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51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前端连接有插头,电源线的后端设有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并与连接端子相连。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插头在外形上就是一根电源线,将其替换老旧医疗设备原有的电源线后,将老旧的医疗设备原本具有的视频传输接口或者数据传输接口与本技术的Type‑C接口相连后,就能够将老旧的医疗设备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远端服务器。采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不需要破坏老旧医疗设备的现有结构,以最低的改造成本使得老旧医疗设备具备了无线数据上传功能。并且由于采用了Type‑C接口,使得本技术中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使得本技术公开的智能插头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方便了本技术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插头,用于老旧医疗设备上,使得老旧医疗设备具备无线数据上传功能。


技术介绍

1、受限于成本等诸多因素,医院并不会频繁更新其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只要医疗设备能够正常提供各种功能,其就会被一直使用下去,导致医院目前有较多的老旧的医疗设备。大多老旧的医疗设备仅具备简单的视频传输接口(例如vga或者hdmi视频传输接口)或者仅具备简单的数据传输接口(例如:网络输出接口、串口、usb接口等)。向外传输数据时,这些老旧的医疗设备要么通过视频传输接口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至外部的显示设备,实现显示图像,要么通过数据传输接口通过有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外部设备。但有线方式严重限制了数据上传的距离,相对于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新式医疗设备而言,使用上多有不便。并且由于某些老旧的医疗设备仅具备简单的视频传输接口,其获得的视频数据仅能向外展示,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也不利于现有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但若将这些老旧的医疗设备更换为全新的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医疗设备对于医院而言需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2、于2018年10月19日授权的、授权公开号为cn10533712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智能插头的电源线装置,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一端具有用于连接电器电源接口的连接端子,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智能插头,智能插头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通信模块和电路通断控制装置,通信模块用于与智能终端和/或服务器通信连接。将该专利公开的电源线装置应用在老旧的医疗设备上,虽然可以使得老旧的医疗设备接入无线网络,但其作用仅限于对老旧的医疗设备的用电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无法通过无线网络将老旧的医疗设备所获得的数据上传至远端服务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的仅具有有线数据接口的老旧医疗设备进行改造,使其具备无线数据上传功能。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前端连接有插头,电源线的后端设有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并与连接端子相连;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的内组件,电源线内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穿过内组件后线芯与连接端子相连,连接端子上设有分别与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电路相通的三个金属接触片;内组件包括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天线板、左内框架以及右内框架,左内框架及右内框架自左、右两侧卡合后将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以及天线板固定在其中,并且使type-c接口露于外,其中,电源管理组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三个金属弹针,壳体内设有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的交流输入端与三个金属弹针电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供电端相连,三个金属弹针分别与连接端子上的三片金属接触片相接触;数据传输板的输入端与type-c接口相连、输出端连接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入端,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出端与天线板相连。

3、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三个插孔,每个插孔内设有结构相同的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长条形的金属导电片,在金属导电片的前端设有前u形金属夹片,在前u形金属夹片的后方有同样设于金属导电片上的后u形金属夹片;三个前u形金属夹片用于与医疗设备上已有的电源接口相配合;三个后u形金属夹片分别夹住所述电源线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的线芯;在每片金属导电片的后端还设有所述金属接触片,金属接触片向上翻折且均露于所述本体的后端面外。

4、优选地,所述本体固定在固定框上,固定框位于所述外框内,通过固定框将所述内组件封闭在所述外框内,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内组件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5、优选地,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前端面分别形成有形状与所述连接端子的本体相适应的左半孔以及右半孔,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通过左半孔以及右半孔固定在连接端子的本体的后部,且使得所述缓冲泡棉位于右内框架以及左内框架的前端面与固定框之间。

6、优选地,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后端面分别形成有形状与所述type-c接口相适应的左半通孔以及右半通孔,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type-c接口通过左半通孔以及右半通孔拼接而成的完整通孔露于外。

7、优选地,在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后部、靠近所述左半通孔或所述右半通孔位置处,分别设有左固定卡槽以及右固定卡槽;在所述数据传输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卡块以及右卡块,左卡块以及右卡块分别卡入左固定卡槽以及右固定卡槽内。

8、优选地,在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前部分别设有左内固定框以及右内固定框,所述右内框架与所述左内框架卡合后,所述壳体的左侧卡在左内固定框内、右侧卡在右内固定框内。

9、优选地,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顶部分别形成有左半开放式卡槽及右半开放式卡槽,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左侧边缘以及右侧边缘分别卡入左半开放式卡槽及右半开放式卡槽内。

10、优选地,所述天线板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上方,且在主控电路板的左侧;所述左内框架顶面的前侧以及后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槽,在每个卡槽内设有一个导向柱;天线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向孔;天线板的前、后两端嵌入左内框架顶面的两个卡槽内,同时,两个卡槽内的导向柱分别卡入天线板前、后两端的导向孔内;天线板的左侧边缘位于左半开放式卡槽的开放间隙内。

