的零件尤其是新项目零件上,常常出现零件加工不合格(过度减薄、颈缩和开裂),一方面用户和制管厂均把不良原因直接归结到材料上,另一方面用户也不能对材料提出合理明确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内高压成形能力评估,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加压过程进行分段控制,设定内高压成形时的分段水压力及增压速度,借助水压在慢速下的高精度特征,使整个成形过程更加平稳,在整形阶段时,使零件与模具贴合性更好,零件整形更加良好,能够得到较好的材料极限抗压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进行处理,具体如下:通过多辊系辊压加工成形,并采用合适的高频焊接工艺,其中频率为300~450kHz,焊接速度10-20m/min,挤压量为8±2mm,将板卷连续制成适合模具要求的长焊管,并且去除焊缝正面及背面余高,该焊管直径为50~70mm,通过辊压成形所得到的焊管,尺寸精度高,能够满足内高压成形后零部件的装配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如下,主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进行处理,具体如下:通过多辊系辊压加工成形,并采用合适的高频焊接工艺,其中频率为300~450khz,焊接速度10-20m/min,挤压量为8±2mm,将板卷连续制成适合模具要求的长焊管,并且去除焊缝正面及背面余高,该焊管直径为50~70mm,通过辊压成形所得到的焊管,尺寸精度高,能够满足内高压成形后零部件的装配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如下,主要动作包括:在下模中放入待整形的管件,上模安全销回退后,上模向下移动到下模位置,上模上端的液压装置向上模提供施加合模力,合模时间为10~15s,完成合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洗汽车结构钢内高压成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具体如下:合模完成后,可变径柔性推头开始移动,直到待整形的管件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扬文王银军段争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