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042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它包括主落海绵体,主落海绵体正前面设有插穴口;在插穴口两侧分别对接一个分落地区,在主落海绵体周边设有保护装置;主落海绵体底部设有主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准确、到位、节能、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缩短教学与训练周期、解决撑杆跳高这一项目特殊复杂繁多的细小技术,将不同阶段的技术化整为零,实施教训过程中行之有效、可随意调节、自由升降等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
技术介绍
撑杆跳高是国际田联、国家体育总局及教育部规定的男、女、青少年、室内外及 全能多项比赛,世界田径大赛中收视率最高,也是我国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喜爱的田径项目。撑杆跳高技术结构在田径运动中最为复杂,细小分解技术环节多达19种(1持握 杆、2持握杆助跑、3落杆插穴、4攻杆蓄能、5起跳、6挂臂弓步、7挂臂控摆、8挂臂悬垂、9前 摆、10后倒举腿、11穿腿、12拉臂、13转体、14倒立、15推手、16勾腿、17后仰、18屈体团身、 19落垫)。由于它需要(速度、力量、灵活、技巧、腾空、翻转、空觉位感、体操等)全面优秀的 身体素质,加上细小技术衔接较为复杂,施教和训练实践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分解、合成、组 合完整技术,将四个不同时期教学过程中19种专项小技术进行统整划分为四大技术环节 (第一阶段为1 4个小技术环节,主要是持握杆到攻杆蓄能;第二阶段为5 9个小技术 环节,主要是起跳到前摆;第三阶段为10 15个小技术环节,主要是后倒举腿到推手;第 四阶段为16 19个小技术环节,主要是勾腿到落垫;)。显然后三大阶段教学与训练必须 使用可随意调节升降落地器才能更安全、可靠、节能、节时、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快捷地 掌握技术动作和专业知识。国际田联竞赛规则规定撑杆跳高落地区是长6X宽6X高0.8 米,不得小于5X5X0. 8米,比赛场地器材是为比赛设计的,适合于运动员掌握形成娴熟技 术行为动力定型规律后使用。它考虑是落差的大小、与比赛中表演性、惊险性、观赏性和安 全性,没有考虑初学者无知无为的情况。而教学的理念是在绝对安全下使同学从零点起, 用最快的时间掌握专业知识、技术、自我保护意识和娴熟的技术动作。考虑初学者控杆能力 差,抛射下落角度、辐射落地弧直径远远大于比赛队员一倍还多,对撑杆熟悉程度蓄能大小 释放惯能势能操控能力差,使用比赛场地将十有八、九损伤。因此,目前比赛用器材不具备 科学施教训练过程中泛化、分化、自动化、动力定型各阶段要求器具化随意调节自由升降、 安全、可靠的要求,不能使运动员分解、合成、快捷组合成完整的技术,不能解决因教学与训 练产生的恐高症及心理障碍,无法增加练习密度、强度、缩短教学与训练周期,不能大幅度 提高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科学合理,遵循教学原理,针对性地 找出在教学与训练中有实效,便于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引领指导操作施教各个阶段、环节、统 整、分解、合成、优化组合完整技术动作,且安全、可靠、准确、到位、节能、节时、消除心理障 碍、提高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缩短教学与训练周期、解决撑杆跳高这一项目特殊复杂繁多 的细小技术,将不同阶段的技术化整为零,实施教训过程中行之有效、可随意调节、自由升 降的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它包括主落海绵体,主落海绵体正前面 设有插穴口 ;在插穴口两侧分别对接一个分落地区,在主落海绵体周边设有保护装置;主 落海绵体底部设有主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主落海绵体为硅胶面包裹的海绵;主落海绵体后端为半圆弧形;所述保护装 置包括位于半圆弧形后端上边缘的上凸保护边,以及主落海绵体两侧带有若干凹槽的上凸 保护边,在凹槽内设有尼龙绳,尼龙绳上包裹硅橡胶面;主落海绵体两侧前端各有一个小凹 口,主落海绵体上还铺有保护与衔接垫。所述主支撑装置包括主钢框架,主落海绵体通过玻璃钢托盘与主钢框架固连,主 钢框架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玻璃钢托盘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气孔,玻璃钢托盘与主钢框架之间有高压橡胶 垫,主钢框架底部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分落地区有两个,均为矩形三角台海绵体;它们固装在各自的分支撑装置上; 所述分支撑装置为分钢框架,矩形三角台海绵体外包裹硅橡胶面。