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宣建民专利>正文

无痛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497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进行无痛性肌肉注射的一次性无痛注射器。本注射器是将一次性注射器置于有弹簧的握持部正中,握持部设置有推注开口、观察窗口、开关和固定在注射器上的开关棒,可以使一次性注射器在外壳内,在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做直线运动,达到无痛肌肉注射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排除了因人为操作原因使肌肉注射进针时产生疼痛,并适用于按国家标准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能使任何人迅速进行无痛性肌肉注射,尤其适宜儿童的防疫针的注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弹簧的被动拉力,使位于外壳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快速运 动,进行无痛性肌肉注射的注射器。本无痛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就能避免注射者和被注射 者因皮肤接触引起的交叉感染。
技术介绍
肌肉注射是人们使用药物的常用方式之一,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适当部位 的肌肉内,使药物缓慢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除了因为某些药物自身导致的疼痛外,由于 技术操作原因,肌肉注射导致的疼痛很常见,被注射者痛苦不堪,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医 护人员和部分在乡村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有的会引起被注射者晕针。(无痛性)肌肉注 射的技术要领是二快一慢,即注射时进针速度要快,推注药液速度要慢,拔针速度要快,目 前有许多医护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进针的技术要领,这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无痛 性)肌肉注射进针的技术要领是注射时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垂直置于被注射者注射部 位已消毒的皮肤上方,主要利用腕力,臂力辅助,使注射器针头迅速垂直刺破皮肤,进入到 肌肉内,达到适当深度后停止,这样,由于锋利的针头和快速的进针,使注射时间极短,被注 射者就会没有疼痛的感觉。除了针头可能不锋利外,进针时注射器不垂直于皮肤或(和) 速度慢或(和)有颤动,都会引起被注射者的疼痛;目前一次性注射器主要应用于儿童防 疫针的注射,因为注射速度缓慢,引起儿童哭闹。技术专利ZL200620159392. 7和专利 ZL200820111877. 8的结构较复杂,不适用于一次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克服技术缺陷,本技术的构成如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它包括握持部、接触部、 窗口、支撑柱、开关、开关棒和弹簧。其中,接触部的上端与握持部的下端相连;握持部的 前部上端有开口向上助推窗口,握持部内布置有一次性注射器,握持部前下部的两侧固定 有四个支撑柱,注射器上部固定有开关棒,开关棒下端与开关相接触,开关布置于握持部侧 壁;接触部的最下方有注射窗口 ;在握持部内壁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弹簧挂钩,通过弹 簧与同一侧的一次性注射器助推板向内的凹陷处相连;接触部和握持部有观察窗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其中握持部内径与一 次性注射器助推板的最大宽度相同,内部的前下部的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柱;握持部内 部的后方有对称的、互相平行的支撑柱,垂直从上方到下方,与一次性注射器助推板相应部 位接触;前、后支撑柱的内端形成的圆形内径,与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外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其中开关棒布置于一 次性注射器针筒的上端、助推板的下方,其内径与针筒的外径相同,外径与助推板的最小距 离相同,其后方垂直向后突出,突出部分的宽度等于两个后支撑柱间的距离,并与握持部的 内壁接触,也可以不接触,突出部分的外侧下面有向下垂直的棒,棒的长度与注射器运行的距离相同,小于两个后支撑柱之间的宽度,下端水平,与开关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其中开关垂直开口于 握持部,位于两个后支撑柱之间的中部,呈四方体,最外端可以呈球冠形,宽度等于两个后 支撑柱间的宽度,开关的内半部分有垂直开口向上的、呈倒“L”形的槽,宽度与开关棒向下 的棒的宽度相同,前端的下半部分封闭,后段为垂直上下的开口,大小与开关棒向下的棒的 部分相同;开关的外面布置有开关保护罩。