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87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7
本技术涉及折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包括主框架和PLC控制器,送料机构、折弯机构、吸附机构和滑道;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气缸、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上压模设于下压模的上侧,气缸固定设置且其输出端与上压模的上端固接;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第二线性模组、真空吸盘、导杆气缸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导杆气缸通过第二线性模组连接;所述真空吸盘设于导杆气缸的输出端处;使用时,真空吸盘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送料机构、下压模和滑道位置重合;所述PLC控制器与送料机构、气缸、导杆气缸和驱动电机均为电路连接,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提高板材折弯效率、提高质量一致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套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应用于某浮标脱落板折弯,利用该设备可实现小型板材的自动上料、折弯以及下料至流水线功能。


技术介绍

1、在某浮标部件装配过程中,脱落板为2mm钢板,呈不规则类圆形,需对其进行定角度折弯处理。现有折弯方式为利用工装手工冲压,采用人工送料以及取料的方式,一次一片,整个装配过程(包括准备时间)约需15.1秒/片,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同时无法满足流水线节拍等问题。

2、经过调研,当前无成熟设备可用于小型板材的自动上料、精确折弯以及下料至流水线功能。为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质量一致性,本申请提出一种自动上下料多片折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它可以实现提高板材折弯效率、提高质量一致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包括主框架和plc控制器,还包括设于主框架内的送料机构、折弯机构、吸附机构和滑道;所述折弯机构包括气缸、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上压模设于下压模的上侧,气缸固定设置且其输出端与上压模的上端固接以驱动上压模靠近或者远离下压模;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第二线性模组、真空吸盘、导杆气缸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导杆气缸通过第二线性模组连接;所述真空吸盘设于导杆气缸的输出端处;使用时,真空吸盘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送料机构、下压模和滑道位置重合;所述plc控制器与送料机构、气缸、导杆气缸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为电路连接。

3、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升降平台、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线性模组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的一端通过第一线性模组连接;使用时,升降平台位移轨迹至少部分与红外传感器的位置对应;所述下压模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红外传感器和第一驱动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凹槽和真空吸盘均设有多个。

4、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和凹槽均设有两个;所述真空吸盘设有四个。

5、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下压模和滑道均位于真空吸盘的下侧且沿第二线性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杆气缸的输出方向为竖直向下。

6、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固定设置在第一线性模组的外侧;所述升降平台设于料仓内;红外传感器设于料仓的上端。

7、优选的,所述上压模下端部设有凸起且凸起与下压模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凸起和凹槽均呈v字形结构。

8、优选的,所述上压模的上部开设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孔位。

9、优选的,所述滑道包括滑道本体和支架;所述滑道本体通过支架设在真空吸盘的下侧;所述滑道本体的主平面与水平面有夹角。

10、优选的,所述滑道本体的两侧开设有调节腰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送料机构、折弯机构、吸附机构实现对折弯板材进行自动上料、折弯以及下料至流水线功能,解决某浮标部件装配过程中,脱落板折弯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同时无法满足流水线节拍等问题,从而提高板材折弯效率和提高质量一致性,同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包括主框架(6)和PLC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主框架(6)内的送料机构(1)、折弯机构(2)、吸附机构(3)和滑道(4);所述折弯机构(2)包括气缸(21)、上压模(25)和下压模(26);所述上压模(25)设于下压模(26)的上侧,气缸(21)固定设置且其输出端与上压模(25)的上端固接以驱动上压模(25)靠近或者远离下压模(26);所述吸附机构(3)包括第二线性模组(31)、真空吸盘(33)、导杆气缸(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6)的输出端与导杆气缸(35)通过第二线性模组(31)连接;所述真空吸盘(33)设于导杆气缸(35)的输出端处;使用时,真空吸盘(33)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送料机构(1)、下压模(26)和滑道(4)位置重合;所述PLC控制器与送料机构(1)、气缸(21)、导杆气缸(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均为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1)包括升降平台(12)、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线性模组(16)和红外传感器(1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12)的一端通过第一线性模组(16)连接;使用时,升降平台(12)位移轨迹至少部分与红外传感器(13)的位置对应;所述下压模(26)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红外传感器(13)和第一驱动电机(15)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13)、凹槽和真空吸盘(33)均设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13)和凹槽均设有两个;所述真空吸盘(33)设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1)、下压模(26)和滑道(4)均位于真空吸盘(33)的下侧且沿第二线性模组(3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杆气缸(35)的输出方向为竖直向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1)还包括料仓(14);所述料仓(14)固定设置在第一线性模组(16)的外侧;所述升降平台(12)设于料仓(14)内;红外传感器(13)设于料仓(14)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25)下端部设有凸起且凸起与下压模(26)的凹槽相适配;所述凸起和凹槽均呈V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25)的上部开设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孔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4)包括滑道本体(41)和支架(42);所述滑道本体(41)通过支架(42)设在真空吸盘(33)的下侧;所述滑道本体(41)的主平面与水平面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本体(41)的两侧开设有调节腰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包括主框架(6)和plc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主框架(6)内的送料机构(1)、折弯机构(2)、吸附机构(3)和滑道(4);所述折弯机构(2)包括气缸(21)、上压模(25)和下压模(26);所述上压模(25)设于下压模(26)的上侧,气缸(21)固定设置且其输出端与上压模(25)的上端固接以驱动上压模(25)靠近或者远离下压模(26);所述吸附机构(3)包括第二线性模组(31)、真空吸盘(33)、导杆气缸(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6)的输出端与导杆气缸(35)通过第二线性模组(31)连接;所述真空吸盘(33)设于导杆气缸(35)的输出端处;使用时,真空吸盘(33)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与所述送料机构(1)、下压模(26)和滑道(4)位置重合;所述plc控制器与送料机构(1)、气缸(21)、导杆气缸(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均为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下料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1)包括升降平台(12)、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线性模组(16)和红外传感器(1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12)的一端通过第一线性模组(16)连接;使用时,升降平台(12)位移轨迹至少部分与红外传感器(13)的位置对应;所述下压模(26)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红外传感器(13)和第一驱动电机(15)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13)、凹槽和真空吸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瑞君周展望华显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