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至少一个液压升降顶和相应的电子遥控开 关;各个支撑柱和液压升降顶上部分别设有上法兰盘与主支撑装置配合,底部则设有下法 兰盘与地面固定;各支撑柱包括套装在一起的支撑柱内柱和支撑柱外柱,在支撑柱外柱上 设有电磁锁扣;液压升降顶包括套装在一起的液压顶内柱和液压顶外柱;液压升降顶与电 磁锁扣与电子遥控开关配合。 所述保护与衔接垫形状与主落海绵体和分落地区形状相配合,它以海绵为主体外 部包裹皮革或帆布,其上设有0. 01 0. 02米厚的羊毛毯并印有安全色标,色标以主落海绵 体插穴口中心点为圆心,分别以1米、2米、2. 5米和3米为半径画半圆弧,弧内为兰、绿、黄、 红弧标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根据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要求,针对专业技术特点而设 计,是行之有效、可随意调节、自由升降的落地器。它摆脱了陈旧的模仿式教学与训练中必 须使用比赛用固定落地场地的束缚,针对施教与训练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统整、有序的 分解,循序渐进的合成,遵循最佳优化组合方式,填补了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器材设备的不足 和国内空白,是田径教育技术、训练技术沿着科学合理统整器具化教学优化组合,完成技术 动作创新,及提高教训质量、运动成绩、事半功倍必要专项专用的器材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主落海绵体及分体落地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图2的正面视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6为液压支撑装置与主落海绵体连接局部图; 图7为主落海绵体局部剖视图; 图8为玻璃钢托盘局部图; 图9为保护装置局部图;图10为主钢框架结构图; 图11为玻璃钢托盘结构图; 图12为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液压升降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主落海绵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分落地区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分钢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保护与衔接垫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专利技术未升起时落地区示意图; 图19为本专利技术升起时落地区示意图。其中,1.主落海绵体,2.硅胶面,3.玻璃钢托盘,4.主钢框架,5.支撑柱内柱, 6.支撑柱外柱,7.液压顶内柱,8.液压顶外柱,9.尼龙绳,10.分落地区,11.电磁锁扣, 12.地脚螺栓,13.分钢框架,14.上凸保护边,15.保护与衔接垫,16.排气孔,17.色标, 18.插穴口,19.小凹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中,它包括主落海绵体1,主落海绵体1正前面设有插穴口 18;在插穴口 18两 侧分别活动对接一个分落地区10,在主落海绵体1周边设有保护装置;主落海绵体1底部 设有主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图2、图3、图4、图5、图7、图14中,所述主落海绵体1为硅胶面2包裹的海绵,起 缓冲作用;主落海绵体1后端为半圆弧形;图9中,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半圆弧形后端上边缘 的上凸保护边14,以及主落海绵体1两侧的带有若干凹槽的上凸保护边14,在凹槽内设有 尼龙绳9,尼龙绳9上包裹硅胶面2 ;主落海绵体1两侧前端设有两个小凹口 19,是为移动 支撑横杆立柱架预设的;主落海绵体1上还铺有保护与衔接垫15。国际田联规定标准落地区大小值为6X6X0. 8米 5X5X0. 8米。本专利技术主落海 绵体1大小设计为6X6X0. 5米 5X5X0. 5米,厚度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杆跳高教学与训练可调式升降落地器,其特征是,它包括主落海绵体,主落海绵体正前面设有插穴口;在插穴口两侧分别对接一个分落地区,在主落海绵体周边设有保护装置;主落海绵体底部设有主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与液压升降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明雄杰于涛王向东吕鲁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