11、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mcu以及无线通信模块,mcu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板相连,mcu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天线板;mcu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1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插头在外形上就是一根电源线,将其替换老旧医疗设备原有的电源线后,将老旧的医疗设备原本具有的视频传输接口或者数据传输接口与本技术的type-c接口相连后,就能够将老旧的医疗设备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远端服务器。采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不需要破坏老旧医疗设备的现有结构,以最低的改造成本使得老旧医疗设备具备了无线数据上传功能。并且由于采用了type-c接口,使得本技术中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使得本技术公开的智能插头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方便了本技术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前端连接有插头,电源线的后端设有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并与连接端子相连;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的内组件,电源线内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穿过内组件后线芯与连接端子相连,连接端子上设有分别与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电路相通的三个金属接触片;内组件包括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天线板、左内框架以及右内框架,左内框架及右内框架自左、右两侧卡合后将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以及天线板固定在其中,并且使Type-C接口露于外,其中,电源管理组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三个金属弹针,壳体内设有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的交流输入端与三个金属弹针电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供电端相连,三个金属弹针分别与连接端子上的三片金属接触片相接触;数据传输板的输入端与Type-C接口相连、输出端连接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入端,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出端与天线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三个插孔,每个插孔内设有结构相同的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长条形的金属导电片,在金属导电片的前端设有前U形金属夹片,在前U形金属夹片的后方有同样设于金属导电片上的后U形金属夹片;三个前U形金属夹片用于与医疗设备上已有的电源接口相配合;三个后U形金属夹片分别夹住所述电源线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的线芯;在每片金属导电片的后端还设有所述金属接触片,金属接触片向上翻折且均露于所述本体的后端面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固定在固定框上,固定框位于所述外框内,通过固定框将所述内组件封闭在所述外框内,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内组件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前端面分别形成有形状与所述连接端子的本体相适应的左半孔以及右半孔,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通过左半孔以及右半孔固定在连接端子的本体的后部,且使得所述缓冲泡棉位于右内框架以及左内框架的前端面与固定框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后端面分别形成有形状与所述Type-C接口相适应的左半通孔以及右半通孔,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Type-C接口通过左半通孔以及右半通孔拼接而成的完整通孔露于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后部、靠近所述左半通孔或所述右半通孔位置处,分别设有左固定卡槽以及右固定卡槽;在所述数据传输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卡块以及右卡块,左卡块以及右卡块分别卡入左固定卡槽以及右固定卡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前部分别设有左内固定框以及右内固定框,所述右内框架与所述左内框架卡合后,所述壳体的左侧卡在左内固定框内、右侧卡在右内固定框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顶部分别形成有左半开放式卡槽及右半开放式卡槽,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左侧边缘以及右侧边缘分别卡入左半开放式卡槽及右半开放式卡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板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上方,且在主控电路板的左侧;所述左内框架顶面的前侧以及后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槽,在每个卡槽内设有一个导向柱;天线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向孔;天线板的前、后两端嵌入左内框架顶面的两个卡槽内,同时,两个卡槽内的导向柱分别卡入天线板前、后两端的导向孔内;天线板的左侧边缘位于左半开放式卡槽的开放间隙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MCU以及无线通信模块,MCU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板相连,MCU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天线板;MCU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前端连接有插头,电源线的后端设有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并与连接端子相连;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的内组件,电源线内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穿过内组件后线芯与连接端子相连,连接端子上设有分别与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电路相通的三个金属接触片;内组件包括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天线板、左内框架以及右内框架,左内框架及右内框架自左、右两侧卡合后将电源管理组件、具有type-c接口的数据传输板、主控电路板以及天线板固定在其中,并且使type-c接口露于外,其中,电源管理组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三个金属弹针,壳体内设有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的交流输入端与三个金属弹针电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供电端相连,三个金属弹针分别与连接端子上的三片金属接触片相接触;数据传输板的输入端与type-c接口相连、输出端连接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入端,主控电路板的数据输出端与天线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三个插孔,每个插孔内设有结构相同的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长条形的金属导电片,在金属导电片的前端设有前u形金属夹片,在前u形金属夹片的后方有同样设于金属导电片上的后u形金属夹片;三个前u形金属夹片用于与医疗设备上已有的电源接口相配合;三个后u形金属夹片分别夹住所述电源线的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的线芯;在每片金属导电片的后端还设有所述金属接触片,金属接触片向上翻折且均露于所述本体的后端面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固定在固定框上,固定框位于所述外框内,通过固定框将所述内组件封闭在所述外框内,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内组件之间设有缓冲泡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框架以及所述右内框架的前端面分别形成有形状与所述连接端子的本体相适应的左半孔以及右半孔,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卡合后,右内框架与左内框架通过左半孔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生利孙石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助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