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编码自动快速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方式实现对智能移动终端(例如平板电脑)自动编码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了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使得病患与医护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医院信息系统的引入让病患在就诊时更为便利,也让医院对住院病人的管理更为高效。
[0003]为了实现将对住院病人的管理纳入医院信息系统中,通常需要为每间病房或每张病床配置对应的智能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通常为平板电脑,医护人员通过操作平板电脑实现查看病患的相应信息或者录入病患的相应诊疗、护理信息。例如于2018年11月27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888824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住院智能护理系统,包括智能输液监控装置、微型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基站、监护中心服务器、护士工作平板、患者手机终端,智能输液监控装置采集输液信息、微型生命体征无线监护器采集生命体征信息并分别发送至基站,基站再将信息发送至监护中心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编码自动快速识别装置,用于实现对智能移动终端的N位二进制编码,N≥2,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智能移动终端非操作面的固定组件(1)、与固定组件(1)连接固定的编码操作组件(2)以及安装支架(3),固定组件(1)与安装支架(3)连接固定,编码操作组件(2)位于固定组件(1)与安装支架(3)之间,其中:固定组件(1)上设有N对金属触点,N对金属触点与智能移动终端内的电路板电路相通,每对金属触点由金属触点一(1
‑
1)及金属触点二(1
‑
2)组成;编码操作组件(2)包括基座(2
‑
1),基座(2
‑
1)上设有N个编码按钮结构件(2
‑
2),N个编码按钮结构件(2
‑
2)的位置与N对金属触点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编码按钮结构件(2
‑
2)具有一个编码按钮(2
‑2‑
1)及一对金属触柱,每对金属触柱由金属触柱一(2
‑2‑
2)及金属触柱二(2
‑2‑
3)组成,金属触柱一(2
‑2‑
2)及金属触柱二(2
‑2‑
3)与相应位置的金属触点一(1
‑
1)及金属触点二(1
‑
2)相接触;编码按钮(2
‑2‑
1)被按下后,使得相应位置的金属触柱一(2
‑2‑
2)与金属触柱二(2
‑2‑
3)处于导通状态;编码按钮(2
‑2‑
1)处于初始状态时,相应位置的金属触柱一(2
‑2‑
2)与金属触柱二(2
‑2‑
3)保持断路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编码自动快速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上设有N个穿孔(3
‑
1),N个所述编码按钮(2
‑2‑
1)的顶部分别穿过N个穿孔(3
‑
1)后露于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编码自动快速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编码按钮结构件(2
‑
2)的结构相同,包括中空的金属导电壳体(2
‑2‑
4),所述编码按钮(2
‑2‑
1)底部伸入金属导电壳体(2
‑2‑
4)的腔体内,且可沿金属导电壳体(2
‑2‑
4)的腔体上下移动;金属导电壳体(2
‑2‑
4)的腔体内中部设有基板(2
‑2‑
5),基板(2
‑2‑
5)上设有连接座(2
‑2‑
7);限位锁定杆(2
‑2‑
8)的底部与连接座(2
‑2‑
7)铰接,其顶部与位于所述编码按钮(2
‑2‑
1)一侧的限位锁定组件相配合,将被按下后的所述编码按钮(2
‑2‑
1)的位置锁定;所述编码按钮(2
‑2‑
1)的另一侧设有操作槽(2
‑2‑
9),在金属导电壳体(2
‑2‑
4)腔体内的同侧设有弧形金属片(2
‑2‑
10),且在金属导电壳体(2
‑2‑
4)同侧的腔壁上设有卡槽,弧形金属片(2
‑2‑
10)的端部位于卡槽内;当所述编码按钮(2
‑2‑
1)处于初始状态时,操作槽(2
‑2‑
9)与弧形金属片(2
‑2‑
10)相分离,弧形金属片(2
‑2‑
10)的端部悬空在卡槽内,弧形金属片(2
‑2‑
10)与金属导电壳体(2
‑2‑
4)之间保持断路状态;在所述编码按钮(2
‑2‑
1)从初始状态被按下的过程中,操作槽(2
‑2‑
9)接触并按压弧形金属片(2
‑2‑
10),使得弧形金属片(2
‑2‑
10)的端部进一步伸入卡槽内直至与金属导电壳体(2
‑2‑
4)相接触,使得金属导电壳体(2
‑2‑
4)与弧形金属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生利,孙石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助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