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436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包括被稳定材料45‑56%,土凝岩剂4‑12%,流平剂5‑10%,水30‑35%;被稳定材料包括粘土、砂土、风化砂、碎石中的至少一种;土凝岩剂包括硅酸盐熟料1‑5份、矿渣微粉3‑9份、粉煤灰1‑3份、氧化钙0.1‑1.0份、硫酸钙0.5‑1.0份、硅灰1.0‑2.0份、亚甲基二甲基二萘磺酸钠聚合物0.03‑0.05份;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粒径在40μm以下且D50为2‑15μm,比表面积大于400m<supgt;2</supgt;/kg。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不同土质类型,提供不同原料配比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提供高强度、高水稳性和优异的抗渗、抗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

2、水泥和石灰虽然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但是这两种材料在土壤固化方面存在局限性,其具体主要表现在:对水泥稳定土,由于受土壤条件限制,产生的强度有限,而且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较大,容易产生干缩和温缩裂缝,导致水泥稳定土的水稳性、抗压性、抗渗性和抗冲刷性降低,容易造成路面反射性裂缝,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公路施工规范中,水泥稳定土是被禁止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水泥对施工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较短,工程对施工速率要求较高,而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受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各项工序难度较大。石灰稳定土其强度低而且增长缓慢,对施工进度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对石灰掺量有严格要求,超过掺量标准范围值会降低强度,石灰稳定土的水稳性较差,易遇水软化,收缩率较水泥更大,无法满足工程的一般要求,更不适合作为高等级道路的路面基层。工程实践证明,单一的水泥、石灰建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

3、专门用来固化土壤的固化技术应运而生,土壤技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土壤固化技术涉及到建筑业的基础、公路及市政道路的地下工程、堤坝加固工程、深基坑工程、垃圾固化、固沙防尘等多项领域。由于其较水泥和石灰等传统的固化材料具有更好的工程力学性能、低成本、节约自然资源的环保及经济优势,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的基础建设中。但是,目前真正具有工程实施价值的土壤固化技术还仅仅停留在土壤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化学剂,通过化学剂的“胶凝”作用,使得松散的土壤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工程力学强度的稳定结构。能够用于土壤固化的化学剂很多,有传统固化材料如石灰、水泥,以及高聚类离子土壤固化剂、有机酶蛋白土壤固化剂、有机无机结合的固化剂等,其固土作用都是通过使原本松散的土壤颗粒胶联在一起从而达到一定的力学强度而实现的。

4、但这类土壤固化技术在现实的实施中存在以下缺点:1)力学强度有限,由于需要同不同的地方土壤进行拌和,难以达到道路建设所需的力学强度;2)稳定性较差,胶结完成后即达到最佳力学强度,后期强度无法稳定增长,胶凝结构遭受外力破坏后便无法恢复,整体结构力学强度无以为继;3)抗冻性较差,在低温环境下(低于0℃)施工后的胶凝结构无法达到道路建设所需的工程力学指标。

5、专利技术专利cn104745197b公开了一种土壤岩凝剂,包括的组分和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凹凸棒石5-15%;海泡石5-12%;粉煤灰3-48%;赤泥5-37%;冶金铁矿渣2-30%;铝土矿3-12%;煤矸石0-17%;高岭土0-8%;水玻璃0-5%;氢氧化钠1-3%;磷酸二氢钾0-4%;尿素0.5-5%。该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制备方法处理配方组分,设计出不同配比的土壤岩凝剂满足多种需求,通过改变土壤固有的化学性质,促进其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力学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达到工程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效果。然而,该专利技术使用物料及其预处理较为复杂,产品密度较低,综合力学性能仍显不足。

6、因此,如何提供高强度、高水稳性和优异抗渗、抗冻性能,且具有广泛适用性、低成本、易制造的混凝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期得到高强度、高水稳性、抗渗抗冻等综合性能优异,且低成本、易制造、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混凝土产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包括被稳定材料45-56%,土凝岩剂4-12%,流平剂5-10%,水30-35%;其中,所述被稳定材料包括粘土、砂土、风化砂、碎石中的至少一种;

4、按重量份计,所述土凝岩剂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5、硅酸盐熟料 1-5份

6、矿渣微粉 3-9份

7、粉煤灰 1-3份

8、氧化钙 0.1-1.0份

9、硫酸钙 0.5-1.0份

10、

11、亚甲基二甲基二萘磺酸钠聚合物0.03-0.05份;