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其中接触部的上端通 过螺旋结构,也可以通过卡式结构,与握持部的下端相连,接触部呈圆管状,也可以呈上宽 下窄的半圆锥状,其下端呈水平向内呈半封闭状,中心为圆形的注射窗口,接触部的前端的 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观察窗口。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肌肉注射无痛器,其中无痛注射器内布 置于按国家标准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无菌的无痛器和注射器布置于无菌的、密封的外包 装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弹簧的作用,能够迅速进行无痛性肌肉注射,排除 了人为的不利因素,克服了因人为操作原因使肌肉注射进针时产生疼痛,并适用于按国家 标准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并能达到肌肉注射的无菌技术要求和注射深度要求,并避免皮 肤接触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且能使任何人迅速进行无痛性肌肉注射, 尤其适宜儿童的防疫针的注射。附图说明图1为注射器外壳正视图图2-1为无痛注射器内部俯视图;图2-2为开关棒俯视图,图2-3为开关棒正视 图。图3-1为无痛注射器正视图;图3-2为无痛注射器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1为握持部,2为支撑柱,3为窗口,4为接触部,5为一次性注射器,6为 助推板,7为开关棒,8为挂钩,9为开关,10为弹簧,11为保护罩。图1到图3示出了无痛注射器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整个注射器由上部的握持 部(1)和下部的接触部(4)组成。握持部(1)为中空的圆柱形,一次性注射器(5)位于握 持部(1)内,握持部(1)的内直径等于一次性注射器(5)助推板(6)的最大宽度,使一次性 注射器可以在其内部上下滑动;握持部(1)前部上端有上端不封口的助推窗口(3),助推药 液用;握持部(1)前部的中下方有观察窗口(3),可以观察药液量;握持部(1)内侧前部的 下方,有两个对称的前支撑柱(2),向内形成的圆形内径,与一次性注射器(5)的外径相同, 可以固定一次性注射器(5)的下部的前方的活动方向;握持部(1)内侧后部有两个平行的、 对称的后支撑柱(2),垂直从上方到下方,与相对应的一次性注射器(5)的助推板(6)相接 触,这样可以固定一次性注射器(5)的向后方的活动方向,以及左右的方向,使一次性注射 器(5)只能上下滑动;开关棒(7)布置于一次性注射器(5)针筒助推板(6)的下方,内径与针筒外径相同,这样不会上下晃动,开关棒(7)向后突出部分位于后支撑柱(2)之间,固定 了开关棒(7)的活动范围,只能上下移动,开关棒(7)突出部分的前部垂直向下有四方体的 棒,棒的下端与开关(9)接触,开关棒(8)的棒的宽度不超过后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开 关(9)垂直开口于握持部(1),位于两个后支撑柱(2)之间的中部,呈四方体,最外端可以呈 球冠形,宽度等于两个后支撑柱(2)间的宽度,可以固定活动范围;开关(9)的内半部分有 垂直开口向上的、呈倒“L”形的槽,宽度与开关棒(7)向下的棒的宽度相同,前端的下半部 分封闭,后段为垂直上下的开口,大小与开关棒(7)向下的棒的部分相同,这样可以固定开 关棒(7),又可以在向内移动开关(9)时,开关棒(7)可以向下运动;开关(9)的外面布置 有开关保护罩(11),可以保护开关(9)。后支撑柱(2)、开关(12)、和开关棒(7)形成了整 个开关结构;前、后支撑柱(2)也可以垂直向下延伸到接触部(4)内一段距离,作用能更好 的固定注射器(5)的活动,也能使弹簧(10)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握持部(1)两侧的下端有 弹簧挂钩(8),通过弹簧(10)与同一侧的一次性注射器助推板(6)向内的凹陷处相连,是动 力部分;接触部(4)的上端,通过螺旋结构,也可以通过对称的卡式结构,与握持部(1)的下 端相连接,这样容易取下和装上;接触部(4)为圆管形,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痛注射器,它包括:握持部、接触部、窗口、支撑柱、开关、开关棒和弹簧,其特征是:接触部的上端与握持部的下端相连;握持部的前部上端有开口向上助推窗口,握持部内布置有一次性注射器,握持部前下部的两侧固定有四个支撑柱,注射器上部固定有开关棒,开关棒下端与开关相接触,开关布置于握持部侧壁;接触部的最下方有注射窗口;在握持部内壁两侧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弹簧挂钩,通过弹簧与同一侧的一次性注射器助推板向内的凹陷处相连;接触部和握持部有观察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宣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