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64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涉及预制管桩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操作室、架体、引孔装置、移动装置以及辅助装置;所述引孔装置包括滑动座、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钻具,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所述滑动座滑动,所述钻具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使所述钻具转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位于所述钻具的下方,所述辅助组件的中心位置具有与所述钻具相适配的穿过空间,所述穿过空间与所述钻具沿所述滑动座的滑动方向对齐。本申请能够提高引孔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引孔方向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引孔的质量,方便引孔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预制管桩施工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预制管桩由于其具有质量保证、施工方便、施工时间短、造价底、抗震性能好等等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随之产生的施工难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施工过程中不同土层对预制管桩所产生的施工影响。由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影响因素都会造成桩身缺陷,改变基桩的正常工作性状,从而对基础产生潜在危险。所以,研究浅层持力层条件下phc预制管桩穿透超厚含卵砾石高标贯土层的施工技术有着重大意义,能够满足经济、环境的前提,提供该特殊条件下最佳的工艺选择,推动工程施工进度,进而更加科学地、持续地深入研究预制管桩在不同土层条件的施工要点,填补建筑建设领域相关的空白。

2、现有的phc预制管桩施工的过程中,当地基土层硬度较高(如地基土层为超厚含卵砾石高标贯土层)时,将先用穿透设备(如钻孔机)引孔,引孔后再采用锤击或静压沉桩的方式将phc预制管桩沉入地基土层中。

3、于超厚含卵砾石高标贯土层上进行引孔施工,则意味着穿透设备的钻具具有较大的长度,且穿透设备上供钻具上下移动的架体也具有较大的高度。而穿透设备通过钻具进行引孔施工时,钻具刚与地基土层接触时容易发生晃动、抖动,而钻具长度加长将加强钻具晃动、抖动的幅度,从而容易导致引孔位置不正确、引孔方向不正确等问题,进而影响引孔的质量;此外,钻具晃动、抖动将对架体产生影响,从而对穿透设备的引孔施工过程产生影响,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能够提高引孔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引孔方向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引孔的质量,方便引孔施工。

2、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包括主体、操作室、架体、引孔装置、移动装置以及辅助装置,所述引孔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操作室以及所述架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引孔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辅助装置设置于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架体的一侧;

4、所述引孔装置包括滑动座、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钻具,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架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驱使所述滑动座滑动,所述钻具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使所述钻具转动;

5、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位于所述钻具的下方,所述辅助组件的中心位置具有与所述钻具相适配的穿过空间,所述穿过空间与所述钻具沿所述滑动座的滑动方向对齐。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孔施工过程中,钻具先穿入穿过空间中再与地面接触,辅助组件能够通过穿过空间的内壁限制钻具引孔过程中发生晃动、抖动的幅度,从而减小因钻具晃动、抖动而产生的影响,提高引孔位置以及引孔方向的精确度,进而提高引孔的质量;同时,钻具引孔过程中底部更加稳定,也能够减小架体发生晃动、抖动的强度,从而提高穿透设备引孔过程中的稳定性,方便引孔施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7、可选的,所述钻具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具有穿透部,所述穿透部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穿过空间相适配;所述钻具的其余部分为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穿过空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孔施工过程中,穿透部先与地面接触,方便钻具于地面上形成钻孔,便于后续螺旋部穿入地面完成引孔;穿透部与穿过空间相适配,能够进一步降低钻具头部发生晃动、抖动的幅度,同时能够减小钻具与辅助组件之间的磨损;螺旋部能够顺利经过穿过空间,能够方便螺旋部将引孔松动的砂土送出,同时能够降低螺旋部与辅助组件接触造成磨损的概率。

9、可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两个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辅助件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辅助件上开设有第一让位槽,两所述辅助件转动相抵后形成所述辅助组件,且两所述第一让位槽形成所述穿过空间;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驱使两所述辅助件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孔施工过程中,控制第三驱动件驱使两辅助件转动形成辅助组件用于辅助钻具初步穿入地面;螺旋部穿入地面后,控制第三驱动件驱使两辅助件转动分开,便于螺旋部将砂土送出至地表,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螺旋部与辅助件接触的概率,从而有效防止螺旋部受损。

11、可选的,所述辅助件上还开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与所述第一让位槽相通;两所述辅助件转动相抵后,两所述第二让位槽形成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位于所述穿过空间的下方,且所述让位空间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穿过空间的横截面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孔施工过程中,穿透部穿入地面的过程中松动的砂土能够进入让位空间中,从而方便穿透部穿入地面;螺旋部穿入地面的过程中,松动的砂土被送出后也将先进入第二让位槽中再移动至地表的其他位置,从而降低松动的砂土被送出后落至辅助装置表面的概率,使辅助装置表面更加整洁,且能够对被送出的砂土进行初步集中放置。

13、可选的,所述第二让位槽的槽壁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一端与地面相接,所述导向面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部穿入地面的过程中,松动的砂土被送出进入第二让位槽中后,砂土将沿导向面朝远离主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被送出的砂土能够于地表上远离主体的位置堆积,降低砂土送出后于主体下方累积导致主体下方地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穿透设备于地面上位置稳定性的概率。

