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志荣专利>正文

石墨烯电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972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热结构,包括拼接式框体;以及集成于拼接式框体内部的木板层,木板层表面铺设有石墨烯电加热膜;石墨烯电加热膜表面铺设聚氨酯保温板;相邻铝合金框架分体之间通过直角连接件连接,相邻铝合金框架分体通过所述直角连接件连接后端面齐平;铝合金框架分体与石墨烯电加热膜的电源接线处配合的位置开设有接线孔,且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外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容纳槽。本技术的石墨烯电热结构采用对铝合金框架分体的端部进行坡面加工,再利用直角连接件实现相邻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对接安装,方便安拆;为了方便石墨烯电加热膜接线,在铝合金框架分体对应位置开槽容纳电源接头,并设置电线接线孔方便走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炕,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加热炕近些年成为家庭常见的用品,电加热炕一般以石墨烯电加热层作为主要加热结构,配合必要的保温结构能够在夜间为用户持续地提供热量,保证用户的需求。

2、石墨烯电热结构以其加热效果好、方便铺设、传热效果好、安全节能一直作为电加热炕的首选加热结构。现阶段家庭中一般都是将石墨烯电加热结构直接铺设在炕体表面,并在石墨烯电加热结构表面铺设保温材料层。但是,由于石墨烯电加热结构需要再接电源接头,现阶段的石墨烯电加热结构电源接头容易与炕沿周围结构形成干涉,导致石墨烯电加热结构接线困难,同时现阶段石墨烯电加热结构的框架连接不方便,不便于安装和维护。

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石墨烯电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框架整体安装强度并降低安拆难度、在框架预留电源接头容纳槽以方便石墨烯电加热层接线的石墨烯电热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一种石墨烯电热结构,该结构包括:

4、拼接式框体;以及

5、集成于所述拼接式框体内部的木板层,所述木板层表面铺设有石墨烯电加热膜;

6、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表面铺设聚氨酯保温板;

7、所述拼接式框体被配置为四边形框体结构,且所述拼接式框体包括四根铝合金框架分体;

8、相邻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之间通过直角连接件连接,相邻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通过所述直角连接件连接后端面齐平;

9、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的电源接线处配合的位置开设有接线孔,且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外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容纳槽,所述电源插头容纳槽与所述接线孔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被配置为长条状铝合金杆体结构;

11、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坡面,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内部中空地形成为框架腔室;

12、相邻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通过所述直角连接件连接时,相邻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坡面彼此贴合。

13、进一步的,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

14、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

15、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呈直角分布,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与对应一侧的铝合金框架分体配合一端被配置为连接部;

16、所述连接部表面间隔地凸出有多个凸起,所述连接部嵌入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端部的框架腔室内、并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过盈配合以实现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孔内嵌装有胶圈,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的电线由所述胶圈穿设至外部。

18、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底板的宽度大于其顶板的宽度;

19、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底板被配置为搭接部;

20、所述木板层包括多块并排布置的木板,所述木板通过所述搭接部搭接于所述拼接式框体内部。

21、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采用多组,且多组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并排地布置于所述木板层表面;

22、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表面铺设有多块并排布置的聚氨酯保温板。

23、进一步的,相邻所述聚氨酯保温板之间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电热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技术的石墨烯电热结构采用可拆装结构的拼接式框体作为主体,对铝合金框架分体的端部进行坡面加工,再利用直角连接件实现相邻铝合金框架分体的对接安装,方便安拆,稳定性好;为了方便石墨烯电加热膜接线,不会与其他结构产生干涉,在铝合金框架分体对应位置开槽容纳电源接头,并设置电线接线孔方便走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101)被配置为长条状铝合金杆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件(5)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10105)内嵌装有胶圈(10106),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的电线由所述胶圈(10106)穿设至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101)的底板(10101)的宽度大于其顶板(1010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采用多组,且多组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并排地布置于所述木板层(3)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聚氨酯保温板(4)之间通过胶水粘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框架分体(101)被配置为长条状铝合金杆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件(5)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10105)内嵌装有胶圈(10106),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的电线由所述胶圈(10106)穿设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荣李保文丁艳山曹溢侯新宇侯佳浩
申请(专利权)人:侯志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