12、所述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粒径在40μm以下且d50为2-15μm,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

13、优选的,所述土凝岩剂包括硅酸盐熟料3-4份、矿渣微粉4-5份、粉煤灰1.5-2.5份、氧化钙0.5-0.8份,硫酸钙0.6-0.8份,硅灰1.2-1.6份,亚甲基二甲基二萘磺酸钠聚合物0.04-0.05份。

14、更优选的,所述土凝岩剂包括硅酸盐熟料3份、矿渣微粉4份、粉煤灰2份、氧化钙0.5份、硫酸钙0.7份、硅灰1.5份、亚甲基二甲基二奈磺酸钠聚合物0.04份。

15、矿渣微粉是在治金、电力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由矿石熔炼或燃煤过程中的矿渣经过研磨而得到。矿渣微粉的颗粒细小,一般粒径小于50μm,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士的力学性能。

16、粉煤灰,产量大、价格低廉,颗粒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且珠壁还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50%-80%,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颗粒的粒径通常在0.5~300μm。

17、大量实验表明选择粒径较小且均匀矿渣微粉和粉煤灰,不仅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流动性等综合性能也有较好作用。鉴于工艺成本、难度及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选择粒径在40μm以下,优选30μm以下,更优选2-20μm,保证功能效果的同时,降低原料获取难度和成本。

18、除了粒径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对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粒径分布进行一定的选择,以d50来评估。d50是纵坐标累计分布50%所对应的横坐标直径值,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其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本专利技术选用d50为2-15μm的矿渣微粉和粉煤灰产品,优选d50为5-12μm,较为均匀的颗粒有利于均匀的分布量,使混凝土性能均匀稳定。相应的,本专利技术的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比表面积较大,大于600m2/kg,优选大于800m2/kg。

19、为了进一步提升力学性能,所述土凝岩剂还包括1-3份纤维粉,纤维粉直径5-10μm,长度50-150μm,选自玻璃纤维粉、碳纤维粉、聚合物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增加纤维粉能够在土凝岩剂以及后续混凝土中形成桥接作用,将多种粉体和基体进行补强,从而形成整体性、均匀性更加的产品。

20、进一步的,所述纤维粉为改性玻璃纤维粉,经过以下处理得到:

21、(1)将回收玻璃网格布进行破碎、筛选,得到玻璃纤维粉;用丙酮将kh550稀释得到改性剂,kh550用量为玻璃纤维粉重量的0.5-1.5%;

22、(2)将玻璃纤维粉与改性剂混合,并将混合物加热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包括被稳定材料45-56%,土凝岩剂4-12%,流平剂5-10%,水30-35%;其中,所述被稳定材料包括粘土、砂土、风化砂、碎石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凝岩剂还包括1-3份纤维粉,纤维粉直径5-10μm,长度50-150μm,选自玻璃纤维粉、碳纤维粉、聚合物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粉为改性玻璃纤维粉,经过以下处理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凝岩剂还包括除气剂0.5-1份,所述除气剂通过铁粉、沸石粉与麦饭石粉按重量比(3-5):(1-2):(1-2)复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土凝岩剂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3中的高温焙烧活化的条件为温度300-400℃,时间为3-5h。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酸盐熟料、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经过以下预处理过程:分别收集硅酸盐熟料、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热风干燥,再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接着经磨细加工至粒径为300-500目,再进行高温焙烧活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酸盐熟料、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预处理中的高温焙烧活化条件为温度600-800℃,时间为4-6h。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被稳定材料烘干的条件为远红外线照射功率为400-450w,温度为40-45℃;所述预处理过程中,热风干燥的温度为500-600℃,时间为3-4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包括被稳定材料45-56%,土凝岩剂4-12%,流平剂5-10%,水30-35%;其中,所述被稳定材料包括粘土、砂土、风化砂、碎石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凝岩剂还包括1-3份纤维粉,纤维粉直径5-10μm,长度50-150μm,选自玻璃纤维粉、碳纤维粉、聚合物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粉为改性玻璃纤维粉,经过以下处理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凝岩剂还包括除气剂0.5-1份,所述除气剂通过铁粉、沸石粉与麦饭石粉按重量比(3-5):(1-2):(1-2)复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土凝岩剂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汪双清田清波唐新德
申请(专利权)人:九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