15、可选的,还包括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两个稳定组件,两所述稳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底部具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地面贴合相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通过支撑件的抵接板与地面支撑,能够扩大主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穿透设备于地面上的位置稳定性,降低因钻具晃动、抖动导致穿透设备整体相对于地面发生晃动、抖动的概率;此外,两个稳定组件分别位于主体的两侧,能够降低架体顶部受风力影响导致穿透设备发生晃动、抖动甚至侧翻的概率,从而保证穿透设备能够稳定完成引孔施工。

17、可选的,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件、若干第一配重件以及若干定位件,所述抵接板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定位件穿设的穿孔,所述第一配重件与所述支撑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第四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配重件滑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透设备通过移动装置移动使引孔装置确定引孔位置后,控制第四驱动件驱使若干第一配重件向下滑动与抵接板相抵,同时驱使若干穿设于抵接板上的定位件插入地面,能够提高抵接板的抓地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穿透设备整体在引孔施工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位置稳定性,同时能够使穿透设备整体的重心降低,进而进一步降低穿透设备整体在引孔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操作室(3)、架体(4)、引孔装置(5)、移动装置(2)以及辅助装置(6),所述引孔装置(5)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所述操作室(3)以及所述架体(4)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所述引孔装置(5)设置于所述架体(4)上,所述辅助装置(6)设置于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架体(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54)远离所述滑动座(51)的一端具有穿透部(541),所述穿透部(541)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穿过空间(611)相适配;所述钻具(54)的其余部分为螺旋部(542),所述螺旋部(54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穿过空间(6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61)包括两个辅助件(62),所述辅助件(62)与所述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辅助件(62)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辅助件(62)上开设有第一让位槽(621),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相抵后形成所述辅助组件(61),且两所述第一让位槽(621)形成所述穿过空间(611);所述辅助装置(6)还包括第三驱动件(63),所述第三驱动件(63)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63)驱使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62)上还开设有第二让位槽(622),所述第二让位槽(622)与所述第一让位槽(621)相通;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相抵后,两所述第二让位槽(622)形成让位空间(612),所述让位空间(612)位于所述穿过空间(611)的下方,且所述让位空间(61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穿过空间(611)的横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让位槽(622)的槽壁为导向面(623),所述导向面(623)的一端与地面相接,所述导向面(62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主体(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装置(7),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两个稳定组件(71),两所述稳定组件(71)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所述稳定组件(71)包括支撑件(711),所述支撑件(71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件(711)的顶部与所述主体(1)连接,所述支撑件(711)的底部具有抵接板(712),所述抵接板(712)与地面贴合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71)还包括第四驱动件(72)、若干第一配重件(73)以及若干定位件(714),所述抵接板(712)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定位件(714)穿设的穿孔(7121),所述第一配重件(73)与所述支撑件(71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72)设置于所述支撑件(711)上,且所述第四驱动件(72)驱使所述第一配重件(73)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71)还包括活动件(717)以及第五驱动件(74),所述活动件(71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711)的顶部连接,所述活动件(717)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1)转动连接,且所述活动件(717)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第五驱动件(74)驱使所述活动件(717)转动,且所述抵接板(712)随所述活动件(717)转动的运动轨迹环绕所述移动装置(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71)还包括若干第二配重件(76)以及第六驱动件(75),若干所述第二配重件(76)与所述活动件(717)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六驱动件(75)设置于所述活动件(717)上,且所述第六驱动件(75)驱使若干所述第二配重件(76)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风向以及风力的感风装置(8),所述感风装置(8)设置于所述架体(4)的顶部,且所述感风装置(8)与所述第五驱动件(74)以及所述第六驱动件(75)信号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操作室(3)、架体(4)、引孔装置(5)、移动装置(2)以及辅助装置(6),所述引孔装置(5)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所述操作室(3)以及所述架体(4)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所述引孔装置(5)设置于所述架体(4)上,所述辅助装置(6)设置于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架体(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54)远离所述滑动座(51)的一端具有穿透部(541),所述穿透部(541)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穿过空间(611)相适配;所述钻具(54)的其余部分为螺旋部(542),所述螺旋部(54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穿过空间(6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61)包括两个辅助件(62),所述辅助件(62)与所述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辅助件(62)的转动轴线竖直;所述辅助件(62)上开设有第一让位槽(621),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相抵后形成所述辅助组件(61),且两所述第一让位槽(621)形成所述穿过空间(611);所述辅助装置(6)还包括第三驱动件(63),所述第三驱动件(63)设置于所述主体(1)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63)驱使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62)上还开设有第二让位槽(622),所述第二让位槽(622)与所述第一让位槽(621)相通;两所述辅助件(62)转动相抵后,两所述第二让位槽(622)形成让位空间(612),所述让位空间(612)位于所述穿过空间(611)的下方,且所述让位空间(61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穿过空间(611)的横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引孔用卵砾石层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让位槽(622)的槽壁为导向面(623),所述导向面(623)的一端与地面相接,所述导向面(62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主体(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宁周灵次唐中辉陈杭赵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