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60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所述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的外部安装有一减震弹簧,在上减震筒与下减震筒相对的一端,且位于上减震筒的内端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通过上导套与上减震筒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通过下导套与下减震筒固定。本技术的上导套和下导套均设置弹性卡口,使得上导套和下导套在安装时可以进行塑性变形,在自然状态(安装好)时,上导套和下导套又可以恢复原状。当上导套和下导套恢复原状后,卡接凸起正好卡在卡接槽内,从而实现上导套、下导套与上减震筒、下减震筒之间的固定,且这种固定方式非常牢固,不易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是弹簧自身还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2、目前在农用三轮车上使用的减震器包括主减震总成和安装在减震器本体外侧的两个副减,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副减震总成中的减震筒、导套和导向柱三者需要固定安装在一起,由于安装空间小,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导致导向柱非常容易脱落,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安装不牢固、导向柱容易脱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所述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的外部安装有一减震弹簧,在上减震筒与下减震筒相对的一端,且位于上减震筒的内端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通过上导套组件与上减震筒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通过下导套组件与下减震筒固定。

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上导套组件包括上导套,所述上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置环,所述上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弹性卡口,所述第一弹性卡口使得上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斜面;所述上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卡接槽。

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下导套组件包括下导套,所述下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置环,所述下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弹性卡口,所述第二弹性卡口使得下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斜面,所述下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下导套的外壁上贯通设置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与第一铆钉孔配合使用的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内安装有铆钉。

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铆钉孔沿着所述下导套的外壁呈环形均匀设置。

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铆钉孔的轴线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弹性卡口的轴线之间,且第一铆钉孔不和第二弹性卡口在同一环形平面上。

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下导套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外套套在内套的外部且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内设置有一环形连接带,所述第一铆钉孔设置在该环形连接带上;所述第二外置环设置在外套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卡口设置在外套的顶部。

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内套的一端与外套的一端平齐,所述内套的长度等于/大于外套的长度。

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第一铆钉孔为下沉的阶梯孔。

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减震弹簧的一端通过上安装座与上减震筒固定,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下安装座与下减震筒固定。

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下导套的底部且位于内套和外套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块。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所述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的外部安装有一减震弹簧,在上减震筒与下减震筒相对的一端,且位于上减震筒的内端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通过上导套与上减震筒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通过下导套与下减震筒固定。本技术的上导套和下导套均设置弹性卡口,使得上导套和下导套在安装时可以进行塑性变形,在自然状态(安装好)时,上导套和下导套又可以恢复原状。当上导套和下导套恢复原状后,卡接凸起正好卡在卡接槽内,从而实现上导套、下导套与上减震筒、下减震筒之间的固定,且这种固定方式非常牢固,不易松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所述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的外部安装有一减震弹簧,在上减震筒与下减震筒相对的一端,且位于上减震筒的内端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通过上导套组件与上减震筒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通过下导套组件与下减震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套组件包括上导套,所述上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置环,所述上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弹性卡口,所述第一弹性卡口使得上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上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卡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套组件包括下导套,所述下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置环,所述下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弹性卡口,所述第二弹性卡口使得下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下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下导套的外壁上贯通设置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与第一铆钉孔配合使用的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内安装有铆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孔沿着所述下导套的外壁呈环形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孔的轴线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弹性卡口的轴线之间,且第一铆钉孔不和第二弹性卡口在同一环形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套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外套套在内套的外部且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内设置有一环形连接带,所述第一铆钉孔设置在该环形连接带上;所述第二外置环设置在外套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卡口设置在外套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套的底部且位于内套和外套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一端与外套的一端平齐,所述内套的长度等于/大于外套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孔为下沉的阶梯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弹簧的一端通过上安装座与上减震筒固定,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下安装座与下减震筒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所述上减震筒和下减震筒的外部安装有一减震弹簧,在上减震筒与下减震筒相对的一端,且位于上减震筒的内端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通过上导套组件与上减震筒固定,导向柱的另一端通过下导套组件与下减震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套组件包括上导套,所述上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置环,所述上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弹性卡口,所述第一弹性卡口使得上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上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卡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副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套组件包括下导套,所述下导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置环,所述下导套的顶部环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弹性卡口,所述第二弹性卡口使得下导套的顶部分割为若干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的导向面沿着导向方向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下减震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下导套的外壁上贯通设置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与第一铆钉孔配合使用的第二铆钉孔,所述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波王传明徐信爱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润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